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奋战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搭起保护伞和后勤站

自打响新型冠状肺炎"防控阻击战"以来,全国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在病魔与人民之间垒起"隔离带",筑牢"防火墙",撑起"保护伞",靠坚守传递希望,以生命守护生命,为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疫长城",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谱写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英勇事迹,被誉为"最美逆行者"。习近平指示,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要为奋战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搭起保护伞和后勤站,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strong>一、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抗击疫情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批准陆海空三所军医大学各抽组150人,组建支援湖北地区应对疫情医疗队,于1月24日夜到达武汉。同日,国家卫健委统一安排上海和广东派出第一批医疗队赶赴武汉。由于湖北武汉患者多、重症多、救治任务重,全国陆续组织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支援湖北,努力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感染率。截至2月16日,全国29个省(区、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军队系统已经派出3万余名医务人员来支持湖北武汉,他们主要来自于呼吸、感染、重症等专业,还有一大批的护理人员的队伍,其中包括三个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王辰院士团队。针对武汉重症多的特点,有1.1万重症专业医务人员负责重症的救治工作,已经接近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此外,调集了全国22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三个P3移动实验室,及检测人员,帮助武汉和湖北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效果,提升诊断的速度。

<strong>二、抗疫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困境

1. 风险巨大,感染几率高

根据国际医学期刊 JAMA 杂志(2月7日)在线论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38例患者的临床观察数据,其中有40名医务人员,占病例数的29%,院内感染可能是出现医务人员病例的原因之一。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2月17日),截至2月11日,共有 3019 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确诊1716 名),可能存在非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疫情前期对病毒传播途径认知不全面、防护物资短缺也是导致一线医务人员暴露并感染的潜在原因。

2.工作强度高,医治难度大

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和N95口罩,静止状态下都会感觉呼吸困难,要完成大量临床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湖北一线医务人员为了减少消耗防护物资,大多穿着纸尿裤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一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说:纸尿裤每一次首先是被汗水打湿,我们尽量每天吃两顿饭,中午都不吃饭,中途不喝水。当给患者发饭时,个别患者抱怨饭菜不好,自己却饿到不行,所有委屈只能往肚子里面咽。对于女性工作者,遇到生理期,更加是身心疲惫。

2月12-14日,世卫组织与全球传染病防治研究合作组织举办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确定了疫情的9个优先研究领域。不难看出,我们对病毒了解非常有限、知之甚少,患者病情变化快,让每一名医务人员更加紧张,临床工作难度更高。

3.亲情隔离,心理压力大

医务人员不仅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整个家庭,疫情发生在合家团聚的春节,对家人的思念担心,作为儿女、父母、爱人感到内疚自责,同时家人的担心忧虑。一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说:隔离起来的各种不适,有沮丧、思念家人、高强度工作、病患救治的压力让我非常悲伤,整个人仿佛喘不过气来,很容易产生集体焦虑。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中,将心理干预的目标人群划分了四级,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被列为第一级人群。

4.社会对医务人员理解和包容有待提高

在抗疫早期,发生的伤医事件,还历历在目。在抗疫期间,也有一些小区或邻居拒绝医务人员入住,虽然是少数个案,但也透露出社会对医护工作的不理解,对医学基本常识的匮乏。因此,医患关系缓解和医学常识普及仍是一个长期艰巨工作。

三、为奋战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搭起保护伞和后勤站

奋战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是冲锋陷阵的战士,是解危救难的英雄。习近平强调,指挥调度、后勤保障要科学到位,对医务人员舒缓压力、生活保障、必要休整、精神鼓励务必及时加强落实。

1.保障医疗物资充足

习近平强调,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要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当前,应严格加强的医疗物资管理和生活保障,加强信息公开的及时性、透明度,建立物资保障责任制,责任到人,签署"军令状"。

2.保障标准工作流程

传染病防护流程要普及到每一位医生和护士。极端环境虽少见,但一旦发生,危害极大,同时需要从各个科室调派人手援助,要建立非病毒感染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标准培训,在极端环境下合理标准的工作制度流程,才能尽量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流程的实施与改进,需要一支随时可以对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的专业团队,在疫情发生时,作为后备力量,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修正工作流程。同时也要积极构建场地征用、物资筹集运输、患者转送、污染物处理等标准化响应流程。

3.保障科学轮岗休养

医务人员需要良好的营养和休养保障,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造成感染和并发其他疾病的机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轮岗机制,严禁医务人员疲劳作战,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对轮岗人员做好隔离防护、身体调养、心理疏导、精神鼓励,保障他们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荣誉和家庭关怀

我们必将战胜疫情,相信在大力宣扬他们的英勇事迹之时,会有各类荣誉加冕医务人员,各级政府应未雨绸缪。一是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荣誉等级和荣誉感。二是要防止政府奖励等各类荣誉的泛滥,引发社会不公和反感。三是要区分政府奖励和社会鼓励,增加社会鼓励。例如成立伤害保险基金和专项关爱基金,增加慰问金和补助金,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评定,子女入学照顾政策,景点免费开放等。以及各地各单位也出台保障关爱一线医务人员措施,对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家庭,特别是需要照料老人以及子女的特殊情况进行摸底,及时了解物质上的苦难诉求并及时解决,整合社会志愿者,加强心理关心,让他们安心工作。有些是很好的做法,有些也引发舆论争议,需要政府、工会和妇联等加强管理引导和统筹考量。

5.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抗疫期间,广大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防控第一线,树立了良好医务人员形象,营造了良好医患关系,也为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的契机。医疗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最核心的问题之一,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要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这些措施和改革应在当前良好的社会环境与舆论下公开透明、集思广益、加快推进。

孟东军,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发展中心主任、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生态文明。围绕研究方向出版专著6本,发表论文40余篇,撰写咨询报告近50篇。

樊立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口腔颌面外科学,医学教育。代表性成果:获得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教材1本。

敖晶,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媒体传播。出版专著及教材5本,发表论文和咨询报告20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