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欢迎关注我们,每天更新各种书画资讯!

学习书法,隶书是一门基本功。如果想真正掌握书法的基本功,我们不仅要学好楷书、行书、草书,还要学会篆书和隶书。那么,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作为首选临习摹本?今天,梦笔生辉就与大家一起来分析临习《乙瑛碑》的要义所在。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我们知道,《乙瑛碑》是汉隶名碑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能称为汉隶标准本的书法作品。我国历朝历代的书家们都把它作为汉隶书法范本来推崇。《乙瑛碑》的主要笔画特点有哪些?这是我们学习之前要把握的!综观全碑,其字体笔画方正清丽、厚重朴实、骨肉饱满,笔画伸展适度,结体方和。据历史可考,《乙瑛碑》立于汉桓帝永兴元年,碑上面记载了鲁国前宰相乙瑛建议在孔庙设置守庙官,执掌之事。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乙瑛碑》部分碑文

临习《乙瑛碑》,要临摹它那粗细相间的笔法;临摹它字与字、行与行疏密相间,大小适宜的章法。其字体一笔一画都显得顾盼有情,神采飞逸!从笔画到风格,无不显示出它那洒脱俊逸而又严谨规范的艺术风格。它除了具有汉隶在用笔、结体等方面的共性,还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这种个性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风格形态与众不同

《乙瑛碑》的风格形态具有汉隶典型之美,它不像《石门颂》那样放纵不羁,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优美。不过相比《礼器碑》的精劲,《乙瑛碑》多了几分沉厚;相比《史晨碑》的文雅,《乙瑛碑》显得更为雄强。《乙瑛碑》用笔沉着而厚重,结字端庄而雍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追求的中和之美。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乙瑛碑》碑文

第二、用笔技法与众不同

《乙瑛碑》用笔,其笔法方圆兼备,间架结构显得均匀整齐,因而整个章法看起来显得规规矩矩。《乙瑛碑》几乎具备了汉隶书体的绝大多数精妙表现手法。从其用笔角度来讲,它不像《张迁碑》那样多用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样多用圆笔。其书写笔画,多以切锋方笔入纸,然后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笔画平滑厚实,波画秀中有俗。全碑字体结构端庄秀美,笔画俊美雍容,其长笔画多数呈弧线曲势,横画蚕头燕尾非常优美。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乙瑛碑》碑文字体

第三、结构体系与众不同

我们临摹《乙瑛碑》,要注意它的结构体系的与众不同。它的笔画排列均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安排,以及字体之间的留白,都显得很规整。即使是长撇或长捺,其笔画向四周伸展,也显得很均匀,不像《史晨碑》和《曹全碑》那样刻意突出主笔的粗壮和长度。

就整个篇幅来说,《乙瑛碑》的章法和其他汉隶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泾渭分明。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乙瑛碑》碑文的隶书字体

以上内容,通过《乙瑛碑》的几方面不同特点,抛砖引玉,说出我们的下一段书法学习要义——为什么初学者大多选择《乙瑛碑》来学。《乙瑛碑》在汉隶碑里面,属于中规中矩的范碑,初学可练笔画、结体,熟练可以悟其筋骨、章法。

那么,临习《乙瑛碑》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要把握它的整体风格,先从简单字体开始练起,着重要抓住它的神态。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乙瑛碑》部分字体

二、要注意全碑的用笔特点,前面我们已专门讲了《乙瑛碑》的用笔特点。要多练习方笔和圆笔的书写要领。尤其是横画、竖画、撇画和捺画,以及点画的写法。

三、要注意用笔与结字的辩证统一。如方与圆、曲与直、长与短,以及用笔的轻与重、大与小、刚与柔等,以及结体上的向背开合、避让与穿插等。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隶书"竟"字写法

学隶书,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乙瑛碑》来临习

隶书"年"字

四、要注意书写的气势,既不能太飘逸,又不能太严谨。刚开始临摹的时候,尽量避免过于工整,太追求工整则显得俗气,太张扬则显得轻浮。笔画、结体所营造出来的书法韵味应该有法度而不失洒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