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為什麼看似窩囊的兩宋,卻被美國高校教材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朝代”?

竹籬茆舍墨客


評價一個朝代的好與壞,窩囊或是偉大,主要是看評價的標準是什麼。正因為評價的標準不同,視角不一,所以造就了評價的結果不同。

兩宋,確實很窩囊。同時,兩宋,特別是北宋,真的算偉大。

為什麼如此說呢?

兩宋的窩囊,在於國防的“弱”

宋朝,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做了一些大的調整和改革,那就是抬高“文官地位”,貶低“武官地位。”其實,趙匡胤不是有意為之,只是為了國家穩定所作出的舉措。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上位,就是武將篡了後漢的位。是在行軍途中,下面人拿了一塊黃色的旗子,披到了郭威身上,於是,郭威就成了皇帝。

而趙匡胤上位時,下面人如法炮製,只是把黃旗換做了黃袍,於是趙匡胤就把柴榮兒子的江山奪了。

當了皇帝的趙匡胤擔心,再出現武將奪江山的事情,於是開始限制武將的權力。自此之後,武將在打仗,但總指揮往往不是將軍們,有時候是文官,有時候甚至是太監。

如此一來,宋朝的軍事能力越來越弱。

在北宋,軍隊打不過大遼,甚至被西夏屢屢騷擾。後來,在金國面前更是脆弱的不堪一擊。如此,才有了“靖康之恥”。

而到了南宋,先是金國,後是蒙古,排隊前來欺負華夏。朝廷不僅不能很好對付,還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這樣的名將。因此,南宋被滅再正常不過了。

縱觀漢人的大一統王朝,有那個王朝如此窩囊過?沒有。

所以,從國防來看,兩宋真的是窩囊。

兩宋的偉大,在於文化和經濟的繁榮

北宋時期,全世界四分之一的GDP有華夏貢獻,北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濟大國。這個階段,北宋的商業非常繁榮,各產業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比如鐵製品開始大量製造,絲綢等遠銷海內外。

當時的開封城,是世界第一大都市。而當時的歐洲,發達程度,遠不能和北宋相比。

文化方面,那是百花齊放,人才輩出,文人非常受重視。范仲淹、蘇東坡、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等文人,哪個不被重視?

北宋時期,不僅是民間興盛文化詩歌,就連皇帝老兒大多都有兩把刷子。就像宋徽宗,就是集大成者,所創的瘦金體獨樹一幟,畫的花鳥,栩栩如生,達到了絕對的名家水平,對古董和收藏,宋徽宗更是別具眼光。

在宋朝,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文人的地位那是相當高的,如果你是個“文化大V”,那就太吃香了,不僅粉絲一堆,而且朝廷也是很重視的。

可以說,北宋是文人的天堂。

一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朝代,後人如何評價?那一定會用“偉大”兩個字。

不僅是美國高校讚譽兩宋的“偉大”,而中國現在的很多文人,說起北宋,都充滿了無盡的嚮往。

但,我們得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強大,什麼是真正的“偉大”?不僅是要經濟繁榮,文化昌盛,還應當有超強的國防實力,否則只會被人欺負,被後世稱為“窩囊”。


藍風破曉


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在兩宋存在的300年中,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於世界的最前列,是當時最為先進,最文明的國家”。歷史教授楊謂先生:“兩宋320年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是座頂峰,在世界歷史上也是領先地位”。世界著名經濟史學家弗蘭克:“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中國無疑是世界上最經濟最先進的地區,自11世紀和12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在工業化,商業化,貨幣化和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

為什麼窩囊的宋朝能夠得到史學家如此高的讚譽?自然有其獨到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和史學家們所看的視角不同。我們只看到了宋朝在金,蒙古,西夏等幾個國家的侵略下步步退讓,重文抑武,導致在戰爭中屢屢割地賠款,一點也沒有漢武帝“寇可往我亦可往”的霸氣,萬曆皇帝“跳樑小醜,雖強必戮”的奮武。甚至北宋滅亡也是因為金人南下導致的靖康之亂,諸多皇室宗親都被擄掠到北邊。堂堂中華,屈辱至此,無疑是一件屈辱的事情。

