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岳飛如果造反,成功機率大嗎?

河苦


岳飛,南宋有名的抗金武將,在與金人屢次交手後,收復的失地也漸漸多了起來,就在緊要關頭,岳飛卻被勒令回京,秦檜怕岳飛回京遲疑,特地建議皇帝趙構命令頻發,於是就有了十二道金牌詔令,岳飛是不回也得回了,那麼如果彼時岳飛造反,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筆者認為沒有機會成功,原因如下。

首先,理由。

不管是勤王還是造反都得有個理由,岳飛以什麼理由造反?說要清除小人?朝廷內的那些文臣武將,肯不會坐以待斃,特別是皇帝趙構和秦檜,難道他們不會反過來發檄文,說岳飛功高蓋主,如今已經反了,需要全國齊心協力拿下“逆賊”,百姓的心裡是有桿秤,但是不代表他們的稱就是準的,在沒有合理的理由,岳飛拿什麼去對抗南宋朝廷?和金人聯盟,一起對南宋反戈一擊?岳飛的威名金人是知道的,冷不丁說要與金人聯盟,人家會懷疑其誠意,甚至認為是一個陷阱,給他岳飛下個套也未可知。

其次,地盤。

你要造反得有大本營,得有糧草供應,後勤調配,攻打金人可以有南宋朝廷的支持,現在如果反過來,就得自己考慮糧草問題,在沒有地盤作為根據地的情況下,難道還指望昔日的岳家軍整齊劃一的聽他調配?要知道人家參軍要麼是想謀個前程,要麼想給家人賺取軍餉改善生活,在一切都不明朗的情況下,誰會替他賣命?

最後,缺少有效團隊。

這裡說的有效團隊不是說他有多少兵,而是得劃分為那些是後勤,那些是幕僚,那些是衝鋒陷陣的將軍,真要造反的話,他有什麼?岳家軍?可笑,那是南宋的,不是他一個人的,況且在“莫須有”被冤就可以看出,他的岳家軍也不是鐵板一塊,在沒有好的理由,沒有糧草供給,沒有軍師謀劃,沒有強大的軍隊支撐,光靠昔日的將軍之名就想造反?太兒戲了,所以說真的要反的話,他斷斷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農夫說歷史


自然不能成功。中興四將之所以稱中興四將,是因為有四個主要將領,而特別神勇的吳玠因為死的稍早,沒有入列,實際應中興五將較為妥當。他們為南宋穩定都立下不世之功,如果說是賴其中任何一個人之力,只能說是這個人無知。

我們參考中興四將圖,可以知大概,圖見附件。

岳飛是中興四將,中興四將圖共記八人,應是安戰功或尊卑排列,左起第一人為岳飛的隨從,第二人為岳飛,依次為張俊及其隨從,韓世忠及其隨從,劉光世及其隨從,而不是有些人用的四個人的圖。四個人的圖將八人圖截取了一半,是錯誤的。

古人以右為尊,劉松年畫的中興四將圖從右往左分別是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所以從右往左作為尊卑來講,應是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可能不符事實,那麼古代從沒有從左往右的尊卑排法。就應該採用中間兩位為尊,中間兩位右邊為最尊,即韓世忠第一,張俊第二比較靠譜。

中興四將圖那只是好事者作畫,中興應為五將,抗金第一階段韓世忠黃天蕩抗金,第二階段餘玠穩定川陝,其三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均有建樹。

所以中興四將排序按古時慣例應為,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岳飛。

所以按所謂中興四將的官職,韓世忠、張俊的職位一直在岳飛至上,他們為正是很正常的,岳飛為付。

附圖諸位可以看看實際情況。

至於趙構宋史定論為中興之主。詳見附件。

現在有一種文化現象,評論岳飛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秦檜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趙構卻不能使用宋史;評論岳珂卻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卻不能發生作用。用兩種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因合適的就用,不合適的就摒棄,有人格分裂的症狀。

