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賈似道真的很壞嗎

南宋一代最有“影響”的大貪官當屬賈似道。

他不僅貪贓納賄。聚斂錢財,而且賣官鬻爵,巧取豪奪,必欲將天下珍寶美色據為一己之私而後快,直到斷送了南宋朝廷的半壁江山,自己也身敗名裂,遺臭後世。

賈似道,字師憲,號秋壑,台州人,台州為今浙江臨海。

其父賈涉,曾做過淮東制置使,是地方上的一個軍事官員。

賈似道自幼不學無術,整天遊蕩於酒樓賭場,花天酒地,不務正業。

年紀稍長,靠著他父親的恩蔭,當了一個在嘉興管理倉庫的下級官吏司倉。

賈似道十六歲時,他同父異母的姐姐被選入皇宮,成為理宗皇帝寵愛的貴妃。

賈似道理所當然地成了“國舅”,從此時來運轉,官運亨通。

在一兩年的時間內,就從正九品的籍田今破格晉升為正六品的軍器監。

理宗皇帝親自召見,與他面談,勉勵有加。賈似道二十五歲那年參加科舉考試,一路順利,殿試後,進士及第。

不久就被任命為湖南灃州知府,三年後升為太府少卿,掌管邦國財政大權,並負責庫藏、商稅、貿易等事。

賈似道年紀輕輕的就身居高位,又是皇帝國戚,貪圖享樂的舊習復發,而且比過去更甚。

他在當時的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白天出入花街柳巷,晚上燕遊於西湖之上,放蕩不羈,不理政務。有一天晚上,理宗皇帝登樓遠望,只見西湖中燈火輝煌,笙歌喧鬧,便對左右侍臣說:“這一定是似道!”

第二天一打聽,果然不出所料。

宋理宗大力倡導理學,號召“存天理,滅人慾”,對官吏們縱情聲色大馬頗為反感,便派臨安府長官史巖之前去規勸,加以管束。

史巖之本是官場老手,豈肯得罪於正走紅運的賈貴妃,他向理宗皇帝奏道:“似道雖然難免年輕人貪玩的習氣,但他才能過人,足以擔當大任。”

在最高統治者的縱容下,賈似道雖然一如既往地胡作非為。

卻是一帆風順地官場得意,一再被加官進爵。

淳祜元年(1241年),二十八歲的賈似道升任湖廣總領。

在湖廣總領任上,賈似道幹了一件頗得朝廷賞識的差事,就是成功地收換了湖廣一帶的會子,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早期的紙質貨幣,得到朝廷的嘉獎。

因為此事,一時間,一些專門曲意逢迎賈似道的無恥官員把他吹上了天,說他是“器質拔俗,機警過人,以科第而發家學之傳,以才具而勝事任之重”,“獨提綱而妙運,果結局以上聞”,甚至把他比做晉代的杜預和唐代的劉晏。

有了這次辦事成功的政治資本,賈似道更是步步順利,淳祜三年任戶部侍郎,兩年後任沿江制置副使。又升任京湖制置使,淳祜九年任京湖制置大使,次年又兼知江陵府事,成為威震一方,兼領軍民兩政的二品大員。

所到之處,可以調度軍餉,選任將領,建城築寨,在任期間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強沿邊防禦的作用。

不久,賈似道又晉升為寶文閣學士。寶祜二年(1254年),賈似道被封為臨海郡開國公。

寶祜六年(1258年),蒙古軍隊分兵三路侵入中原,蒙哥濘親自率領主力部隊攻打四川,蒙哥汗的弟弟忽必烈率軍攻打鄂州,兀良哈臺攻打潭州。

理宗皇帝急令賈似道出兵湖北漢陽,目的在於聲援鄂州。

賈似道在軍中即被晉升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賈似道到軍中後,對蒙古軍隊的猛烈進攻十分畏懼,競然私下裡派使臣前往忽必烈軍營求和,許諾願意對蒙古稱臣,並按時繳納歲幣,被忽必烈拒絕。

不久,蒙哥大汗在四川戰死,蒙古上層出現爭奪汗位的爭鬥,王公大臣們準備謀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為大汗。