但如果不從戰爭的角度來看,而從其它地方來看,你卻發現我們也可以得出和史學家一樣的結果,那就是宋代其實很偉大。

首先政治文明化,宋太祖趙匡胤曾經留下祖訓“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當年北宋理學大家程頤羅列宋朝超越前代的五件事中就有一件:“百年未嘗誅殺大臣”。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宋高宗趙構就曾殺了太學生陳東及名氏歐陽澈,後來又殺了岳飛。但是除了宋高宗以外,其他皇帝對於文人最狠的招也就是流放。

宋朝思想的自由化。宋朝沒有明清時代大規模的文字獄,宋朝的文化兼容幷蓄,儒家道家釋家並行不悖,像蘇軾就是集大成者。宋朝還誕生了程朱理學,陳亮的功利主義學歌陸九淵的心學。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的儒學思想。

還有藝術多元化。宋代的文學革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文學革命之一。從宋代開始,文學更加平民化通俗化。比如宋詞在形式上較唐詩就更為靈活自由,不再有五言七言的束縛。

在經濟方面,宋代更是冠絕全球。美國史學家墨菲所著的《亞洲史》一書中曾寫道“中國在11世紀生產的鐵,鋼可能比歐洲直到18世紀中葉生產的還多。”,而宋朝採用煤進行冶煉的技術比歐洲要早了700年。

我是頭條作者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這是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說的。

一提起宋朝大家就會馬上想起靖康恥,燕雲十六州,岳飛壯志難酬,軍事外交總給人窩囊的感受,錢穆的觀點就是“積貧積弱”。中外角度的不同,在西方漢學家史學家眼裡,宋朝的魅力之大,超乎人們的想象。

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在生前最後 一書《中國新史》第四章的標題就是“中國最偉大的時代:北宋與南宋”。美國曆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名著《全球通史》中把宋朝稱為“黃金時代”。美國耶魯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史景遷在2000年1月1日《新聞週刊》刊登文章,這樣評價宋朝:“上一個1000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宋朝的首都是世界最先進繁榮的城市。”

在西方人眼裡為什麼宋朝有這麼大的魅力?

一、宋朝是中國的文藝復興

日本學者宮崎市定在《東洋近代史》中說:“中國宋代實現了社會經濟的躍進,都市的發達, 知識的普及,與歐洲文藝復興現象比較,應該理解為並行和等值的發展,因而宋代是十足 的‘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漢學家卡特在著名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一書中對宋朝讚美不已,“宋代是一個成長爛熟的時期。代抒情詩而起的為淵博的散文、歷史編集的鉅著、關於自然科學與政治經濟科學的著作;就其特色與性質言,除了希臘有一個時期可與媲美外,都非中國其他時期或西方所能夢想得到的。哲學的思考代替了宗教的信仰,當時所產生的位大思想體系(理學),支配著中國直到令日(民國)。在藝術方面,舊日崇高的傳統繼續發揚,以至於盡善盡美;現存最偉大最優美的繪畫,都是宋代傳流到今的作品。”

日本科學史界泰斗藪內清(1906—2000)在《中國 科學 文明》中說:“北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代。……總之,在這個文化發達的歷史潮流中,有許多驚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認為,北宋時代可以和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以至近代相比。”

宋朝的文化成就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巔峰,史堯弼在《策問》中認為:“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陸游在《呂居仁集序》中也認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哲學上,儒、道、佛三家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文學上,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話本又在中國文學史上開闢了新的紀元。史學、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藝術,都達到了新的水平。科學技術更是高潮,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其中的三項——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都是在宋朝。因此陳寅恪談到宋代時感嘆:“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二、宋朝的商業革命

費正清在與美國曆史學家賴肖爾(Edwin O.Reischauer,1910—1990)在合著的《中國:傳統與變革》一書中這樣說道:“宋朝經濟的大發展,特別是商業方面的發展,或許可以恰當地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這一迅速發展使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高於以前,併產生出直至19世紀在許多方面保持不變的經濟和社會模式。”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裡阿諾斯這樣評價宋朝:“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商業革命的根源在於中國經濟的生產率顯著提高。技術的穩步發展提高了傳統工業的產量。同樣,水稻早熟品種的引進,使作物在過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達到一季兩熟,從而促進了農業。此外,宋朝興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擴大了水田灌溉面積。據估計,11至12世紀,水稻產量增加了一倍。生產率提高使人口的相應增長成為可能,而人口增長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還增加了貿易量。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