趙構有延續宋之功,當然睜眼瞎可以無視。

趙構作為職業皇帝,權術應用得心應手。如果岳飛真有這樣的本領,趙構自然會讓岳飛建功,他也能實現千古一帝的美名。至於權利運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將,自然能控制岳飛。只不過將岳飛想象成無所不能,舉世無雙,實在太過可笑。

世人大都在岳飛事情上喜歡意淫,一,收開封,直搗黃龍;二,岳飛之死。下面扯扯這種再普通不過的蛋。

南北宋那麼多著名大將,只有岳飛被處死,難道問題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沒有問題,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說,你看,岳飛都說,天日昭昭,他還會有錯嗎。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飛在賭咒,說天地良心,他沒有背叛,沒有造反。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岳飛說我其他罪,但沒有謀反。如果賭咒可以作為證詞,斷案則只要每個嫌疑人賭咒發誓即可,不需要去調查研究。

也有人說,岳飛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術?全天下只有座右銘之說,是為了讓自己每天可以參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也算第一個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還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時擦背的人看見,平時岳飛也看不到,難道需要打仗時裸露上身,鼓勵將士殺敵;還是知道有一天岳飛會位高權重,朝廷會斷案,提前準備,藉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從小是個岳飛迷,我也相信作為他這個愛國英雄,國之棟樑確實不會造反。

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啦,難道司法機構就可以憑一個人自己說的一句話天日昭昭,說一句天地良心,我沒有犯罪,就可以斷定沒有罪嗎。難道現代司法也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說沒有犯罪,就可以採信嗎。如果這樣的話,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會無罪釋放。

我們相信岳飛不謀反,但誰能保證他的手下沒有違規行為呢?

還有十二道金牌之說更為荒唐,朝廷為什麼連續發十二道金牌。說害怕在開封打敗金軍後就可以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簡直是痴人說夢。朱仙鎮大捷子無虛有,怎麼收開封 ,收了開封,怎麼防守。至於直搗黃龍府更是扯淡,開封離黃龍府相差數千公里,北宋也沒有打到的地方,只一個後勤補給就無法解決。難道可以僱傭美國飛虎隊,用B52扔兩顆原子彈,進行斬首行動;同時請以色列僱傭軍用飛機空降突襲;難道救出昏庸無能,又荒淫無恥的欽宗,趙構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

實際情況,金剛滅北宋、遼,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難道這樣的金是豆腐,不堪一擊。

金牌是聖旨,一道金牌不聽,就是違抗軍令,就是要殺頭的。難道說朝廷有先見之明,岳飛會不聽命令,自行其是;還是因為岳家軍一貫不聽命令,預見岳家軍會違抗軍令。還有朝廷是不是無知到,如果逼急了,會逼出兵變。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因為讀萬卷書不去消化,會變成讀死書。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就不用說了。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學會分析問題,不要人云亦云。

岳飛被殺,整個岳家軍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要殺張憲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人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除了張憲岳雲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證。至於說作偽證,是不是不符合大眾口味的,不利於岳飛的就可以武斷的說是偽證;誰能來證明是偽證;如果是偽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都是偽君子?岳飛看人不準,岳飛用的都是垃圾?

至於物證,即張憲同岳雲等的書信往來,如果張憲確實假借岳飛之名起兵,張憲還會保留證據給朝廷查,除非他是個白痴。在地下黨的接頭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我黨幹部拿到紙條後將內容看一下,然後直接用火燒掉,這已成慣例,難道張憲岳雲就不懂?

難道物證毀了,口供定罪就是子無虛有。無知者看看現代法律,物證銷燬,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嗎。

至於岳飛有沒有參與,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飛沒有參與,但一貫驕橫跋扈的張憲,只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又號稱岳飛的女婿,在岳飛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謀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判斷是岳飛的意思還是張憲的意思就無從下手了,而恰恰讓張憲留在部隊就成了岳飛被冤死的根源了。張憲自作聰明,擅自行動,對岳飛之死負有不可推銷的責任,按宋法律,他死有餘辜,他讓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愛國將領。

宋代歷史記載出於各自記載目的,記錄者主觀性東西很多,一件事情多個記錄往往自相矛盾,根據單一歷史記錄看問題,很多是錯誤的,歷史需要綜合的看。

南宋為什麼要議和?

