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安康市优秀教师曹文忠:长长的路我们慢慢的走——读《病隙碎笔》有感|文苑书香

曹文忠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本来就趋于平淡的年味儿彻底没了春节的味道,本应是千家万户团圆之日、亲朋好友相聚之日、推杯换盏放松之日却成了家家户户关门之时。每天增加的感染数字和逝去人数让人痛心不已,重灾区的人们正在承受着痛苦和煎熬,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原本美好的家园没了生气……反倒是今年春节天气特别好,几乎天天都是阳光明媚,每天就站在阳台、窗前看着太阳升起,看着对面楼顶晒太阳的老人,看着街上寥寥无几的行人,又看着太阳慢慢落下。

从正月初一到现在,除了买菜、到单位值班之外就没怎么下楼,居家时间久了,倒也不愿出门了,出门要换衣服、戴口罩、装出入证,回家之后还要把穿过的衣服挂在阳台晾晒、通风、洗手,一通下来,有些折腾。不成想,二十多天过去,竟然习惯了这种慵懒的生活,一套睡衣一整天,提溜着拖鞋,松松垮垮的不修边幅,好像提前进入老年状态一样,惊叹于环境太能改变人。

周末不用线上教学,偶然看见书柜里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取出来又读了一遍,作者用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描述了“生与死、苦难与信仰、残缺与爱情、神命与法律、写作与艺术”等等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充满智慧,给人力量。作家周国平说:“在史铁生身上业已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东西,足以使他的精神历尽苦难而依然健康,备受打击而不会崩溃。这是什么东西呢?是哲人的智慧,还是圣徒的信念,抑或两者都是?”文化积淀太少的我没有能力用文字串起内心的感触,只能述说一丁点儿想法。

在《病隙碎笔》中写道:“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得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这段话我一读再读,作者自己说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生病到最后需要三天透析一次,在透析的间隙,动笔完成此作。面对困境作者是怎样的一种从容?书中看不出丝毫病人的愁苦和阴影。

想到此次疫情如同人之生病,既然疫情防控的事态已经发展到如此局面,现在且不论疫情是怎样产生?当地政府处置是否得当?也不论对人们造成多大的灾难?更不论这是天灾还是人祸?这些事,党和政府肯定会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时间更会给人们一个真实的答案。那居家的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疫情下的生活呢?是惶惶不可终日还是无知无畏?是每天被海量的手机信息炸懵,时而感动、时而愤怒、时而焦虑,徒劳的发泄负面情绪?还是无所事事的赖在床上,抱怨着生活的无聊空虚?

我想,应该还可以有另一种心态。可以把居家防疫看作是一场考试一样,现在要做的只需要交卷铃响起前,认真做好自己能做好的每一道题。不幻想过去重来,不抱怨现在困顿,不痴想明天绚烂。踏踏实实的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充满信心,满怀希望的向前看。

“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多么厚学博闻,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地位。”现在痛苦的日子里,我们坦然接受。不抱怨假期的漫漫无期,不抱怨居家的单调乏味,不抱怨线上教学的种种不便,不抱怨孩子及学生的顽劣不堪。当要心生尤怨的时候想想还有多少人因为疫情有家不能回?想想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生命还有危险?想想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为什么要逆行武汉?少了抱怨,就会多了信心,就会努力向前看。有的人趁机把家收拾的温馨和美,有的人利用充足的时间练起了书法,有的人学会做各种各样的饭菜,有的人整理起平时没有时间整理的笔记,为工作做最充分的储备,还有的人积极投入到各种公益事业中去。

“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想要也没有。”疫情造成的代价肯定是巨大的,伤痛也是无法弥补的,现在的事态是在向好发展的,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不抱怨,向前看,长长的路我们慢慢的走,坦然的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作者单位: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学校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