忽必烈聽到這個消息,急於撤兵北上去爭汗位。

賈似道也探知此事,便再次派人到忽必烈軍營求和,許諾的條件比上次更為屈辱:以長江為界,南宋向蒙古稱臣,每年進貢歲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忽必烈爭奪汗位心切,又獲得如此優厚的條件,當然樂得答應。

等到蒙古軍隊大舉北撤接近尾聲時,賈似道才採納了部下劉整的建議,派兵追擊,消滅了負責掩護任務的幾百名蒙古軍隊士兵。

蒙古軍隊一撤,賈似道急忙乘機上表給理宗皇帝,隻字不提求和納幣的真相,而是謊稱“諸路大捷”,“江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

理宗皇帝不知底細,還以為真的是賈似道的功勞,在賈妃的枕旁風幫助下,理宗晉封賈似道為少師、衛國公,並下令文武百官出城恭迎賈似道班師回朝。

皇帝的詔書中對賈似道大加褒揚,說他“隱然珍敵,奮不顧身,吾民賴之而更生,王室有同於再造”。

賈似道儼然成了再造南宋王朝的功臣。

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挫敗群雄當上蒙古大汗,即位不久,就派郝經等人帶著使書出使南宋,意在督催賈似道兌現以前答應的納幣納絹等條件。

賈似道惟恐郝經到臨安將洩漏當年他向蒙軍求和的真相,於是密令其心腹兩淮制置使李庭芝把郝經拘押在真州的軍營裡,以封鎖消息,矇蔽朝野。

郝經被拘押在軍營前後共計十九年,十九年間郝經無數次上書爭辯,都被賈似道截留,蒙古方面也曾派使臣來宋朝詢問,一如石沉大海,毫無音信。

賈似道就是採用這種自以為聰明的掩耳盜鈴之計,多年後竟然成為忽必烈南下侵入中原直至滅亡南宋的一個藉口。

賈似道靠著欺世盜名攫取了軍國要職。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皇帝病死,度宗皇帝趙禥即位。

趙禥是賈似道擁立的,自然對賈似道信任不疑,而且度宗皇帝昏庸荒淫,只知沉溺於酒色,索性完全將朝政交給賈似道,並給他加尊號為平章軍國事,位在丞相之上。

委派左右丞相輪流替他掌印,滿朝文武百官一律尊稱他為“師臣”、“元臣”。

度宗皇帝還特許賈似道三天上朝一次,處理朝政。

後來賈似道越發懶得上朝,又改為六天一次、十天一次到朝中來。

平時則由官員們帶著奏章到賈似道家裡請示,賈似道自己也懶得處理,一般都由他的門客廖瑩中和堂吏翁應龍來應付,所謂丞相不過是虛設,只負責簽押文書之事。

作為大貪官,賈似道的貪,並非一般的貪讀搜刮,所謂“貪亦有道”,他在貪的方面也頗有一些權術。

在理財方面有人把他比做晉代的杜預和唐代的劉晏,其實,他在經濟上的許多舉措都是為了自己和統治集團的貪慾開闢道路的。

在土地制度方面,賈似道曾實行過“公田法”。

而所謂“公田法”就是國家以平價購買大地主的耕田作為公田,再以國家的名義出租給無田的農民耕種。賈似道為了推行這種“改革”,自己帶頭捐出在他名下的良田一萬畝,一些官吏也紛紛捐出田地,各地官府購買田地時多以極低的價格支付給原土地所有者,如在浙江,原價可值千緡的田地,一律只用四十緡就強行買下。

地方官為了迎合賈似道,爭相多買田地。

而且隨意壓低地價,引起江浙一帶民間擾亂,許多人破產。

而地方官為了強行買地,不惜動用各種刑罰。

這種做法,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為無地農民帶來好處,但是那些失去一部分土地的地主必然要把損失採取增加地租的辦法轉嫁給農民,最終加重的還是農民的負擔,而賈似道們卻通過這種辦法撈到不少實利。