為韜光養晦,為延續宋爭取時間。

古時打仗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文明決定性的因素是後勤補給。直搗黃龍是可笑的,僅憑傳說中的十萬之師戰場綿延數千公里,戰場需要巨大的後勤補給下,即使糧草夠,後勤運輸所需要的押運糧草人員,運送人員送數千公里,宋根本無力支持。古今多少戰爭,比如趙括的紙上談兵,比如年羹堯西北用兵都是疲於糧草,又如日本侵華因戰線過長被拖死,糧草是真功夫,不是血一湧就行的。

宋當時為抗金入不敷出,財政80%用於軍費,南宋的宮殿不過十多間房子,比不過一個大戶人家,鐘相楊么起義因為抗金民不聊生,江淮多流民,如果硬著頭皮,南宋面臨滅國。

很多人不懂糧草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做過當家人,不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重要性。所謂文人多空談誤國。

趙構韜光養晦,讓宋立穩腳跟,重新站了起來,趙構作為宋史結論中興之主功不可沒。 岳飛忠心能戰不假,但趙構是皇帝,岳飛同他不在一個層面上。趙構要考慮的是全局。

至於徽宗早已死亡,欽宗根本不是趙構的威脅,欽宗讓國家滅亡,即使回來臣子們也根本不會聽他的,特別是趙構朝無論大臣還是將軍大多趙構提拔,而且趙構的才能是很突出的,根本不是趙構威脅。反而趙構希望接回欽宗 ,方便管理欽宗,而不是將欽宗放在金人之手,金人可以隨時利用欽宗(利用欽宗另立國家,破壞趙構政權的正統性)來牽制趙構。

至於趙構與岳飛關係:

我們所知道的岳飛來源於他的孫子岳珂,為岳飛平反所寫金陀粹編系列,宋史照抄金陀粹編系列。

岳飛是一個被神化了的愛國將領,很多時過猶不及。

岳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岳飛將張憲岳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岳飛。

宋孝宗即位,按慣例大赦天下,將岳飛赦免。孝宗為體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用北伐來穩定自己的統治,為政治需要,赦免岳飛。

岳飛沒有經岳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出於為岳飛平反記,所寫資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飛個人傳記作者岳珂,岳飛孫子的宋史記載,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時,發現只要搜岳珂,直接彈出岳珂人渣的字樣,可見岳珂實在有辱岳飛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傳:”會珂守當塗,制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詘於初。又置貪刻吏,開告訐之門,以罔民而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載“。

徐鹿卿簡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試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諡清正。

2、宋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袁甫傳:”岳珂以知兵財召,甫奏珂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珂竟從外補”。

袁甫簡介:少承家學,又從學於楊簡。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甫所至興利除害;在朝靡切權貴,抗論不阿。卒,諡正肅。

3、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杜杲傳:調江山丞,兩浙轉運使朱在闢監崇明鎮,崇明改隸淮東總領,與總領岳珂議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書一卷,曰:"舉狀也。"杲曰:"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強者杜杲。"珂竟以負蘆錢劾,朝廷察蘆無虧,三劾皆寢“。

作為岳珂下屬的杜杲,無法滿足上司時任淮東總領(財賦)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貪慾。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徵收的“蘆”課不足為由,誣陷杜杲。

杜杲簡介:南宋戰功顯 赫的抗金抗元愛國將領,有文才。 蔭補入仕。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軍攻打滁州(今安徽滁縣)等地,杜杲時任江淮置司幕僚,率軍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軍大舉南侵,杜杲應詔為官,。。。在真州大敗元軍。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歲。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

4、清代史學名家全祖望對其評價:岳珂、楊紹雲、鄭定、蔡廙之在四總,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內實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預此列也,。。。然則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無有愧於乃祖乎。

