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奮戰在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搭起保護傘和後勤站

自打響新型冠狀肺炎"防控阻擊戰"以來,全國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在病魔與人民之間壘起"隔離帶",築牢"防火牆",撐起"保護傘",靠堅守傳遞希望,以生命守護生命,為億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疫長城",發揮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譜寫了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英勇事蹟,被譽為"最美逆行者"。習近平指示,務必高度重視對他們的保護、關心、愛護,從各個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要為奮戰在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搭起保護傘和後勤站,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strong>一、醫務人員馳援湖北抗擊疫情

疫情發生後,習近平批准陸海空三所軍醫大學各抽組150人,組建支援湖北地區應對疫情醫療隊,於1月24日夜到達武漢。同日,國家衛健委統一安排上海和廣東派出第一批醫療隊趕赴武漢。由於湖北武漢患者多、重症多、救治任務重,全國陸續組織醫務人員馳援武漢、支援湖北,努力提高收治率、治癒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感染率。截至2月16日,全國29個省(區、市)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軍隊系統已經派出3萬餘名醫務人員來支持湖北武漢,他們主要來自於呼吸、感染、重症等專業,還有一大批的護理人員的隊伍,其中包括三個院士團隊:鍾南山院士團隊、李蘭娟院士團隊、王辰院士團隊。針對武漢重症多的特點,有1.1萬重症專業醫務人員負責重症的救治工作,已經接近全國重症醫務人員資源的10%。此外,調集了全國22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三個P3移動實驗室,及檢測人員,幫助武漢和湖北提高檢測能力、檢測效果,提升診斷的速度。

<strong>二、抗疫一線醫務人員面臨的困境

1. 風險巨大,感染幾率高

根據國際醫學期刊 JAMA 雜誌(2月7日)在線論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138例患者的臨床觀察數據,其中有40名醫務人員,佔病例數的29%,院內感染可能是出現醫務人員病例的原因之一。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報告(2月17日),截至2月11日,共有 3019 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確診1716 名),可能存在非職業暴露造成的感染。疫情前期對病毒傳播途徑認知不全面、防護物資短缺也是導致一線醫務人員暴露並感染的潛在原因。

2.工作強度高,醫治難度大

穿戴防護服、護目鏡和N95口罩,靜止狀態下都會感覺呼吸困難,要完成大量臨床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湖北一線醫務人員為了減少消耗防護物資,大多穿著紙尿褲連續工作十個小時,一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說:紙尿褲每一次首先是被汗水打溼,我們儘量每天吃兩頓飯,中午都不吃飯,中途不喝水。當給患者發飯時,個別患者抱怨飯菜不好,自己卻餓到不行,所有委屈只能往肚子裡面咽。對於女性工作者,遇到生理期,更加是身心疲憊。

2月12-14日,世衛組織與全球傳染病防治研究合作組織舉辦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確定了疫情的9個優先研究領域。不難看出,我們對病毒瞭解非常有限、知之甚少,患者病情變化快,讓每一名醫務人員更加緊張,臨床工作難度更高。

3.親情隔離,心理壓力大

醫務人員不僅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整個家庭,疫情發生在閤家團聚的春節,對家人的思念擔心,作為兒女、父母、愛人感到內疚自責,同時家人的擔心憂慮。一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說:隔離起來的各種不適,有沮喪、思念家人、高強度工作、病患救治的壓力讓我非常悲傷,整個人彷彿喘不過氣來,很容易產生集體焦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的通知》中,將心理干預的目標人群劃分了四級,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疾控人員和管理人員等被列為第一級人群。

4.社會對醫務人員理解和包容有待提高

在抗疫早期,發生的傷醫事件,還歷歷在目。在抗疫期間,也有一些小區或鄰居拒絕醫務人員入住,雖然是少數個案,但也透露出社會對醫護工作的不理解,對醫學基本常識的匱乏。因此,醫患關係緩解和醫學常識普及仍是一個長期艱鉅工作。

三、為奮戰在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搭起保護傘和後勤站

奮戰在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是衝鋒陷陣的戰士,是解危救難的英雄。習近平強調,指揮調度、後勤保障要科學到位,對醫務人員舒緩壓力、生活保障、必要休整、精神鼓勵務必及時加強落實。

1.保障醫療物資充足

習近平強調,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採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儘快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要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佈局,做到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對短期可能出現的物資供應短缺,建立集中生產調度機制,統一組織原材料供應、安排定點生產、規範質量標準,確保應急物資保障有序有力。要健全國家儲備體系,科學調整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提升儲備效能。要建立國家統一的應急物資採購供應體系,對應急救援物資實行集中管理、統一調撥、統一配送,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當前,應嚴格加強的醫療物資管理和生活保障,加強信息公開的及時性、透明度,建立物資保障責任制,責任到人,簽署"軍令狀"。

2.保障標準工作流程

傳染病防護流程要普及到每一位醫生和護士。極端環境雖少見,但一旦發生,危害極大,同時需要從各個科室調派人手援助,要建立非病毒感染專業醫護人員進行防護標準培訓,在極端環境下合理標準的工作制度流程,才能儘量減少醫務人員的感染率。流程的實施與改進,需要一支隨時可以對其他科室醫務人員進行培訓的專業團隊,在疫情發生時,作為後備力量,發現問題不斷改進修正工作流程。同時也要積極構建場地徵用、物資籌集運輸、患者轉送、汙染物處理等標準化響應流程。

3.保障科學輪崗休養

醫務人員需要良好的營養和休養保障,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造成感染和併發其他疾病的機會。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輪崗機制,嚴禁醫務人員疲勞作戰,使他們始終保持強大戰鬥力、昂揚鬥志、旺盛精力,持續健康投入戰勝疫情鬥爭。對輪崗人員做好隔離防護、身體調養、心理疏導、精神鼓勵,保障他們儘早迴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提高醫務人員的社會榮譽和家庭關懷

我們必將戰勝疫情,相信在大力宣揚他們的英勇事蹟之時,會有各類榮譽加冕醫務人員,各級政府應未雨綢繆。一是要提高醫務人員的榮譽等級和榮譽感。二是要防止政府獎勵等各類榮譽的泛濫,引發社會不公和反感。三是要區分政府獎勵和社會鼓勵,增加社會鼓勵。例如成立傷害保險基金和專項關愛基金,增加慰問金和補助金,疫情防控犧牲人員烈士評定,子女入學照顧政策,景點免費開放等。以及各地各單位也出臺保障關愛一線醫務人員措施,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家庭,特別是需要照料老人以及子女的特殊情況進行摸底,及時瞭解物質上的苦難訴求並及時解決,整合社會志願者,加強心理關心,讓他們安心工作。有些是很好的做法,有些也引發輿論爭議,需要政府、工會和婦聯等加強管理引導和統籌考量。

5.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抗疫期間,廣大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防控第一線,樹立了良好醫務人員形象,營造了良好醫患關係,也為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創造的契機。醫療問題是解決民生問題最核心的問題之一,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強調,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要著力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要嚴厲依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要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這些措施和改革應在當前良好的社會環境與輿論下公開透明、集思廣益、加快推進。

孟東軍,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發展中心主任、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生態文明。圍繞研究方向出版專著6本,發表論文40餘篇,撰寫諮詢報告近50篇。

樊立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研究方向:口腔頜面外科學,醫學教育。代表性成果:獲得省部級課題3項,發表論文20餘篇,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主編教材1本。

敖晶,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發展中心副主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語言,媒體傳播。出版專著及教材5本,發表論文和諮詢報告20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