在西方人眼裡,宋朝的經濟發展就是“商業革命”。的確,宋朝在歷史上是以商立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紙幣的國家,北宋時期的交子被公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就是元豐三年,宋朝制定的《廣州市舶條法》。宋朝海外貿易盛況空前,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封、杭州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日本學界中國經濟史研究的開拓者加藤繁(1880—1946)在《中國經濟史考證》中這樣讚美宋朝:“當時(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種種限制已經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經頗為自由、放縱,過著享樂的日子。不用說這種變化,是由於都市人口的增加,它的交通商業的繁盛,它的財富的增大,居民的種種慾望強烈起來的緣故。”

德國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Andre Gunder Frank,1929~)在《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宋代中國在重要技術、生產、商業發展方面和總的經濟發展方面尤為突出。麥克尼爾認為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以來,中國的經濟在工業化、商業化、貨幣化和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

 

三、宋朝是中國近代的開始

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創始人史學家內藤湖南提出“宋代近世說”,認為 “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

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在《南宋社會生活史》一書中說:“13世紀的中國在近代化方面進展 顯著,比如其獨特的貨幣經濟、紙幣、流通證券,其高度發達的茶鹽企業。……在社會生活、 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 上的其他地方僅僅看作蠻夷之邦。”

歷史學家黃仁宇: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在11、12世紀內,中國大城市裡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較而無遜色。(《中國大歷史》)

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煤的大量使用,使宋朝冶金業實現了一次革命。宋代的生鐵年產量最高達到12.5萬噸,而英國1720年的鐵產量只有2萬噸。因此有經濟學家說,“中國在14世紀離工業化只有一步之遙。”

英國科學院院士李約瑟: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在許多方面實際上已經超過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或歐洲的水平。(《中國科學技術史》)

美國孟菲斯大學教授孫隆基說:“在我們探討宋朝是否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 化’的標準,例如,市場經濟和貨幣經濟的發達、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與文化的世 俗化、民族國家的成形,以及國際化等等。這一組因素,宋代的中國似乎全部齊備,並且比西方提早500 年。”

四、宋朝的自由寬鬆福利保障

宋朝的言論自由是中國歷史上最寬鬆的朝代,“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和“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宋史》中說“宋之立國,元氣在臺諫”,大臣們可以毫無顧忌對皇帝提意見,而不用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包拯給宋仁宗提意見唾沫星子都濺到他的臉上,宋仁宗不得不退步。宋朝的文字獄,幾乎沒有人因此而被殺頭、滅族的,有時風頭一過,又官復原職,蘇東坡的“烏臺詩案”就是典型。不像明清那麼慘烈,滅族鞭屍都有。

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從很多方面來看,宋朝算得上一個政治清明、繁榮和創新的黃金時代。宋確實是一個充滿自信和創造力的時代。(《亞洲史》)

“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這是全盛期的北宋都城表現,販夫走卒穿得都跟當官似的,農民都穿綾羅綢緞,可見宋朝的繁華程度。

宋朝福利制度更是讓人羨慕,元符元年(1098年),宋朝政府頒佈了居養法:“詔鰥寡孤獨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給米豆,疾病者仍給醫藥。”宋朝還有公共墓地,即漏澤園,用以安葬客死他鄉和貧無以葬者。宋朝就懂得必須給貧困人口福利保障,比起歐洲福利制度要早幾百年,多人性的王朝。


美國曆史家羅茲·墨菲斷言:(宋朝)這些進展有可能導致中國發生一場真正的工業革命,並給世界帶來它應有的一切深遠影響嗎?我們將永遠無法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蒙古人的進犯把這一切都打斷了,而以後各個朝代又不可能全面重複宋朝的模式。(《亞洲史》)

宋朝滅亡,元朝建立,宋朝所代表的“近代化早春”就中斷了。宋朝的滅亡對日本震撼很大,鄭思肖在其《心史·元韃攻日本敗北歌亞序》記載:“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東,先朝嘗入貢,許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也就是說南宋滅亡後,日本舉國吃素,跪拜了三天。所以日本人說:“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


非常道畢延河


大宋王朝之所以如此受人詬病,源於它“重文輕武”的治國戰略。宋以兵變起家,對將軍們抱有很大的戒心,所以在軍事上一直處於被動狀態。可它的民生經濟卻是空前的發達,甚至可以說它是封建王朝裡最富有的一朝。有刑不上士大夫之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乃是文人天堂。