按宋史其他大臣記錄,岳珂在南宋是個人渣,是個魚肉百姓的大貪官,他的貪汙腐化是給岳飛臉上抹黑的。

儒家是一個講私德的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個大貪官,他治國治出個魚肉鄉里,他是一個信用破產的人,是一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岳飛忠心能戰,為平反記過多的採用民間傳聞,民間普遍同情、寄望死者導致神化嚴重,比如關羽、項羽都已經神化。如同現在的抗日神劇,有一定事實,卻能手雷炸飛機,適得其反。明清政治需要,需要忠心的戰將為皇帝服務,加劇神化。

人還是要韜光養晦,不能不懂裝懂。即使岳飛的後人有岳飛這一忠心能將為驕傲,也只是先人,偶爾講一下,滿足一下虛榮心無可非議,但還是自己要在社會有一席之地,為英雄岳飛爭光,而不是借名以體現自己的存在,滿足自己在社會的缺失感,否則只能有辱先人。




聽雨喜雨


岳飛如果造反成功幾率大嗎?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都知道岳飛是以忠義聞名,一生精忠報國,但這個問題假設了岳飛造反,那麼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如果岳飛造反成功幾率大嗎?

首先從最重要的軍事實力來看,當時的岳飛幾乎掌握了南宋近一半的兵力,而且岳家軍向來以能征善戰紀律嚴明聞名於世,所以岳飛手下精兵良將眾多。相對於整個朝廷的來說,南宋中興四將中他的兵力應該是最多的,可以說岳飛所掌握的岳家軍是南宋的精銳力量,戰鬥力超強。在軍事方面看除了岳飛所掌握的岳家軍裡中興四將中的其他三位,也掌握著宋朝的重要兵權,他們分別是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而如果岳飛一旦反抗,與岳飛肝膽相照的韓世忠,就將面臨 選擇,他是幫助岳飛,還是與岳飛為敵?很難說,而剩下的張俊、劉光世戰鬥力遠遠不如岳飛,在戰場上打起來,肯定一觸即潰,所以就軍事上來說,岳飛奪權的軍事力量顯然是佔有重要優勢的。

從天下百姓之心來看,我相信大部分百姓還是擁護宋朝朝廷的,但不排除,被岳飛收復失地的功績感染導致的推崇與愛戴,但如果岳飛成功,又能將金朝打敗收復失地,那麼天下的輿論導向會改變,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岳飛如果謀反,你是輿論上的壓力也不會很大。

三從朝廷上來說,當時的朝廷奸臣當道,宰相秦檜擾亂朝政,朝廷百官敢怒不敢言。

經過長期的戰亂大家更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而從外交上來看,當時都經過金朝的軍事優勢,已經不如開始那麼明顯,宋金雙方已經存在了可以長期和平共處的條件,金國可能會顧及到岳飛的極其岳家軍的戰鬥力威脅到自身利益從而幫助南宋消滅岳飛。而岳飛也有選擇,他可以選擇與正在崛起的蒙古聯手消滅金朝,再消滅南宋。

因此我認為,如果岳飛造反。他的成功,幾率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宋朝當時那種環境下,這也是為什麼趙構要用十二道金牌召其回京並將其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的最重要原因。


摸金校尉博爾術


既然你假說,我也假說。

岳飛造反成功率極低,幾乎不可能。原因如下:

1、表面上有岳家軍說法,其實並不是岳飛私人武裝,岳飛只是戰區負責人,雖然有指揮權,但是沒有人事權,像抗日戰爭的李宗仁和蔣介石,你說李宗仁要造反能成功?而且沒有兵如何造反?有可能這裡舉旗,當時就被拿下。就算士兵被裹挾,岳飛軍隊糧餉都是中央供應,有變的話首先面對的就是一張張口,幾天吃不上馬上自己先反了。

