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懂酒?品酒如品茶,若只懷風月,不識經道,就如耕牛飲渠而不知其味,作為喜愛喝酒的酒友,怎能只滿足於喝酒而不懂酒。

愛酒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中國白酒是分“香型”的,今天介紹下清香型和米香型。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01 清香型白酒

清香型大麴酒技術要點在於必須有質量上乘的大麥、豌豆曲以及在釀酒工藝中以排除影響酒體的一切邪雜味為中心環節。汾酒有總結古代釀酒的7條秘訣,並有所發展。

人必得其精:釀酒技師及工人要有熟練的技術,懂釀造工藝,才能出好酒、多出酒;

水必得其甘:要釀好酒,水質必須潔淨;

曲必得其時:制曲效果與溫度、季節的關係,以便使有益微生物充分生長繁殖;

糧必得其實:原料籽實飽滿,無雜質,澱粉含量高,以保證較高的出酒率;

器必得其潔:釀酒全過程必須注意衛生,以免雜菌及雜味侵入;

缸必得其溼:創造良好的發酵環境,以達到出好酒的目的;

火必得其緩:控制酒醅的發酵溫,蒸餾時小火緩慢蒸餾,提高蒸餾效率。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清香型白酒工藝流程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清香型流派較多,南方以小曲清香為主,北方以大麴清香和麩曲清香為主,發酵時間短,出酒率高,優質品率高。

酒的組成成分相對簡單,無特殊氣味,是生產保健酒、藥酒等最好的基酒。

其以高粱為原料,低溫大麴(大麥與豌豆比例為6:4),地缸發酵(地缸有效容積250升,正常發酵不長於30天),清蒸清燒(輔料清蒸,高粱粉先清蒸到熟透,出缸酒醅摻輔料後直接清蒸,沒有續糟),清蒸二次清(大、二酒醅各清蒸一次即丟糟,不再留用,酒也只取二次)。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汾酒作為典型的大麴清香型白酒,所用高粱是晉中平原出產的“一把抓”品種,所用大麴由

清茬、紅心和後火三種中溫大麴按比例混合使用,必須注意大麴的生化指標和感官質量。

所使用的高粱和大麴必須經過粉碎後才能投入生產,粉碎度要求隨生產工藝而變化,通常高粱要求粉碎成4~8瓣/粒,細粉不得超過20%。

對第一次發酵和第二次發酵所用大麴粉碎度的要求不盡相同。

同時,粉碎度和季節有關,夏季應當粗一些,防止發酵時升溫過快,冬季應當細一些。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粉碎後的高粱原料稱紅糝.在蒸料前要用熱水潤糝,稱高溫潤糝。

潤糝目的在於使高梁吸收一定量的水分以利於糊化,其吸收水分的速度,與粉碎度和水溫有關。

高溫潤糝時,水分不僅附著於原料澱粉顆粒的表面,而且易滲入澱粉顆粒內部。

高溫潤糝會促進果膠酶分解果膠形成甲醇,在蒸煮時即可排除,降低成品酒中甲醇含量。

潤糝後質量要求:潤透、不淋漿、無干糝、無異味、無疙瘩、手搓成面。

紅糝的蒸料糊化採用清蒸,這樣可使酒味更加純正清香。

在裝入紅糝前應先將底鍋水煮沸,然後將潤料後的紅糝均勻撒入,待蒸汽上勻後,用60℃的熱水潑在表面促進糊化。

從裝完甑算起,蒸料時間需足80min。

紅糝上部覆蓋輔料,一起清蒸,經過清蒸的輔料當天用完。

紅糝清蒸後的質量要求達到“熟而不粘,內無生心,有高粱糝香味,無異雜味”。

糊化後的紅糝趁熱從甑中取出堆成長方形,立即潑入原料重量的28%~30%的冷水,立即翻拌使高粱充分吸水,即可進行通風揚晾。

冬季要求降溫至20~30℃,夏季氣溫較高,要求降至地溫。

紅糝揚晾後加入粉碎的大麴粉,加曲量為投料高粱量的9%~11%,加曲的溫度主要取決於入缸溫度,加曲後立即拌勻下缸發酵。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汾酒採用陶瓷缸進行發酵,容量有255kg和127kg兩種。

陶瓷缸在使用前,必須用清水洗淨,再用花椒水洗刷一次

水分和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證正常發酵的核心,是提高酒的質量的關鍵,故入缸溫度和水分應準確。

大入缸溫度一般為10~16℃。入缸後,缸頂用石板蓋子蓋嚴,使用清蒸後的小米殼封缸口,蓋上可用稻殼保溫。

要形成清香型酒所具有的風格,就要做到中期緩慢發酵。

實踐證明:只要掌握髮酵溫度前期緩升,中期能保持住一定高溫,後期緩落的所謂“前緩、中挺、後緩落”的發酵規律,就能實現生產的優質、高產、低消耗。

傳統發酵週期21天,為增加酒質芳香醇和,現已延長到28天。

發酵後,將大酒醅挖出缸,運輸到甑邊,加輔料穀糠或稻殼22%~25%(投糧量),翻拌均勻,裝甑蒸餾,掐頭去尾。

為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澱粉,大酒醅蒸完酒後的糟醅再發酵一次,整個操作原則上和大相同。

二含澱粉含量比大低,糠含量大,所以比較疏鬆,入缸時會帶入大量空氣,對發酵不利,必須將糟醅壓緊,噴灑少量酒尾,回缸發酵。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02 米香型白酒

米香型白酒的主要特點是:

用料單一,完全用大米為原料釀造;使用小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獨特的半固態發酵工藝

傳統米香型白酒生產以陶缸為主要糖化發酵設備,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

隨著白酒行業機械化的進程,作為米香型白酒代表的桂林三花酒進行創新,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生產。

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詳解

米香型白酒工藝流程

米香型白酒採用固態糖化,半固態發酵,釜式間接加熱蒸餾,糖化品溫最高不超過45℃,發酵品溫以40℃左右為宜,最佳糖化時間為18~20小時,發酵週期為5~7天(醅缸發酵為7天,罐式發酵為5天)。

正常醅槽的酒精含量9~11度,酸度控制在0.6~0.8%。由於生產週期較短,出酒率高,所以名優白酒中米香型白酒的生產成本是較低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