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三江】40年,她繡出了侗家最美的“太陽”




【風情三江】40年,她繡出了侗家最美的“太陽”

【風情三江】40年,她繡出了侗家最美的“太陽”

1979年,在三江侗族自治縣洋溪鄉信洞村,一位13歲的侗家小姑娘被眼前“太陽針法”深深吸引住了:這是奶奶第一次向她展示“楊氏侗繡”中最頂級,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刺繡技藝。奶奶一針一線繡出了層次感鮮明的太陽光芒,在小姑娘心中紮下了一枚侗繡的根。


這根一紮就是40年。


小姑娘叫楊先榮,是三江縣侗族第二代刺繡傳承人,其憑藉著高超的侗繡技藝,於2017年被自治區文化廳授予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三江侗族服飾製作技藝)生產性保護示範戶”的稱號。同時,楊先榮也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通過“非遺+扶貧”的模式,先後帶動30餘名貧困戶實現脫貧,村裡人都親切地稱其為“繡娘媽媽”。


【風情三江】40年,她繡出了侗家最美的“太陽”

脫棉花籽


【堅持或是放棄,面臨兩難】

15歲,楊先榮第一次在紡布上穿針引線。按照奶奶的說法,楊先榮在學習刺繡前必須要學會種採棉花、曬棉花、脫棉花籽、彈棉花、紡紗、織布等技藝。“學就要學完整,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藝,丟不得。”奶奶的教誨,楊先榮至今記憶猶新。

然而針線真正上手時,卻沒有楊先榮想得那麼簡單和有趣。在煤油燈與蠟燭的微光前,握著銀針的小手顫顫巍巍,一個不留神針頭刺破了指尖,嘴巴用力吮吸傷口後繼續“挑燈夜繡”,如此反覆十餘年,數不清指尖上被紮了多少個針孔,楊先榮通過了奶奶給予的“考核”,成為了族裡第二代刺繡繼承人。

上世紀80、90年代,三江侗寨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打破了“閉關鎖寨”的局面, 與外界溝通日趨頻繁,侗族村民的思想與生活勞作方式也潛移默化地發生了改變。漸漸地,村裡開始興起了種植、伐木以及外出打工等熱潮,村民們四處奔波,再難有人能靜下心幹針線活。楊先榮的母親奶新女也受熱潮感染,看著楊先榮整日在家刺繡,心急如焚。

1990年的某一天,楊先榮正坐在裡屋繡著鳳凰圖案,母親猛地推開房門,用力拽走楊先榮手上的繡布,一把扔在地上。“還繡什麼,別人都跑到山上找生活了,你還在這繡,人家拉一車木頭頂你繡1年的錢,不許繡了,明天和大家一起上山砍木頭。”

母親字句如針,楊先榮心如刀絞。但同為兩個孩子母親的楊先榮能理解母親的擔憂,小孩上學,老人看病都需要大量的開支。顯然,手裡的針線不足以支撐這份開支。


【風情三江】40年,她繡出了侗家最美的“太陽”

紡布


【非遺+扶貧,惠及村民】

正如許多“非遺”所經歷的一般,“楊氏侗繡”也經歷了那段被“冷落”的時期,險些斷了層。族裡能堅持刺繡的年輕一輩唯有楊先榮。別人在幹活,楊先榮也在幹活。別人在休息,楊先榮卻在刺繡。

20世紀90年代末,外出的年輕人逐個返鄉成婚。侗族的婚禮尤為隆重,僅新娘一人就需要準備5套“侗家禮服”。為了能讓晚輩風風光光,長輩們翻箱倒櫃找服飾,由於刺繡斷層太久,“侗家禮服”供不應求。

1998年,楊先榮抓住機遇,將數十年來“忙裡偷閒”繡的服飾、印花全部售賣,拿著靠刺繡賺來的“第一桶金”在村口開了家裁縫店,一來可以餬口,二來能潛心刺繡。楊先榮為人善良,刺繡手藝精湛,她的裁縫店口口相傳,隔壁村的村民也慕名而來。2004年,楊先榮將裁縫店開到了洋溪鄉。

由於楊先榮給村民們的都是“友情價”,補件衣服僅收1元錢,一塊侗繡印花僅賣3元錢,除去開店的成本,楊先榮收入微薄,也曾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5年,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在縣政府與愛心企業的幫助下,楊先榮實現了自我脫貧。2016年,楊先榮在三江縣城開辦了侗族服飾工作室,招攬了村裡的貧困戶當學徒,包吃住還給工錢,開啟了“非遺+扶貧”的模式。

3年時間裡,楊先榮先後免費為村裡30餘名貧困戶提供免費培訓。如今,部分貧困戶或自營或合夥在三江縣同樂鄉、洋溪鄉、良口鄉開辦了7家服裝店,楊先榮以鄉村“1+7”的“楊氏侗繡”業態,為貧困戶免費提供侗秀作品銷售平臺,幫助了30餘名貧困戶實現脫貧。


【風情三江】40年,她繡出了侗家最美的“太陽”

學徒圍坐在楊先榮身邊學習


2019年12月21日,記者來到信洞村找到了楊先榮,她捧著奶奶用“太陽針法”繡出的“楊氏太陽圖”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她告訴記者:“1年前有一個外地來的老闆,出價超過10萬元想買走奶奶繡的太陽圖,我拒絕了,祖輩留下的東西不能用金錢衡量。”

正是楊先榮對傳統非遺的這份堅持,讓“楊氏侗繡”脫離了失傳的危機,惠及了貧困的村民。浸潤在侗族服飾上的這份美麗,還將在楊先榮手中的針線上延續。


【風情三江】40年,她繡出了侗家最美的“太陽”

2017年,楊先榮被授予三江侗族服飾製作技藝“生產性保護示範戶”的稱號


編輯/吳瀟雪 校對/榮任 龔普康 監製/梁克川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8611950(三江融媒體中心)

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風情三江”(微信號:sjcyq999666)


【風情三江】40年,她繡出了侗家最美的“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