02.17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1

黃國故城

黃國故城位於河南省潢川縣城西約6公里的的隆古鄉,是河南省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春秋時期諸侯國都城。


黃國故城遺址已收入《中國名勝大詞典》和《中國名勝辭典》,1998年列為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黃國故城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2

個園

個園位於江蘇揚州古城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曾榮獲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國家重點公園”稱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拓建為住宅園林。


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3

開元寺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傳說泉州鉅富黃守恭夢見桑樹長出蓮花,遂舍桑園建寺,初名“蓮花寺”。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


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莊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


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4

九襄石牌坊

清朝道光29年,發跡之後的黃體誠,為感念寡母、恩嫂的養育之恩,打點清溪縣令(漢源縣古為清溪縣)上報清廷,經道光皇帝批准並頒發聖旨,修建雙節孝石牌坊。


今位於四川雅安漢源縣九襄鎮,古時有成都出南門第一坊美稱。


牌坊上雕刻有48部戲曲故事,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5

己略黃公祠

己略黃公祠坐落在廣東省潮州市古城義安路鐵巷頭,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


祠堂坐北向南偏東20度,面寬18.54米,進深25.70米,現有建築面積550平方米。


這座祠堂規模不大,但集潮汕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不論石雕、木雕、金漆畫、嵌瓷,無不應有盡有,而且雕刻做工精巧華麗,令人稱絕。


整座建築物輕重有別,層次分明,因而被譽稱為“潮州木雕第一絕”。


已略黃公詞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6

正亮堂

黃氏大宅坐落於江西省遂川縣堆子前鎮鄢背村。


黃氏大宅系清朝鄢溪黃氏由相和義方、義言、義齊三個兒子共同修建。


整座大屋共設九個廳堂、十八個天井、樓上樓下共一百六十餘間縱橫相通,號稱“九廳十八井”,氣勢恢宏。


屋中樑柱石礅、樓堂簷板、拱鬥翹角、窗門屏風、隔扇柵欄等無不精雕細繪,中有龍鳳獅象千姿百態,花鳥蟲魚栩栩如生,人物典故呼之欲出,梅竹松荷飽蘊風采。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7

廣州黃大仙祠

始建於清朝己亥年(公元1899年),復建後的廣州黃大仙祠坐落在芳村區古祠路1號。


清末民初是廣州著名的宗教勝地之一,對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以至港澳各地都有極大影響。


黃大仙主殿、觀音殿及呂祖殿的牌匾為廣州市文化局捐贈,由南越國御花園遺址出土的秦代古船臺枕木(古松木)製成。


黃大仙祠的牌匾古木藏在地下五米深的地方已有2200多年,木板重500公斤,保存十分完整。被鑑定是現今世上保存最久的的古木之一,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8

南門黃氏家廟

南門黃氏家廟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銅陵鎮頂街下巷南門大埕,始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至今已有193年的歷史,為東山縣唯一獨立供奉黃道周先生的家廟。


黃氏家廟為宮殿式建築風格,坐北朝南,歇山頂土木結構的二進明堂,面闊三間,門前有大埕,俗稱“南門大埕”。


黃氏家廟的拜亭、門樓均為穿鬥式木架構。斗拱與梁枋舉架的卷書、瑞草祥圖木雕,精雕細刻,透雕、淺雕、鏤空雕等雕刻手法一應俱全,造形優美,栩栩如生。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9

黃宗羲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浙江省餘姚城東南10公里的化安山下的龍山東南麓,現屬陸埠鎮十五岙村。


清軍入關後,黃宗羲召集裡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參加反清戰鬥,達數年之久。失敗後返鄉閉門著述,清庭屢次詔徵,皆辭免。


黃宗羲的啟蒙思想空前絕後,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


墓坐西朝東南,正面形似荷葉山牆,用條石錯縫疊砌。中間直豎石刻墓碑, 上鐫隸書“黃公梨洲先生墓”七個大字。


碑前置有石祭桌,用鵝卵石鋪設的拜壇,兩側各置一條石凳。墓四周叢山巍巍,綠陰蔽日,給人一種肅穆幽靜之感。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10

黃氏大宗祠建築群

黃氏大宗祠位於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荔山村。


包含月軒黃公祠、黃氏大宗祠、黃氏名賢祠,均屬清代大式建築,總面積1667平方米。


建築格局均為三進連廡廊夾天井佈局,均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石礎青磚牆,硬山式頂,抬梁木架構;綠釉瓦當滴水。


建築群氣勢雄壯,祠內外保存有石刻、木刻、磚雕、灰雕等多種飾物,其中以放置祠前的6只神態各異的石雕獅子最為精美。


黃氏大宗祠具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是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的人文景觀,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是斗門地區保存原貌較為完整的古建築之一;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來自傳承黃氏文化

黃氏十大古建築,黃國故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