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和女蝸的古畫中,為何兩人經常人首蛇身纏繞一起,有何寓意?

華夏民族歷史悠久,史前時代的資料缺失,給後人留下了無數謎題,當然也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華夏民族的圖騰是龍,在古代人的眼裡,龍是一種海陸空三棲動物,能大能小,能升能隱,能行於陸地,可潛於大海,更能飛騰於雲天,變化莫測,神秘玄奧。這種動物是非凡的,而且後世又把行雲布雨的權力交給了龍。這樣讓龍這種動物更加神秘,人們更加敬畏。

伏羲和女蝸的古畫中,為何兩人經常人首蛇身纏繞一起,有何寓意?

龍是蛇的放大和強化,在古代,人們認為蛇是可以成為龍的。民間傳說,蛇百年為虺,虺百年為蛟,蛟千年為龍,龍千年為角龍,角龍千年為應龍。可見蛇是可以成為龍的。

伏羲和女媧的古畫裡他們都是人首蛇身,而且尾巴纏繞在一起。這是一種對蛇的崇拜,後來演化為對龍的崇拜。人類早期的歷史,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大洪水的傳說,只不過西方傳說是諾亞方舟救了人類始祖,華夏民族的傳說這是出了個治水的英雄——大禹。

在洪荒時代,人類的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面對滔天的洪水,最先採取的措施就是堵截。採取這個措施的人是大禹的父親鯀。他有一樣寶貝叫做息壤,是可以自己生長的土壤。有了這件寶貝堵截洪水就很方便了,不用費盡力氣的挖掘或者搬運土石方。

可是這樣做的結果是洪水越來越大。沒辦法只能換人,於是大禹出手了。他一手拿著規,一手拿著矩,測量山川的高度、深度、寬窄,改變過去堵截的辦法,採取疏導的方式消除水患。最後他勝利地完成了治水任務,繼承了舜的職位,成了聖王。

伏羲和女蝸的古畫中,為何兩人經常人首蛇身纏繞一起,有何寓意?

大禹治水手拿規矩,可能就是從伏羲和女媧的形象上受到啟發。伏羲和女媧分別拿著規矩,應該是指這是人類最早的規則制定者,她們的蛇身,這是對大洪水時代的苦難記憶的變形。

女媧煉石補天,從源頭上堵住了洪水,所以人們崇拜她。在大洪水中,遠古的巨蟒大蛇在驚濤駭浪中穿梭遊弋,讓驚恐萬狀的人們萬分恐懼又萬分羨慕。希望自己也有一條可以在水中自由行動的蛇身,那該多好呀。

於是人們就想像著能在驚濤駭浪中生存下來的人們一定和蛇一樣不怕大洪水,他們都應該有蛇一樣的身體。於是古畫上的伏羲和女媧就有了讓人們豔羨的蛇身。這是人們對自然界的力量無能為力時的一種想象。規矩是測量繪圖工具,也許他們就是大洪水時代的治水英雄,和後世尊奉的大禹一樣。

他們手中的規矩可能就是受到《史記》中有關大禹記載的啟發畫的,這是有可能的,很多語焉不詳的故事在流傳中都發生了改變,越來越清晰,而且是向著人們希望的方向變化。比如佛教的觀音菩薩,原來是個男性形象還留著八字鬍,但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逐漸有了變化,最後成了一個法相莊嚴的女性形象。

伏羲和女蝸的古畫中,為何兩人經常人首蛇身纏繞一起,有何寓意?

女媧煉石補天,伏羲一畫開天創制八卦,都是開天闢地的大事,為了紀念他們,根據想象畫出了他們的形象,但是她們的英雄事蹟在後世逐漸發生變化,也是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