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投资者要注意这三个雷区!选基金时一定要避开

原标题:选基金时,避开三个雷区,你也是选基金的高手

投资者要注意这三个雷区!选基金时一定要避开

基金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把钱委托给专业人士去管理,但是人性是自私的,专业的基金经理都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来伤害投资者的利益,在专业术语里就叫“委托代理问题”。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怎么避开基金投资上的那些雷区。我想很多人平时在媒体上都看过不少关于基金业黑幕的报道,平时你在买基金时会遇到的雷区,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基金管理者的信用问题。

今天我们就基金业中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归纳成三类:

第一、“抬轿子”基金之间左手倒右手哄抬股价。

第二、“老鼠仓”基金经理损公肥私,牟取暴利。

第三、“利益输送”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之间勾结坑害股民。

那么你要怎么识破这几种雷区呢?

我给你传授破解这三个雷区的三板斧秘诀:

第一板斧:“查底细”、

第二板斧:“识前科”和

第三板斧:“破迷信”。

当你融会贯通了这三种行为和这三板斧以后,就再也不会担心你踩到基金投资里面的雷区了。

第一个雷区、“抬轿子”基金之间左手倒右手哄抬股价,打造明星基金。

首先来看,基金之间打造业绩的“抬轿子”。比如说,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有好几支基金,一个基金先买入某个股票,然后其他基金再持续地买入这支股票,推高股价。那么先买入这支股票的基金业绩自然就上去了,净值也自然就提高了,这就相当于“坐轿子”,而后面接盘的基金就相当于“抬轿子”。

为什么基金要“抬轿子”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有一个明星基金和一个业绩很差的基金,另一个基金公司旗下是两支业绩平平的基金,你猜一猜,这两个基金公司哪个会更受欢迎,资金规模更大呢?我告诉你答案,是第一个。

(就像现在很多淘宝的薇娅,李佳琪一样的头部流量明星,看到这个其他从业者就会纷纷效仿,从而带动整个淘宝的销售)

明星基金,它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资金就会大量的地流入,然后还会带动其它基金的销售。所以,如果一个公司旗下是一好一差两支基金,所带来的资金量会比两个业绩平平的基金更多,这样整个基金公司的收入也会更多。所以说,基金公司有动力去牺牲个别基金的利益,去造就一个明星基金,从而带动整个基金公司的收入。而那些买了“抬轿子”的基金的投资者,那就中了追星的雷区了。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避免被这种“抬轿子”抬出来的假业绩迷惑呢?

那我们拿出第一板斧秘诀:就是“查底细”。

什么叫“查底细”呢?你一定要睁大眼睛,不要轻易地被明星基金的光芒所迷惑。

第一,你要关注一下这个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情况,如果几个基金持仓的股票类似,业绩却差很远,就要谨慎。

第二,如果这几支基金共同持仓的还是小盘股,那么“抬轿子”的嫌疑就更大了,因为小盘股的流通筹码少,容易控盘,一拉即涨停,方便其他的基金接力“抬轿子”,然后去吸引投资者买入,而大盘股的流通筹码大,就不太容易操纵股票。

第二个雷区、“老鼠仓”基金经理损公肥私,牟取暴利。

什么叫“老鼠仓”呢?也就是说基金经理人先用私人,或者亲戚朋友的账户去买入股票,然后再用我们投资者的钱大量地买入该股票,等股票涨到很高的时候,就卖出自己账户上的股票,而投资者的资金去被套牢了。这就像老鼠把粮食偷到到自己窝里,所以这种行为就叫“老鼠仓”。

说实话,“老鼠仓”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毒瘤,曾经曝出过很多案例,像08年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唐建,还有南方基金的王黎敏,都是在自己的基金买入一支股票前,利用自己父亲的账户提前低位建仓,然后等自己这个基金买了以后,马上套现,轻轻松松就赚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为什么中国基金业的“老鼠仓”这么多呢?除了人性的贪婪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咱们这个证券市场上违规违法的成本比较低。

那么我们要怎么避免这种“老鼠仓”呢?说实话,“老鼠仓”在事前是比较难发现的,但是还是有办法可以帮助你避免掉进坑里,

第二板斧、我把它称为“识前科”

我们在买入基金时要查阅一下看看这些基金公司有没有“老鼠仓”的“前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开那些多次曝出“老鼠仓”的基金公司。如果是一次的话,你可以认定是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如果是好几次的话,这就表明基金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缺陷,一定不要买这种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

此外,假设你买入的基金被曝出了“老鼠仓”的传闻,要果断地止损,千万不要犹豫。

第三个雷区、“利益输送”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之间勾结坑害股民。

基金本来是属于独立的第三方资管机构,理论上就应该替投资者服务,给投资者赚钱。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合谋去哄抬股价,制造这种业绩的虚假繁荣。

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你可能很熟悉的红极一时的徐翔。2010年到2015年的时候,徐翔旗下有一支基金叫“泽熙基金”,它曾经创下了5年平均收益率200%的惊人纪录,当时市场狂热追捧这支基金,大把的资金流入了进来。仅仅在2015年上半年,它的募资就超过300亿。

直到2015年股灾后,徐翔被抓了起来,这个所谓的投资传奇才露出了真面目。大家发现,2010年到2015年间,徐翔先后与13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合谋操纵股价牟取暴利,他们的套路其实都非常相似。

第一步,先约定由上市公司择机发布“高送转”、“业绩预增”等利好消息,或者是引入那些什么“在线教育”、“机器人”等等热点题材。

第二步,在信息公布之前,徐翔就开始大量地买入这个股票,拼命地拉升股价。

第三步,就是等徐翔建好仓以后,上市公司发布信息,徐翔再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接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股票,随后自己在二级市场全部抛售掉。

三步之后,上市公司的股东就实现了在高位减持股票,而这些股票盈利的部分,上市公司就按照五五,或者四六分成,把它汇入徐翔指定的账户,这就属于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中间搞利益输送的一个猫腻。

那么我们要怎么识别这个猫腻呢?

我们就使用防踩雷区的第三板斧,叫做破迷信。

也就是说,不要过度迷信明星基金经理,尤其是那些被神化的基金经理人。对于一支基金,你一定要仔细地去看基金的持仓情况,如果你发现那些基金特别喜欢持有话题多、交易活跃,但是实际业绩又并不尽如人意的股票,这个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注意风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