正所謂有利必有弊,文武失衡導致了徽欽二帝被擄走,成為宋朝歷史上無法洗刷得汙點。宋人並非不能戰,只是將軍們的手腳總是被束縛。除去軍中之神,開國之祖帝趙匡胤,宋朝便一直處於捱打的狀態。趙光義空有雄心萬丈,可軍事領域和他大哥相比,卻差得太遠。一心想收復燕雲十六州,卻又自作聰明,捆住將軍們的手腳,最終功敗垂成,落魄逃回京師,讓有宋一代,都無法將燕雲十六州收回。

宋朝第一名將岳飛嶽王爺,有直搗黃龍之志,文武全才。只是趙構只想守著那半臂江山,十二道金牌將其召回,含冤而死。千古罪人秦檜至今還跪在嶽王廟前,正所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逆臣。”

之所以嚮往宋朝,是因為它空前的繁榮,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讓後人動容。它的經濟文化立於當時世界的最頂端,百姓富足,國家昌盛。“澶淵之盟”一直被很多人詬病,可有沒有人想過,每年的那點歲幣不過是毛毛雨,而且是穩賺不賠的。打仗成本太高,糧食、盔甲、刀劍,攻守器械,人力物力牽一髮而動全身。而盟約的簽訂,讓兩國邊境互通,貿易不止,只要貿易不停,那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入大宋,交的那點保護費都得還回來。這也是宋朝的可愛之處,至少它讓百姓免於戰火。很多時候,它並非不能與之一戰,只是選擇了一個很不男人的方法——給錢

宋朝的文人是幸福的,因為這個國家對他們無比的寬容,最差也不過是流放。寇準據說和皇帝據理力爭時,皇帝不耐煩想要拂袖而去,卻硬是被寇大宰相按在龍椅之上,不耐煩都不行。我們的開封市長包青天大人對著皇帝唾沫橫飛,皇帝也得靜靜的聽著,這就是宋朝。它的包容開明讓你意想不到,它不是皇帝的一言堂,它是真的在和士大夫們共治天下。

宋朝出文人,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的名字被我們銘記。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辛棄疾、李清照、柳永……那麼多的名字,歷經千年,還是這麼的熠熠生輝。宋朝的讀書人都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感覺,就如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又如文天祥那最後的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那個時代文人的氣節。

我也喜歡宋朝,雖然它有那麼多的完美,可是它對讀書人和百姓很好。


以為年少


要說我國曆史上最強大的朝代,大家想到的大都是秦、唐朝等等,但絕對不會將強大二字與宋朝聯繫在一起。宋朝在眾人眼中始終是一個窩囊、憋屈的朝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宋朝對金、西夏等國的態度非常卑微,完全沒有大國的模樣。最讓我感覺憋屈的就是岳飛成功擊敗金後,不僅沒得到獎賞反而被誅殺,就是因為宋國想要朝大金表態求和。

雖然宋朝在我眼中是極其窩囊的形象,但在美國眼中卻恰恰相反,美國高校教材中,宋朝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朝代”,究竟為何導致我們眼中窩囊的宋朝被美國冠上高名呢?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1.宋朝的經濟領先世界。

宋朝的軍事領域雖然沒眼看,但它的輕工業以及科技的發展,在世界都是領先的。先來說說輕工業,當時宋朝工業的生產力在全球可以說是第一,也正是因為生產力發達,帶動了朝代的經濟發展。再看看科技的發展,宋朝期間發明了火槍、印刷術等等。對美國人來說,美國因為是從印第安人發家的,可以說美國是沒有古代史的。所以在對比的時候,美國往往會與歐洲古代史做對比。在宋朝期間,歐洲大陸正好處於非常混亂的時期,更別說經濟的增長了,所以兩者對比相形見絀。


2.宋朝的制度、理念更精良

宋朝期間實施“重文輕武”的理念,還大力推崇科舉制度,越來越多的文人通過科舉翻身。而在歐洲因為社會階層明顯,也不存在刻意改變階層的途徑,所以科舉制度在美國看來是非常新穎,也是有可取點的。在兩宋期間,朝廷對文人的態度非常重視,甚至出現了皇帝和士大夫一起治理國家的局面。因為科舉制度被大力推崇,在宋朝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科舉路,這意味著宋朝的教育普及度也大大提高,這也是同時期的歐洲不能相比的。
雖然宋朝對外還是挺窩囊的,但就從這兩點看,宋朝在治國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