為了對蒙古作戰籌措軍餉,賈似道下令提高會於紙幣的價值,發行新的會子,而將舊會子貶值的損失部分轉嫁給社會。

後來,又發行一種新的紙幣,叫“關子”,目的是為了使紙幣增值,但是發行後不但沒有增值,反而使紙幣更加不值錢,引發了物價上漲,民眾生活更為艱難。

如果說以上舉措主要還是為了沽名釣譽的話,賈似道還有許多切實的貪財手段。

例如利用漕運來走私就是其中主要的貪財之道。

在封建制度下,鹽業歷來由國家加以控制,所獲的利潤歸國庫收入。賈似道運用他的特殊地位,利用漕運販私鹽上百船到臨安出售,以獲取暴利。

賈似道還利用自己掌管用人大權,大肆賣官鬻爵,收受賄賂。

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將朝中的舊臣盡行罷免,接著通過修訂吏部的有關官員委任、考核等制度控制了朝廷各級官員選拔任用的權力。

在這方面,賈似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他自己就是一個依靠皇帝妃子的裙帶關係而飛黃騰達的外戚,但他卻不許別的外成再像他那樣,下令外戚不得出任地方上郡守一級的長官,不得出任中央監司一級的官員。

於是大批官員被罷免官職,賈似道乘機提拔任用自己的親信,或是按照賄賂的價碼賣官,出錢多的就得到高官肥缺。

一時間眾多利祿之徒爭相向賈似道行賄,進奉財寶,以求得一官半職。

有的打聽到賈似道喜歡玉石,就獻上各種珍貴的寶玉。

有一個想買官的陳奕,因一時找不到向賈似道送禮的路子,就先買通賈似道的玉工陳振民,再經陳振民向賈似道進獻美玉,以達到被任用的目的。

像這種轉相交接的例子很多,這中間層層漁利聚斂,當然獲利最大的還是賈似道。

賈似道除了“巧取”,有時還會“豪奪”,依仗著自己的威勢,明貪強取。

賈似道非常喜歡書畫珍寶玉器,他聽說江蘇吳興向家有許多名家傳世書畫,就派其門客劉楦設法為他佔為己有。

劉楦先是設法將向家的書畫藏品抄錄了副本獻給賈似道,賈似道從中挑選了一百多件藏品,都稱得上是六朝神品的書畫,當時就價值連城,點名索取。

向家懾於賈似道的淫威,不敢不給。

賈似道則把一個將仕郎的官銜送給向氏,作為酬謝。

他聽說餘玠家有玉帶,乃稀世珍寶,就派人前去索要,可是此玉帶已被作為殉葬品,埋入地下。

賈似道並不肯罷休,竟然下令掘挖墳墓而取出玉帶。

賈似道專門派一批懂得鑑賞的人為他四處搜求古玩奇珍,並專門蓋了一座樓房來陳放這些珍寶,名為“多寶閣”,裡面的歷代名家書畫真跡多達上千卷。

賈似道貪圖財寶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在對蒙古軍隊作戰時也忘不了隨軍帶有專門裝載金銀財寶的艦船。

賈似道貪得無厭,採取各種方式巧取豪奪,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其揮霍奢侈的生活需求。

賈似道對飲食極為講究,每天吃飯都要求翻出花樣。

他喜歡吃一種產於福建天台的蘑菇,這種名叫天台桐蕈的蘑菇必須鮮食,但是在當時的運輸條件下。

等到桐蕈運到臨安時,顏色和味道都變了。

為了使自己能吃上原汁原味的桐蕈,賈似道派人把桐蕈連著桐木一起全部運到臨安。

這種做法費用之大可想而知。

可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花費再大賈似道也在所不惜。

賈似道還喜歡吃發源於浙江天日山的苕溪中的鯿魚,專門派人用幾條船捕取苕溪鯿魚,來回運送。

這樣還嫌不夠,又特製了養活魚的大盤,為保證水質新鮮,“作機使灌輸不停,魚游泳自得”,可供隨時烹製鮮魚。

好色,是賈似道的一個突出特點,這也和古往今來的貪官習性如出一轍。

他擁有成群的妻妾,仍不滿足,還經常搜求許多娼優、尼姑,甚至把宮女也弄來供自己玩樂。

理宗時入選宮中的錢塘西山民女張淑芳,因才色雙全,被賈似道看中,藏匿在葛嶺府第中,競成了他的侍妾。

當時曾引起大學生的公憤,有人寫了一首詩嘲諷此事,詩日:“山上樓臺湖上船,平章醉後懶朝天。羽書莫報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

