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無論90、80後還是60、70後,大家是否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張文鈞


機會是均等的,從資源來看資歷也是優勢,但年輕人更有熱情,更願意擁抱新事物。


孟憲生律師


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顯然,90、80後都是站在60、70後的肩膀上起跑。高度和起跑線當然不一樣。

小時候父母經常給我講:以後自要有我們的成績就很不錯的。我爸爸媽媽79年就申請了個體戶的營業執照,當時冒著要被批鬥的風險。算得上中國前幾批進入市場的先行者。在村裡也算小有名氣,雖然村裡有幾位膽子更大的,願意借款發展業務的,80年代就蓋了一批廠房。小時候的想法是隻有大量廠房的企業才是真正的“企業家”。

長大後,我沒有接手家裡以前的電器設備的工廠。到大城市裡來打工。原先傳統行業也經歷了多次轉型。以前做配套的國營企業也紛紛私有化,或倒閉後重組。知識結構及經商模式也有交大的變化。老一輩的企業家也慢慢退居二線。

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商業模式的改變巨大,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傳統營銷,尤其對線下店鋪衝擊。就像我一直擔心家裡附近的大型超市到哪一天堅持不下去。

拿美國數據來說:

美國零售商在未來關閉的線下門店所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服裝店2.1萬家、消費電子產品店1萬家、家裝店8000家。到2026年,隨著美國日常生活用品在線上的滲透率升到10%,大約有7000家生活用品商店將會被關閉。


其實在中國發展更快,更猛。

60、70後思維裡的廠房即企業的思維基本上不成立了,對於70後的我來說,看見一排一排的廠房或寫字樓還是激動不已,總覺得踏實。那些只是在家裡或辦公室裡玩玩電腦的方式好像太虛。

也就是這種思路和方法的侷限性。1957年11月17日,莫斯科大學,數千名中國留蘇學生和實習生從四面八方來到期盼毛主席的接見。下午6時許,毛主席一開頭就對留學生們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90後、00後,起點高,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棟選理財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對人類前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的又一次經濟革命。在人類的商業史上,每一次工業革命核心是商業模式的革命,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革掉過去低效率的經濟模式,第二次工業革命又革掉了第一次工業的舊經濟模式的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後來再革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舊經濟模式。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還是革掉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舊經濟模式的命。人類經濟的發展是在不斷升級的,每一次經濟的升級核心都是商業模式的升級,通過商業模式的升級對舊的經濟模式實施降維打擊,第四次工業革的核心不僅僅是技術的革新,不僅僅是技術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升級,用全新的商業模式對舊的經濟模式實施降維打擊,這才是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無論90、80後還是60、70後,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大家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大家也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面對這個必須創新升級的時代,各行各業只有一個選擇?進行商業模式的升級,不能進行商業模式升級的企業只有被時代淘汰。個人也是如此,無論你是那個年代出生的人,你的思維方式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你就會被時代淘汰,不管你是90、80後還是60、70後,大家都一樣。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相對而言,90後更有優勢。大家都明白:創業的核心資產中具體包括了資金、經驗、人脈 、人性把握、思維、資源等,大家按傳統思維中,好象90後只有思維這塊算是有優勢了,其它的全是劣勢,對嗎?比如沒有資金基礎,沒有豐富的經驗,不老道,但這恰恰是90後的優勢。


首先,90後的商業定位非常簡單,也非常直接,你會發現他們從不思考什麼大供應鏈或是很復的事情,只是找到一個小入口,比如自媒體,引流,玩流量,然後就會對接一個產品,就賣,而且他們的運營成本極低,不也搞什麼大的公司大戰略,這恰恰符合的互聯網和社交化趨勢,他們不追求更高的商業價值,更多的是追求一種自由和價值和自我的表達,自我的證明。


其實,全新的思維,更能掌握全新的商業工具,而這些全新的商業工具,恰恰可以彌補其它的不足,比如人家可以直播,瞬間搞到流量;他們更願意嘗試新方法新工具,自媒體、短視頻,更多的是基於愛好,這可能就引爆了自己的商業。


未來一定是全新思維的,說的再多,認知決定了財富,傳統的看待傳統全是優勢,因為捨不得放下,所以失去了新的機會,90後恰是一群輕資產,全新思維,全新武裝的創業群體,而且他們的充足的時間和精力,



在特殊的時期內,大家可以多學習一下全新的東西,大家可以關注搜索今日頭條:孫洪鶴,有更多的原創內容。


孫洪鶴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都與計算機、互聯網有密切的關係,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代表就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綜合利用,所以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推進的過程中,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會得到大面積的落地應用。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的當下都會面臨不同的機遇,也都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案。總的來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對於年輕人(80、90後)來說機會更多一些,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年輕人擁有更新的知識結構。工業革命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而產業結構升級的背後就是人才結構的升級,所以對於掌握流行技術的年輕人來說,工業革命迎來了“換道超車”的機會。