以史正衣冠


宋朝之所以被美國稱為“中國最偉大的朝代”,是因為宋朝太符合美國對中國的期望了。美國期望的中國是一個富而不強、分而不裂的中國。中國富而不強,既可以讓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商品,又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地位;中國分而不裂,既可以防止中國變成一個大國,又可以防止中國出現大的動亂,到時候咱們就會像韓國、沙特、日本、科威特等國那樣成為美國的附庸,非常符合美國的利益最大化。

而宋朝就是那樣的一個朝代。

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在技術上也有不少成就,而且宋朝皇帝一直遵循宋太祖趙匤胤“不殺議事大臣”的祖訓,所以我們看到,宋朝的很多文官哪怕是罵皇帝了,頂多就是被貶官流放,沒有幾個被殺頭的,這非常對美國“言論自由”的胃口。但宋朝的軍事能力不行,跟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PK都是敗多勝少,最倒黴的時候連首都開封都被攻破了,宋朝皇帝一家老小成了別人的俘虜。

另外,在宋朝的時候,中國並不是統一的。和宋朝並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金、大理、吐蕃。這也挺符合美國對中國的期望。所以,美國把宋朝稱為“中國最偉大的朝代”只不過是給咱們灌迷魂湯,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是希望我們中國變得跟宋朝那時一樣富而不強,分而不裂。

這也如同美國和西方將印度聖雄甘地、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南非總統曼德拉和緬甸資政昂山素季稱為當今世界四大聖人一樣。你看看,這四大聖人:甘地主張對侵略者“非暴力不合作”,戈爾巴喬夫將蘇聯弄解體了,曼德拉將南非從發達國家變成了發展中國家,昂山素季對西方言聽計從。美國和西方都希望其他國家都以這四大聖人為榜樣,向這四大聖人學習,那他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血染戰旗紅


看了很多回答,意外的發現多數回答者跑題嚴重,避而不談為什麼美國視角獨特,反而對兩宋成就大談特談。

兩宋成就是客觀存在的,美國人的評價與國人不同卻是主觀上的差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異,才是回答這個題目的重點。

西方書籍對宋的印象

宋人

在西方漢學家的書籍或者訪談中偶會發現他們對宋給予高度評價,同我國人民和史學家的認知、評價有很大出處。

比如西方書籍中,克里斯蒂安的《大歷史》認為宋代有夭折的工業革命;

宮崎市定(日)的《概說亞洲史》則認為宋代是夭折的文藝復興;

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也曾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

估計題主提問是看過以上書籍對宋的正面讚譽。

得到西方學者的認可,對於部分虛榮的國人來講還是比較受用的,導致容易片面看待問題。

反而這些書籍的作者並不是主攻宋史,像克里斯蒂安提倡Macro-History研究路徑,他所著的《大歷史》就是將宏觀及放寬視野這一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裡去,用綜合歸納的方法,將史料高度壓縮,探究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簡單說就是從大的方面分析歷史,所以宋史的更多的細節他是不研究的。

而宮崎市定雖以研究宋史為長,但是他的宋史代表作也不是這本《概說亞洲史》,在他的《宮崎市定全集》中有關宋史的研究多是關於宋代的資本運作問題。

我講這些的原因是因為我想告訴大家,西方學者之所以與我們對待兩宋的態度不一樣是因為他們與中國學者所處的史學環境、文化和視角不同。

差異原因

中國歷史好似一座大山,每一段山路都有不同的風景,每個朝代都是一段山路。

我們中國學者生活在大山裡,對大山的環境自來熟,對每一段山路都熟悉;相反西方學者就是遊客,他們偶爾來攀一座山,遇到與他們國家不同的風景就驚訝的大呼“壯觀啊!雄偉啊!”