度宗皇帝登基後,曾廣選民間美女充實宮中,賈似道見入選的一位臨安官戶葉氏之女美貌非常,就將她私自留在自己府第中,強納為妾。

好賭,是賈似道的又一特點。

他自年輕時就喜歡賭博酗酒,直到當上太師,仍不忘聚賭。

他把昔日賭場的朋友召集到葛嶺府第中,不分日夜地在一起豪賭,還不許別人窺視。

有一次,賈似道一個姬妾的哥哥來到府門口,正想抬腿進去,被賈似道看見,見是個生人,不問青紅皂白,叫人五花大綁扔進火裡,頃刻間燒為灰燼。

當時經常有遊覽西湖蘇堤的人不知迴避,靠近賈府而被抓,輕則入獄,重則被殺。

有兩句詩說的就是此事:“老壑曾居葛嶺西,遊人誰敢過蘇堤。”

賈似道除了嗜賭外,尤其好鬥蟋蟀,經常和一群姬妾趴在地上鬥蟋蟀以取樂。

一天,他格外喜歡的一隻名為“紅頭將軍”的蟋蟀突然蹦到草叢中,怎麼也找不到,大怒,於是遷怒於一個奴婢丁令將其痛打三百棍。

還未打夠數,奴婢已命喪黃泉,賈似道命人將其埋葬,墳前寫上“紅頭將軍之墓”。

他總結了多年養蟋蟀鬥蟋蟀的經驗,專門寫出一本書叫《促織經》。

“促織”就是蟋蟀,因蟋蟀嗚叫時為秋涼季節,其叫聲好像在督促人們趕織寒衣而故名。

所以賈似道又有個“雅號”叫“蟋蟀宰相”。

賈似道住的地方更是豪奢非凡。

理宗皇帝曾因鄂州“戰勝”蒙古軍賜給他一處別墅“集芳園”,坐落在西湖東邊的葛嶺山下,這裡原是南宋第一個皇帝高宗的一個府第,園中有奇花異卉,古木青藤風景秀麗。

賜給賈似道後他又大興土木,加以擴建修整,在依山傍水之處新建了一批亭臺歌謝,涼亭暖閣,層樓飛簷,取名為“半仙堂”、“養樂圃”等。

賈似道整天遊樂於葛嶺府宅之中,朝中政務都讓官員們送文書到此批決,當時人們議論道:“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

在賈似道的倒行逆施下,南宋的社會矛盾急劇激化,民間的反抗此起彼伏。

同時,蒙古日益強大,一直在醞釀著消滅南宋。

1270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採取南宋降將劉整的建議,把戰略重點由四川轉向荊襄一帶,制定了奪取襄漢,然後沿江而下,攻取臨安的戰略方案。

度宗鹹淳三年(126年),忽必烈派阿術為徵南都元帥,在降將劉整的帶領下,率軍攻打湖北樊城和襄陽。

當地軍民英勇抗擊,使蒙古軍隊付出很大代價,用了兩年時間才包圍了樊城。

而這期間,身為軍國平章事的賈似道競然無動於衰,一如既往地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

成淳六年,前線一再告急,賈似道才派李庭芝為京湖制置使,前往湖北救援。

他又對李庭芝不太信任,遇事加以掣肘,使李庭芝處境艱難。

第二年,元軍又進一步包圍了襄陽。

對這一危及南宋命運的消息,賈似道又故伎重演,採取全面封鎖消息,矇騙朝野上下的掩耳盜鈴手段。直到寰陽被圍困三年後,度宗皇帝才從一名宮女口中得知消息,他感到十分震驚,問到賈似道,賈似道卻當面撒謊,說元軍早已退走,並追問度宗是怎麼獲得這個消息的。

