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柴油車新尾氣排放標準執行深入,氫氧減排技術帶來新思路

為響應國家藍天保衛戰的號召,有關部門不斷更新柴油車尾氣排放

標準,並在全國範圍內深入執行。部分地區為達到快速有效的治理效果,採取了一刀切式的國三車等老舊柴油車強制報廢策略,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卻讓大部分車主承擔了巨大損失。如何在響應國家號召與減少車主損失之間找到平衡成為人們要思考的問題。氫氧減排技術等新型尾氣處理技術此時便帶來了新的思路。

柴油車新尾氣排放標準執行深入,氫氧減排技術帶來新思路

柴油車的尾氣排放一直是各地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以北京市為例,在細顆粒物(PM2.5)本地排放中,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等“移動源”排放佔比達45%,已成為北京市PM2.5的首要來源。北京市重型柴油客貨車保有量達24萬輛,其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佔機動車總排放量的70%和90%以上,是機動車汙染排放監管的重中之重。治理柴油車尾氣排放成為環保、交通等部門的主要發力點,目前主要有強制淘汰國三車等老舊柴油車以及引進氫氧減排技術等新型尾氣處理技術兩種方式。

柴油車新尾氣排放標準執行深入,氫氧減排技術帶來新思路

柴油車尾氣排放的大力整治對於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進行大氣汙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同時也給數以百萬計的車主帶來了新的壓力。目前在各地實行的文件中對於柴油車尤其是國三車等老舊柴油車主要提倡強制淘汰,這讓車主承擔了大部分的經濟損失。相較於強制淘汰,山東、湖北等地實行的允許具備治理條件的車輛加裝汙染控制裝置的規定就更為人性化,也得到了多數車主的支持。

柴油車新尾氣排放標準執行深入,氫氧減排技術帶來新思路

柴油車的尾氣處理技術在我國發展較成熟,目前主要依託於尾氣前處理技術的氫氧減排技術等新型尾氣處理技術已投入市場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為協助打贏藍天保衛戰,治理高排放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重要設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