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心理援助專家太公山“醫心”

通訊員 黃洪勇

2月19日,河南省精神衛生中心(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王傳升、鑑定科主任王新友作為首批心理干預團隊專家進駐新鄉市太公山醫院,開始對住院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開展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

心理援助專家太公山“醫心”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時間的延長,在院確診患者要比普通民眾承受著更大的精神壓力,救治不確定性病例也給他們帶來了較大的負面情緒,新鄉市太公山醫院心理干預進展如何?如何讓患者保持心身健康,感受到心理關懷?對此,記者採訪了心理援助專家。

“李先生,我們都很理解您心煩急躁的心情。新冠肺炎是個慢性疾病,咱老百姓都知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道理。不要過分關注媒體上那些負面消息,要堅信有這麼好的醫療條件,自己一定能配合醫生戰勝疾病。”2月24日晚10點,新鄉市太公山醫院,王傳升正忙著一位62歲的在院患者溝通。

王傳升告訴記者,這是一個聚集性病例,夫妻二人均從外院轉來太公山醫院治療,因妻子病情相對較輕,二人分住了2個單獨病房。“分開後,李先生出現了情緒偏低、心煩、焦慮等症狀,大部分時間臥床,外面的一些負面消息對其心情影響很大。”

在為李先生心理疏導後,王傳升又與他的管床醫生取得聯繫,“這個病例具有較強的心理暗示效應,請給他多講CT複查均在好轉的臨床意義。另外,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讓夫妻多見面,多交談,以便讓患者樹立信心。”

王傳升告訴記者,心理干預團隊專家入住太公山醫院以來,每天都會接收到類似的病例。

心理援助專家太公山“醫心”

每天,王新友都要和病區裡的“重點”患者視頻連線。

“小趙,今天還感覺發熱和胸悶嗎?不要放大自己的症狀,您臨床病情明顯好轉,胸片上已經看不到什麼了。自我感覺發熱和胸悶,更多原因是您目前還存在焦慮情緒所致。要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多和家人溝通,關注外面情況,可以刷微博,看新聞,正確客觀瞭解疫情,爭取早日徹底戰勝病魔!”

“王主任,住在這裡,說不緊張是假的。經過您的疏導,我理解了自己的症狀多是心理反應的原因,按照您的指導方法我嘗試調節一下。已經加您微信,今後我會經常和您聯繫,您不介意吧?”電話那頭,小趙愉快地笑道。

心理援助專家太公山“醫心”

對於小趙的表現,王新友表示理解並給與了他充分的共情,“這事攤誰身上,誰能保證會不出現焦慮情緒呢?”據瞭解,26歲的小趙,由於身體素質較好,入住新鄉市太公山醫院以來,隨著治療的深入各種檢查均顯示病情明顯好轉,但他仍覺得有時胸悶、發熱,還主訴“剛開始住院還輸液,現在不輸液了反而感覺擔心。”

“覺得不輸液,自己就像失去了保護,從而變得焦慮、恐懼,這個例子很典型。”王新友告訴記者,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最大程度幫助民眾減少應激事件產生的不良心理以及創傷後的應激障礙,及時的心理干預和疏導顯得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