度宗告訴他是聽宮女說的,賈似道就把一個無中生有的罪名加給那個宮女,將她處死。

此後就更沒人敢談論前線戰事了。

由於賈似道長期貽誤軍機,樊城軍民在元軍的圍困下,苦苦地支撐了五年,終於因為孤立無援被元軍攻破。

隨之寰陽守臣呂文煥叛變投降元軍。

寰樊失陷的敗報傳來,南宋朝廷為之震動。

鹹淳十年,度宗皇帝病死,年僅四歲的幼子趙墾被度宗的母親謝太后立為新帝,謝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實際朝政大權仍在賈似道手裡。

元朝集中優勢兵力,以伯顏為統帥的元軍水陸並進乘勝攻打鄂州,各地的宋軍望風而降。

不久,鄂州陷落,南宋危亡在即,朝臣和大學生們紛紛上書,要求賈似道親自帶兵迎擊元軍的進攻。

賈似道無法再推倭下去,只得被迫在臨安設都督府,調集各地兵馬十幾萬迎戰。

賈似道的座船帶著眾姬妾和金銀財寶,開抵蕪湖,途中曾因船載太重而擱淺,派了一千多名軍士下水拖曳,也沒能拖動,只好換乘別的船隻。

賈似道到蕪湖後,還未與元軍交戰,就再次拿出以前的伎倆,派人攜帶禮品到元軍營中求和,誰知被元朝丞相伯顏一口拒絕。

賈似道派心腹將領孫虎臣帶領七萬精兵駐紮於丁家洲,派夏貴率戰船佈列在江中,他自己領兵駐紮在魯港。

元軍主將伯顏指揮軍隊沿江而下,江中有戰艦,兩岸有步兵和騎兵,前頭有大炮轟擊,南宋守將望風而逃,鎮江、江陰、建康一個個被攻陷,大軍步步逼近南宋都城臨安。

賈似道上書謝太后,要求遷都,謝太后沒有聽從,而是改任陳宜中為右丞相。

陳宜中與朝中文武官員共同請求誅殺賈似道,謝太后還念及賈似道是三朝元老重臣識批准罷免他平章、都督的官職。

朝野上下難平怨憤,紛紛請求嚴懲。謝太后只得下詔將賈似道貶為高州團練副使,派人押解前往循州安置,並籍沒其全部家產。

賈似道真不愧是享樂慣了的風流宰相,到了這個地步,他還忘不了繼續“享受人生”,在被流放的路上,隨從服侍的姬妾仍有數十人,還跟著車船馬轎,攜帶金銀珠寶。

可是他沒有料到的是,負責押解他的正是自己的冤家對頭鄭虎臣。

會稽縣尉鄭虎臣的父親就曾受過賈似道的迫害,鄭虎臣本人也被賈似道亂加罪名流放在外多年,後來趕上大赦才得以放回。

這次聽說賈似道要被流放到循州,欣然請命要求親自去押送。

鄭虎臣見到賈似道分外憤怒,把他隨從的姬安全都驅散趕跑,沒收了財寶。

在路上又把賈似道的轎子撤掉頂蓋,讓他暴露在炎炎烈日之下還讓轎伕想方設法地唱著小曲羞辱他。

一行人抵達福建漳州城南二十里的木棉庵,鄭虎臣屢次三番地催促賈似道自盡。

賈似道貪生怕死,不肯自殺,爭辯道:“太后許我不死,有詔即死。”

鄭虎臣說:“我為天下人殺你,雖死何憾!”一怒之下,把賈似道殺死在木棉庵中。

賈似道是他那個時代的產物,是腐敗昏聵的南宋封建統治集團造就了宋理宗、宋度宗這樣的昏君,也造就了賈似道這樣的亡國宰相。

賈似道的生命也與南宋王朝同歸於盡,在他死後不久,臨安就被元朝軍隊佔領,三年後,南宋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元代。

賈似道面對南宋的危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其心,而能力不足。

在其位謀其職,而賈似道身為南宋丞相,歷史軌跡的負責人之一,卻無力挽回華夏,這就是賈似道的罪吧

賈似道真的很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