2、武將造反是趙家玩剩的,能分封一個武將,就有N個反制措施,宋朝從制度上就有免疫武將造反的基因(具體怎麼運行的我還要去查查)。

3、說重要的,岳飛沒有政治基礎,也沒有群眾基礎,趙官家統治一兩百年,國富民安,後來雖說江北淪陷,但不是你一個武將說取代就取代的。而且江南當地勢力也未必擁立岳飛,去用自己兒郎的性命和金錢去實現岳飛的願望。

4、岳飛自己的號召力在謀反那一刻就喪失殆盡,如果岳飛說打金國,回家鄉!有人擁護,但是謀反就算了。南宋也不止有岳飛一支軍隊,岳飛在戰線中央,沒有縱深,舉旗以後將面臨全方位打擊!特別看看上游是誰,江上是誰,都不是善茬。

5、士兵將領為什麼拎著腦袋和你岳飛幹,無非升官發財!封妻廕子!這些趙構分分鐘能讓他們實現,一句得岳飛者,直接取代之!可比千軍萬馬!

所以岳飛不要想什麼謀反!沒用的!

………………

看待岳飛,不能從能不能謀反,來考慮,因該從為什麼不謀反來考慮,參考施展老師的幾句話:

正是苦難,才帶來道德感,並且可以感染更多的人,成為人們的共同歷史記憶,並且讓人們在更大的意義上形成認同感。岳飛的個人命運當然很悲慘,但是讓我們感動的,恰恰正是這種悲慘中所呈現出的道德感。 更進一步地,人性當中還有個更奇妙的東西。岳飛如果光是悲慘,也未必讓我們這麼感動,他立下了偉大的軍功,還下場悲慘,這才讓我們感動。 可是,如果沒有強大的敵人,岳飛的軍功還會顯得那麼偉大嗎?岳飛曾經成功打敗過一些農民暴動, 但這根本不會讓我們感覺他有多偉大。但是打金朝就不一樣了,因為你打敗的是一個超級強大的敵人,你的勝利才真正稱得上偉大。 於是,在這個意義上,正是大金朝的強大,才成就了岳飛的偉大。沒有大金朝,同樣也不會有偉大的岳飛。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假設歷史,因為沒有多大意義,歷史絕不會因此而改變。

從歷史愛好者的角度來說,恰恰相反,對歷史多種可能性的探討,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樂趣。人們總是不由自主的去假設、去推論,去演繹各自心中的那段歷史。

岳飛如果造反,成功幾率大嗎?

以岳飛的性格,他造反的可能性很小!

以岳飛的實力,他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判斷岳飛可能在什麼時間造反。

岳飛和宋高宗之間有過長時間的蜜月期。趙構在十餘年間將岳飛從一名普通小校提拔為擁兵一方的“戰區司令員”,岳飛也為高宗收復建康、收復襄陽六郡、平定楊么起義,打下南宋半壁江山。趙構親筆題寫“精忠岳飛”四個大字,以表彰岳飛的忠勇。這一時期,岳飛是無論如何不會造反的。

直到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南宋與金朝訂立和議,岳飛上表反對,並以辭職相威脅,君臣之間產生裂痕。緊接著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兵撕毀和議,再次南下,分兵兩路向陝西和河南大舉進攻,在很快奪回了河南、陝西之後,又率大軍向淮南大舉進攻。淮南是保衛京城的最後防線,所以宋高宗急忙下詔岳飛從鄂州出擊,千里馳援。但是岳飛卻想從鄂州北上,直搗開封。宋高宗深恨岳飛不聽將令,已經動了除掉岳飛的心思。

紹興十年(1140年)六、七、八月間,岳飛不顧高宗“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的命令,大舉北上,挺進中原,取得一系列勝利,興復中原,直搗黃龍指日可待。高宗由於不能及時瞭解前線戰局,深恐岳飛兵敗,一日之間連下12道金牌,強令岳飛退兵,岳飛悲憤至極“十年之功,廢於一旦”。這時,岳飛對宋高宗已經徹底失望。如果要造反,極有可能在此時造反。那麼岳飛造反能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

