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孫子逛超市,孩子打碎雞蛋起爭執,爸爸趕來:500塊夠不夠

文|小海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帶孩子,都明白一個道理,溺愛孩子就如同是“害”孩子。這個道理不光是年輕父母明白,年紀稍大的祖輩也明白。

但是,在遇到事情時,往往會不由自主過度地保護孩子。當情緒上來時,也就很難發覺,這可能是在溺愛孩子了。

最近,網上就流傳這麼一件事。奶奶帶著孫子逛超市,由於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盒雞蛋,引發了奶奶和店員的爭執。奶奶情緒一上來,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一盒雞蛋的事情

奶奶帶孫子逛超市,孩子打碎雞蛋起爭執,爸爸趕來:500塊夠不夠

據說山西有一個王奶奶,退休後就開始幫著兒女照顧孫子。孫子的年紀不大,今年剛過完5歲生日。我們知道,5歲的孩子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這也就難免在一些場合發生些“小意外”。

有一天,王奶奶帶著5歲的孫子逛超市,購買點生活物品。正當王奶奶挑選蔬菜時,小孫子由於淘氣,把超市擺好的一盤雞蛋打碎了,自己也摔倒了。店員看見後,趕緊把小孫子扶起來,看看他有沒有傷著。孩子也沒多大點事。

這時,王奶奶看見孫子摔倒,趕緊小跑過去,問問孩子身上疼不疼,哪裡不舒服。小孩子,本來沒啥事,看見大人們的舉動,也就張嘴“哇哇”大哭起來。奶奶和店員一起鬨起了孩子。

看著孩子差不多好點了,店員就對奶奶說:“大媽,你看這孩子也沒事了,他不小心打碎的雞蛋掏點錢就算了。要不然自己還得把這些錢給墊上。”這時,奶奶也顯得通情達理,對店員說小孫子太淘氣了,也體諒她們的難處。但是小孫子也是在超市摔倒了,還好沒出意外,給超市掏5元錢就算了。

奶奶帶孫子逛超市,孩子打碎雞蛋起爭執,爸爸趕來:500塊夠不夠

但是店員不同意了,一盤雞蛋差不多4斤左右,算下來自己還得貼錢。於是二位你一句我一句,關於該賠多少錢,把事情越說越大。

到最後,超市經理出面了。本來打算讓王奶奶賠上點錢就過去了。但是王奶奶關於孫子在超市摔倒,不依不撓了起來。而孩子呢,本來已經不哭了,看到他們爭吵,又大哭起來。王奶奶一邊哄孩子,一邊要求超市給孩子拍片子。

這時,爸爸給奶奶碰巧打來電話,瞭解了情況後急忙趕到超市。看到自己媽媽和經理大吵,兒子在一邊哭得很傷心,氣就沒打一出來。爭吵了幾句後,超市另外一個部門的經理出面調解。爸爸正在氣頭上,當即掏出500塊錢砸到另一個經理臉上,對他大罵:“500塊錢夠不夠,夠不夠,什麼玩意!”

最後,爸爸帶著祖孫倆離開了超市。當然,也沒有賠超市的一盒雞蛋錢。

故事就這麼結束了,來源於網絡,也很難考察其真實情。但故事裡帶給我們對孩子有意無意的溺愛,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事情本來很簡單,孩子打碎超市雞蛋,孩子也沒事。按情理來說,賠點錢也就過去了。但是,一直拿孩子健康說事,可能無意中會溺愛到孩子。

奶奶帶孫子逛超市,孩子打碎雞蛋起爭執,爸爸趕來:500塊夠不夠

溺愛孩子,往小的說可能花點小錢就過去了。但是往大的說,可能就是拿生命來說事情了。

網絡新聞那些事

在網絡上的新聞報道中也屢見不鮮。2019年4月17號,上海盧浦大橋一位17歲少年,由於一些事和家人發生爭執,一氣之下跳橋身亡。我們先撇開孩子處於什麼精神壓力下才做出的舉動。但就這麼一位年僅17歲的少年,這麼輕易的說走就走了,不免讓人深感惋惜。

奶奶帶孫子逛超市,孩子打碎雞蛋起爭執,爸爸趕來:500塊夠不夠

在往前,2013年李雙江之子李某某的是是非非,引起了人們廣為關注。本來就是一件兒子做錯事的事情:李某某和4個朋友去酒吧喝酒,約一個女孩喝酒時起了歹心,然後5人把女孩帶入賓館做出了殘酷行為。但是,李某某的母親竭力證明女孩是“性工作”者,又堅信自己的兒子是好孩子。在這其中,必然存在溺愛孩子的問題。

奶奶帶孫子逛超市,孩子打碎雞蛋起爭執,爸爸趕來:500塊夠不夠

除此之外,我們好像對這些事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對孩子過於溺愛,不得不引起家長的重視。那麼,過於溺愛孩子會帶來哪些問題呢?

溺愛孩子的問題

1)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共情能力。什麼意思呢?當孩子由於自身問題,對他人造成一些影響時,很難考慮到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同時,當他人身體受到傷害時,也不會體諒他人的痛苦。往輕的推測,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可能因此出現問題;往重的推測,孩子可能會在道德上或法律上出現問題,引發難以收場的地步。

2)另外,溺愛孩子也容易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一般情況下,被溺愛的孩子都是在蜜罐裡成長的。小時候,孩子一張嘴、一抬手,家長就知道孩子想要什麼,很快滿足了孩子的願望。這必然會導致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獨立自主方面出現些小問題。

奶奶帶孫子逛超市,孩子打碎雞蛋起爭執,爸爸趕來:500塊夠不夠

3)抗壓能力減弱。被寵大的孩子,一般情況下抗壓能力不好。就像郭德綱所說的相聲:孩子從小到大,批評兩句,偶爾教育教育就這麼過來了,長大也沒什麼事。反過來從小被慣大的孩子,走到街上別人說他兩句,他都想要死要活的。

父母如何改變孩子被溺愛的問題呢?

1)從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早上起來快遲到了,媽媽感覺比孩子更著急:幫孩子穿衣服、洗漱、做早飯、整理書包,然後急匆匆地趕到學校。孩子遲到了還會埋怨父母,好像孩子上學就是為父母而學。這時,父母要調整好心態,不讓孩子耽誤學知識是好事,讓孩子明白是非觀也很重要。所以,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去擔負責任。

2)獎懲並施。現在很多人追求“快樂育兒法”、“鼓勵育兒法”,等等。這是好事。這說明很多人對傳統教育觀念的轉變:一味地打孩子是教育不好孩子的,而且還要面對家暴的責任。但是,在快樂教育的同時,孩子出現原則性問題,也要適當給孩子施加一些小壓力。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絕對不可以做。

關注小海豚奶爸,每天分享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