第二:年輕人學習能力更強。工業革命會帶來大量的新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眾技術將會逐漸落地到廣大的傳統行業,這就需要職場人積極擁抱這些新技術,積極學習相關的知識,而年輕人往往具有更強的學習能力。

第三:年輕人接受能力更強。工業革命將帶來大量的改變,這些改變不僅僅體現在生產方式的變化上,也體現在運營方式、管理方式、服務方式上,年輕人更容易接受這些變化,也更容易適應這些變化。

所以,雖然看似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有機會,但是年輕人無疑具有明顯的優勢,當然,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是否有前途就看年輕人是否有更多的機會。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方面的問題,或者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諮詢我,謝謝!


IT人劉俊明


近代史上人類進行過三次工業革命,不斷推動者人類工業文明的進步。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開始使用蒸汽進行機械工作,使工業文明進入到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用電力來驅動機械工作,使工業文明進入到電氣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使用電子信息技術來進行工作,使工業文明進入到電子信息時代。當今時代,在延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同時,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而至。

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同於前三次的工業革命,這是一次全方位全面的革命,它包括了人工智能、5G、物聯網、生物技術、材料技術以及量子計算等多方面,這些內容相互交錯、相互影響,蘊含著極大的能量。改革,為這個時代提供了無限可能和機遇,每個人都會站在改革的風口。改革如期而至,不管你是90、80後還是60、70後,每個人的機遇都一樣的。但是誰能真正的把握住這個機遇呢?

90、80後甚至00後將是主力軍

90、80後以及00後,享受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帶給我們的便利,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更為了解。他們掌握著更多的知識,能更好的與第四次工業革命進行接軌。很多80後應該已經投入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正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做貢獻,屬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拓者。90後剛從學校畢業,有本科也就研究生,他們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掌握著最前沿的技術,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他們提供了展示技能的舞臺,對他們來說這是人生很好的機遇,是能大展身手大有可為的機遇。00後他們正在學校裡學習,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進,他們也會掌握更前沿的知識不久的將來從90的手裡接過改革的大旗,長江後浪推前浪,相信他們的機遇會更多一些。

60、70後競爭力會相對小一些

60後、70後的人現在年紀已經相對偏大了,有些人已經到了一個快退休的年齡。當然他們中也有很多知識泰斗、卓越的科學家。第四次工業革命帶給他們的機遇可能就是更好的支持年輕的一代去挑戰、創新。60後、70後他們有的在某一領域鑽研了幾十年,新的科技千變萬化,讓他們去學習新科技新技術可能會有些困難,但是他們的經驗、知識儲備將為年輕人提供更好的基礎幫助。

機遇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四次工業革命為我們所有人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只要能把握得住,保持一顆前進的心,那麼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蘇北小馬鍋


第四次工業革命,為每個人提供了無限可能性

天道輪迴,適者生存,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徵,人工智能+ xx,是本次工業革命的高潮。

春江水暖鴨先知,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依託的人工智能,對世界未來的生產和生活影響有多大多深刻,任何估計都不為過,有些根本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力,而且發展特別迅速,用迅雷不及掩耳來形容很合適。機會總是給有準備者,這與年齡無關,誰最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

誰搶先下海弄潮,將自己的工作+人工智能,就搶展了先機,就會風起雲湧,就站在了時代前列。如果對新技術心存疑忌,或只做個岸邊觀潮者,那沒幾年你會被時代無情的拋棄,眼睜睜的看著那些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弄潮兒們,盡情享用累累碩果。

行動起來吧,幸運只會擁抱實幹者,天上不會有餡餅掉下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猶豫不等待,趕緊登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列車,做一個自覺的創新者,時代潮流的推動者,天道只酬先行者,沒有幾零後之分,大家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機會是公平的!