從當時的戰略態勢看,岳飛佔據襄陽六郡,控制長江中游大部分地區。向西可進成都平原,佔領四川盆地。這正是當年劉備入川的路線。向東順流而下,輕舟快馬,旬月之間,便至臨安、建康。晉滅東吳、東晉王敦造反、隋滅陳,太平天國進軍南京,都是走的這條路線,地處東南的政權面對來自長江中游的攻擊,無險可守,無一不是瞬間瓦解。金兵經過順昌、郾城、潁州等戰役後,主力損失殆盡、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無力南下, 岳飛不用擔心金兵的從背面攻擊自己的大北營鄂州。

從兵力對比來看。南宋初年,宋軍經歷了由潰散到整編的過程,逐漸形成五支屯駐大軍。紹興五年(1135),宋廷對各軍進行整合,頒佈正是番號,

川陝的吳玠軍稱右護軍,是南宋的西線兵團,兵力在6萬到7萬之間,戰力強悍,但在野戰能力上與岳家軍有較大差距,長期與金兵在關中對峙,守土有餘,進攻不足,很難抽出更多的兵力進攻岳飛。

長江中游的岳飛軍稱後護軍,是南宋的中線集團,也是南宋的戰略支撐。總兵力在10萬人左右。雖然經過第四次北伐,遭受重大傷亡,但主力尚在。郾城大戰後第二年,金兵南下淮西,岳飛曾派遣背嵬鐵騎八千前往增援,說明岳飛的騎兵部隊最起碼在萬人以上,這在南宋諸軍中是絕無僅有的。而歷次戰鬥也證明了這隻騎兵部隊的強大戰鬥力。同時,岳飛軍中還有一隻能征善戰的水軍部隊,這支部隊在被岳飛收編之前是洞庭湖楊么起義軍,多次打敗南宋水軍。

長江下游的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軍﹐分別稱前護軍﹑左護軍和中護軍。這是南宋的東線集團,擔負這直接保衛京城的重任。韓世忠的前護軍8萬人,以淮東楚州(今江蘇淮安)為基地; 劉光世的左護軍5.2萬人,先以池州、廬州為基礎,紹興七年(1137年),劉光世因畏敵避戰,被解除兵權,淮西兵變後,左護軍名存實亡了; 張俊的中護軍8萬人,以建康府為基地。除去以上五大主力之外,南宋尚有劉錡的由八字軍改編的侍衛馬軍司,大約2萬人;楊沂中的殿前司軍,大約有2萬人左右。這兩隻部隊較有戰鬥力。但因為金兵兩次南下,這兩支部隊在戰鬥中損失頗大。其中楊沂中部遭受毀滅性打擊。劉琦八字軍雖屢戰屢勝,但人員始終得不到有效補充,估計在萬人左右。

可以看出整個東線集團的兵力配置以防守淮南為主,重兵集團都部署在長江以北的淮南地區。江南地區兵力空虛。京城臨安沒有任何重兵集團保護。其戰鬥力之低下,在岳家軍面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以岳飛的天才指揮能力。如果造反,勢必會向川陝方向佈置一萬到一萬五千人的警戒部隊,扼守襄陽、三峽一線,保護大本營,防備南宋西線集團可能的進攻。然後集中主力,選得力干將岳雲、張憲,率背嵬軍、遊奕軍等先鋒騎兵從鄂州(湖北武昌)出發,以十五日為限,突襲臨安,控制宋高宗。再以水軍混同步軍夾江順流而下直取建康,斬斷淮西集團增援臨安的道路,佔據長江以南半壁江山。旬月之間,江南可定。然後招撫淮西、川陝諸軍,許以高官厚祿,以安人心。對內恢復生產、保障民生,三五年間國家元氣恢復,則獎率三軍,揮師北伐,親率主力先定山東,斬除金兵羽翼;揮師向西,再定河南、陝西,與川陝、襄陽諸軍會於關中、河洛平原。遣一別軍西進,收復河西走廊,進軍天山南北。大軍強渡黃河,定山西、定河北、光復幽雲十六州,直搗黃龍府。

想象很美好,歷史很殘酷。岳飛沒有選擇成為嶽武帝。嶽武穆就是嶽武穆。


上將噯福斯


大家都知道岳飛精忠報國,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反叛的。最後事實證明他對大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落了一個被奸臣秦檜和昏庸的皇帝宋高宗趙構,兩個人給害死的結果。

可是歷史也可以假設的,正如題目所說,若是岳飛造反的話,他成功的概率大不大?

