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新城街道:種好“小菜園” 美化大環境

“路邊這塊荒地荒著可惜了,我平整出來整成一個小菜園,你別看面積不大,裡面種上黃瓜、豆角啥的,一個夏天的菜就夠吃了。”新城街道張八村張大爺看著自己剛平整出來的一小塊土地樂呵呵地說。

像這樣被“遺棄”的土地在張八村房前屋後一點也不少見,一塊塊荒地不僅影響了張八村整體的村容村貌,到了雜草叢生的季節更是影響了村民的居住環境。自“家家整潔、村村清潔”自主活動工作開展後,張八村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動員村民積極行動,主動參與,利用好各自房前屋後的空閒地,合理規劃。將閒置的地塊打造成整齊劃一的“小菜園”,既讓群眾在“家家整潔、村村清潔”工作中發揮了力量,得到了實惠。又利用“小菜園”美化了村裡的“大環境”。

“我們村經濟基礎較弱,只要靠群眾主動參與,積極行動,才能真正將“家家整潔、村村清潔”自主活動工作開展好、落實好、維持好。下一步我們會在種好房前屋後“小菜園”的基礎上,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好村裡的廢棄院落的治理。真正美化村裡“大環境”。”張八村黨支部書記張濤說。

防疫一線黨支部書記的“分身術”

張濤是新城街道張八村黨支部書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分身有術,既是防疫一線的“守門人”,又是恪盡職守的“帶頭人”。他精心盡責地守護好了疫情防控屏障,又團結帶領群眾過好了居家生活。

防疫一線的“守門人”

自大年初二開始,張濤每天上午7:30都會召開村幹部疫情防控工作會,全面梳理前一天的工作,安排好當天的疫情防控工作、村內消殺、人員情況摸排,同時做好宣傳工作,引導村民居家隔離,做好自我防護。

村口設置勸導站,確保人員24小時站好崗、值好班是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的關鍵。村兩委幹部人手少,黨員幹部年齡偏大,張濤便自告奮勇值夜班。

他說“值班人員裡數我年輕,冬天夜長天冷,我值夜班身子骨撐得住。再說晚上雖然行人少,但情況會更復雜,我在這裡值班心裡會更壓實。”

群眾需要的“跟蹤員”

疫情防控期間嚴禁人員外出,村民生活必需品的購買成了難題。為了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張濤通過村村響廣播、微信群通知村民,凡有群眾需要生活、生產物資的,及時跟他聯繫,統一購買統一配送。每天,他的筆記本上慢慢地記著群眾的所需物品,他的車上也經常裝滿了米、面、油……。

春耕搶時的“指導員”

人更春來早,農時不等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張濤指導群眾做好自我防控,鼓勵他們春耕備耕。

“下地幹活要戴好口罩,進村回家前要做好消毒。”

“地裡幹活時人和人之間要拉開距離,不要扎推”

“施肥需要的肥料我統計還後聯繫農資換用車統一配送到村口”……。

在他的指導下,村裡的主道路上雖然依舊冷清,但田間地頭卻呈現出了農忙的現象。

家園清潔的“帶頭人”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讓宅在家裡的人忙起來,張濤積極響應上級開展的“家家整潔、村村清潔”自主治理行動。通過村村響、微信群、明白紙等形式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同時號召黨員幹部行動在前,以點帶面影響帶動村民,發動群眾搞好自家及房前屋後的衛生。

他說“村裡的黨員幹部每天把自家客廳、臥室、廁所的照片發到微信群裡,讓群眾來評比監督。黨員幹部帶頭了,群眾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了,動起來了,“家家整潔、村村清潔”行動也就做好了。”

(通訊員:周豔豔 閆景春)

東阿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