瀛洲青松


1、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德國的說法,網絡上稱為“工業4.0”

2、中國的名稱叫做《中國製造2025》。

3、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於2015年5月8日正式發佈。

4、《中國製造2025》五大工程,十大領域分別是:

https://m.zjbyte.com/sbfp/finance/article?groupId=6483341131068211726&itemId=6483341131068211726×tamp=1578821093&article_category=stock&req_id=202001121724530100140411580D32ED81&group_id=6483341131068211726





用黃金分割來設計機器


人類第一代工業革命在近代出現,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技術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我們所要談論的,它是以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有三個特徵,使它不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延伸:速度、範圍以及整體影響。當前技術突破的速度前所未有。與前三次工業革命的線性發展速度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速度是呈指數型增長。此外,它還影響到幾乎所有國家的各行各業。而此次變革的廣度與深度要求對生產、管理與治理進行徹底的改造。

我個人認為在工業革命面前,大家處於同一起跑線。分工不同,各司其職。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時,我們可以把人們歸為建設者,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資金與擁有政策導向權掌握在60、70年代老人手中,我們通過工業革命的發展趨勢可以知道,第四代工業革命技術門檻更高,80、90同樣需要接受新的知識、觀念、習慣等等的適應轉變,他們的適應與學習能力更強,每一代人都是工業革命的重要一環。

當然如果只談論我們熟知的普通人,年輕化、技術化、高學歷更具優勢。


鴻塵獨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籤就是智能化,包括人工智能、智能硬件、雲計劃和大數據革命等等。

根據題主的問題,80後和90後優勢最為明顯,我們可以從頂尖的智能化企業的員工分佈和需要的技能來論證這個答案:


第四次工業革命下的獨角獸企業有哪些呢?

根據知名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發佈2019中國頂尖創業公司排行,其中字節跳動(旗下包括今日頭條和抖音)、滴滴出行、比特大陸、依圖科技、Momenta位居榜單前五。



在25家上榜企業中,有11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並與產業落地應用相結合,如比特大陸,依圖科技,第四範式等,分別以“人工智能+”的形式,聚焦芯片研發、面部識別算法、科技金融、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新零售、智能製藥等眾多領域,從影響單一行業,逐漸向賦能百業發展,這個榜單也是人工智能賦能百業的一個縮影。另外,也有專注經營純互聯網+B2C企業,如滴滴、Keep,喜茶等,利用最新科技賦能物流、醫療、餐飲、出行、零售等傳統行業,服務C端消費者實現消費升級。這些初創企業充分挖掘新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從細分市場尋找企業新的發展機會,在產業升級的浪潮中成為贏家。


此外,榜單中有卓越表現的公司大多來自於ToB類型的企業,如從事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的依圖科技、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機構Momenta和地平線、“中國芯”概念熱門企業寒武紀、醫療AI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腫瘤早篩供應商燃石科技等。


這些公司正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下的翹楚公司,那麼哪些人能進入這些公司工作呢?


這些頂尖創業公司員工平均年齡為28歲,具備海外教育及工作背景的員工平均佔比10%,其中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高達30%,曾經就職於知名跨國企業及本土一線企業的員工平均佔比18%。


字節跳動的CEO張一鳴,1982年出生,2012年創辦字節跳動僅29歲。

滴滴出行的CEO程維,1983年出生,2012年創辦了滴滴出行僅28歲。

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現為董事),1985年出生。2016年創立了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現年33歲。

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優秀的創業公司的CEO都是80後,在不到30歲是創立了公司。他們都有非常強大的學術背景和商業洞察力,挖掘了工業革命下的市場機會。


工業革命下我們需要修煉什麼技能呢?


領英人才洞察大數據特別對上榜企業的員工技能進行了全面分析,位列“高頻技能”前三的分別是:數據分析能力;Java、Python、C++++(並列第二);以及Linux技術。


數據分析技術也是年輕人更容易學習,更有敏銳力。

數據分析在優秀的創新公司中,正成為一項必備的通用技能,即使像喜茶、莉莉絲、美菜網等主營業務並非強技術驅動的明星公司,數據分析技能出現頻率也頗高。此外,這些頂尖初創企業對於機器學習、機器人技術等人工智能領域的新興技能越來越受到重視。


這裡對於60後和70後等傳統行業想轉型的朋友們說,現在這個數據化的時代,企業轉型勢必要學會一些新興技能,才能克服水土不服的困擾,防止您的企業轉型失敗。


最後,還有一個很普遍的原因,就是:

年輕人體力較好,適應高壓工作,對市場動態具有極強的敏銳力

我好幾個朋友在字節跳動和依圖科技工作,薪酬極高,但最常見的就是996工作,有些甚至007,每週工作6天甚至7天,每天都工作到9點或者凌晨,哪些中年人可以承受得住呢,高科技公司的發展就是爭分奪秒,我之前去拜訪過依圖科技,週日的白天,幾層樓的會議室滿滿當當,大家討論的如火如荼,第一次領略到了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工作節奏。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但有些錢,可能真的就是有門檻才能去掙的。但我們所有年齡的朋友,都需要去學習這些工業革命的“通用技能”,及時瞭解市場變化,才能不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