我們下面就依照這個話題討論一番。

儘管岳飛和他的岳家軍很能打,幾乎是無敵的。但是,即使這樣,若是岳飛造反的話,他能成功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無論是誰,造反就是叛軍,叛軍在輿論上是站不住腳的。要知道岳家軍之所以能打,那是因為他們受百姓的支持,有官方的庇護,可以說是民心所向。

可是,一旦岳飛選擇造反,他就失去了根基,人民不會響應他,官方更是會對他大加指責,這時候不好的輿論,都會倒向岳家軍一方。若是真是這樣的話,岳飛以及他的岳家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更何況岳飛抗金時期,南宋的名將有很多,至少中興四將之中,除了岳飛之外,還有三個可以和岳飛相匹敵的將領、

若是岳飛造反,這三個名將也不會饒恕岳飛的,他們肯定是會聯合起來,選擇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的。

當然無論是誰,若是來挑戰岳飛的話,也不可能瞬間就把岳家軍給擊敗。

也就是說他們之間是要打持久戰的。

可是,無論哪個年代,持久戰對於叛軍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別的我們暫且不說,就說糧食供應吧,你岳飛的人若是打仗,就要吃飯吧,沒有國家的支持,你的糧食要從哪裡來呢?

岳家軍雖然能打,但是也不是金剛之軀呀。三天不吃飯,估計站都站不起來了,更別說要去打勝仗了。

當然更加重要的還是民心所向問題,一旦你失去了民心,你的軍心會不會動搖,萬一軍心一動搖,是不是整個軍隊就垮掉了。

所以,無論如何求證,若是岳飛想反的話,他成功的概率也不會太大的。

當然,那時候的宋高宗趙構,可能也防備過岳飛,就怕他走老祖宗趙匡胤的路,和將士們混熟了,商議好了再來個黃袍加身。

那宋高宗這個皇帝真的要虧大了,那時候他就會和岳飛之間進行一個你死我活的鬥爭。這種時期,宋高宗趙構才不會讓他發生呢。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宋和金簽訂紹興和議之後。趙構把中興四將的軍權都給收回來了。其中,這四個人就是岳飛最慘了,因為岳飛是被他們以某須有的罪名給殺死的。


史學達人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忠臣被皇帝殺了,其中最讓人可惜和生氣的就是岳飛嶽王爺,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這樣想過,如果嶽王爺當初不聽號令,直接反了趙構,那麼當時的宋朝小報標題肯定是這樣的:第一天《嶽賊已反 亂我大宋者雖強必誅》 第二天《叛軍連下十城 丞相奏請陛下親征》,第三天《岳家軍攻下襄陽 離京城只有5日路程》,第8天《鵬舉返京》,第九天《元帥明日將抵達京城》。這樣想一下的話還真是有點爽,不過可惜的是岳飛如果當時真的反的話,也沒有辦法做成這樣的一個樣子,因為如果沒有一開始就要造反的意思,那麼岳家軍今天造反,那麼後天可能糧草就沒了。而按照嶽王爺的作風,估計最後也是兵敗而亡。

我們現在假設風波亭後,上天不忍嶽王爺被冤殺,給了他一個機會。他重新回到了自己剛掌握鄂州的時候,那麼他只需要做好三件事情就可以了。第一個就是培植親信,真正的掌握鄂州,有現成的一個例子:西川的吳家兄弟,只要學一學他們的樣子就足夠了。沒事就殺了趙構派來的欽差大臣,而且說自己這邊又鬧匪患了,需要糧餉。不要怕趙構不給,按照吳家兄弟的經驗,這時候趙構肯定給。