所以說,西方學者對待宋史,不像本土學者那樣細緻,確切,但是他們卻能走出一些傳統中國史學認知的概念,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用整個世界文明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宋史在整個中國史的地位和變革作用。


另外,兩宋時,西方處於暗黑中世紀,他們在看待宋史時更能和西方同時代歷史形成對比,他們更容易看到宋朝時江南經濟的騰飛、市場經濟的運作、程朱理學的精妙、詩詞歌畫的絕美、範王改革的進步,而不是其國力的衰微、少數民族關係的變化以及內部權力結構的混亂等。

所以對於西方學者的讚譽,不必過度評說,只是看待的視角不同而已。


筆白書雄


宋朝,一直以來都給人一種憋屈的感覺,老是被人欺負,先是遼國,後是金國,最後是蒙古,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與遼國打,可以說是棋逢對手,雙方互有勝負,勉強算是留住了面子。


與金國打,顏面盡失,丟人丟到家了,靖康之恥,連宋徽宗、宋欽宗都被擄走了,與徽欽二帝一同被擄走的,還有數之不盡的財寶,成千上萬的美女,汴京成了一座空城。

這還沒完,金國又一路南下,宋高宗急急如喪家之犬,最後沉船逃到了舟山海里,差一點就餵了鯊魚。

想我泱泱大國,何曾受國如此屈辱?宋朝之前的唐朝,何其強大,何其興盛,之前都是漢人追著匈奴滿草原亂跑,現在匈奴追著漢人滿中國亂跑。

漢人能不憋屈嗎?能不感到屈辱嗎?能不感到窩囊嗎?不過,現在講的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多花”,中國屈辱的過去已經不復存在了!


宋朝除了打仗不行,但經濟、文化決對是首屈一指的,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說:

在兩宋存在的300年中,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於世界的最前沿,是當時最為先進,最文明的國家。

著名史學家陳寅格說: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此言不假,宋朝思想開放,文化自由,文化兼容幷蓄,儒家、道家、釋家百花齊放,文化名人比比皆是,如蘇軾、范仲淹、李清照、辛棄疾等等,隨便拿出一個都可以碾壓清朝整個朝代。

宋朝經濟非常發達,據英國經濟學家麥迪森測算,以1990年美元為基準,北宋人均GDP450美元,南宋600美元,而中世紀的歐洲,僅為439美元。


不過,宋朝強大的經濟實力,輝煌的文化實力,並未轉化稱強大的軍事實力,以至於處處捱打,處處受氣。

至於美國高校稱“宋朝是中國最偉大的王朝”其實有失偏頗,在中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王朝是唐朝,因為唐朝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全方位的強大。

美國之所以如此宣傳,是故意歪曲中國歷史,是對中國歷史指手畫腳,其用心十分險惡,它希望中國可以搞經濟,可以搞文化,軍事嘛,就不要搞了!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沒有強大的軍事後盾,根本沒人把你當回事。


一半秋色


宋朝不是看似窩囊而是實實在在地很窩囊,國土長期被外族佔領還得給人家歲幣,到後來連皇帝父子都被人家擄掠走了,南宋更是叫人家爹了,這樣的朝代簡直窩囊到家了,僅次於亡國了。至於把宋朝經濟發達作為偉大的理由,照這個邏輯你也可以把海灣石油富國稱讚為偉大的國家,只不過地球絕大多數都不會同意。

美國人評價中國的朝代是否偉大有什麼意義呢?中國的歷史自然是以中國人的感受和理解為標準。


情繫家國2008


我認為美國將兩宋列為偉大的朝代是有陰謀的,他們在搞顏色革命,從文化上影響中國人。兩宋引以為傲的事情是經濟發達,窩囊的事情是軍隊戰鬥力低下。兩宋就是一頭肥豬,遼,夏,金,蒙古都可以從兩宋身上割肉。美國人稱讚兩宋,就是想影響中國人全力發展經濟、弱化軍隊建設,讓中國經濟最終成為美國的嫁衣裳!

宋朝從建立開始,就在打壓軍隊,提倡文化,發展經濟。宋朝統治者認為經濟好了,人民富裕了,就不會造反了,江山就穩固了。殊不知在這種思維指導下,宋朝貪官汙吏橫行,百姓依然過得不好,農民起義依然存在。由於宋朝自廢武功,對外戰爭總處在戰略弱勢上,遼、金都可以完虐宋朝,殺人放火後還可以拿一大筆賠款走!

宋朝廢武倡文的後果就是娛樂文化繁榮,皇帝百官只曉得享受生活,魚肉百姓,而不知道富國強軍收復失地。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宋朝雖然有少部分愛國將領和文人,但整體而言宋朝是文貪武嬉,精氣神嚴重缺乏。兵魂銷盡國魄空,說的就是兩宋!

漢、唐才是中國最偉大的兩個朝代,文武並重,經濟發達,軍隊強大!中國九個大統一皇朝,值得國人驕傲的就是漢唐,宋朝並不違大,它只是一個反面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