第二個就是反對秦檜。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岳飛就是太聽趙九妹的話了。等到趙九妹任命秦檜為丞相之後,立即上奏說反對秦檜當丞相,只要是秦檜支持的我就反對。他說不能和金兵打,你就沒事就弄一點小摩擦,不一定是全軍壓上,派出精銳的小股騎兵不停的騷擾金兵。如果趙九妹派人來問罪,先查清楚這個人的底細。是想要言和的人,直接按照第一條來解決就行了。直接弄死他,然後上奏說欽差大臣被小股金兵截殺,你已經派兵去追殺這股金兵,替欽差大臣報仇。這時候朝中反對秦檜的清流就會死保岳飛,不會像本位面僅僅是喊冤,而沒有什麼實質的行動。

第三點就簡單了,一定要練出水師。因為岳家軍按照史書記載的一個情況來看,他們是純重裝的步兵和騎兵,沒有水師!而想要清君側的話,是一定要有一個水師的,否則按照後世南宋被滅的一個經驗來看,純步騎的精銳軍團是沒什麼機會的。那麼想要練水師的話,其實在歷史上有一個契機,就是岳飛打贏了楊么之後,應該是有機會接收對方的部分水軍的,這時候利用好就行了





富士康一哥


個人認為成功機率特別高。①宋高宗連發十二道金牌逼岳飛撤軍,岳飛正好可以通報全軍。並派人向宋朝境內廣告朱仙鎮大捷,並以奸臣誤國的名義發動‘清君側’。②宋朝當時能打的將領除了中興四將外,也就是吳階、吳麟、劉錡幾人。張俊和劉光世完全可以無視,以文官打壓武將為由勸說韓世忠、吳階、吳麟、劉錡支持自己清君側。③在奸臣裹挾之下宋高宗被殺,眾武將推舉宋高宗為帝。並全力支持北伐。④由於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收編了40萬河北抗金義軍,加上岳飛又特別能打北伐肯定是頭功。⑤宋朝有祖訓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可封王,到時候不管是岳飛以驅除韃虜的名義稱帝還是當王都是岳飛的一個念頭而已。


秦牧5


岳飛如果謀反成功,對於南宋而言將會是第二個酈瓊事件,岳飛處於金宋兩大軍事集團之間,要謀生存必須投靠金人做漢奸才是唯一出路。因此必將打破本來勢均力的宋金戰場形勢,南宋滅亡的可能性徒然增大。特別是岳飛佔據著長江上游的武昌襄陽,已經控制了長江南北,順流而下消滅長江以南政權,不泛其例。南宋憑藉長江天險,阻止金軍騎兵的戰略優勢完全不復存在。

所以趙構特別在意岳飛謀反的可能性,趙構能夠及時地成功處置岳飛謀反案,對南宋之後的苟延殘喘130年,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參與成功處置岳飛案的所有人,對漢民族都功不可沒。


用戶3919268242451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的嶽武穆,不會造反,他自幼接受的教育,是報效國家,他一生的經歷,都在保家衛國。所以,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假設的可能性並不存在。

即便朝廷如此昏聵,奸賊如此猖獗,手段如此下作,他依然心懷國與家,含冤風波亭,一生的心血,報國的壯志,化為烏有,他一腔的熱血,一生的抱負,只剩下最後八個字的浩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朗朗的天日本該昭昭,可現實恰恰相反,英雄的報國志,被無情扼殺殆盡。天日沒有昭昭,而是黑黑,汙黑的黑,漆黑的黑,比黑還黑。

北伐,是為了家與國的大計,為了收復舊山河,為了大宋子民不在金軍的鐵蹄下,生靈塗炭。抗金,不是為了嶽武穆一己的私利,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不是為了升官發財。

既然,英雄要蒙受不白之冤,他誓死捍衛的山河,可以輕飄飄拱手讓人。他的奮鬥,他的抗敵,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風波亭之後,英雄落難的時刻,真的希望,那個昏庸的王朝能夠一夜之間速朽,大廈坍塌,以慰英雄在天之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