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孩子卻寧可做不完也要“磨洋工”呢?除了各人專注力的差別以外,說到底就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讓老母親倍有畫面感的段子,看完簡直要笑岔氣了。

“告訴大家一個不幸的消息:寒假要來了!

每年的放假之後,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輪番上演幾部大片:災難片《放假》,恐怖片《暴力爹媽與熊孩子》,懸疑片《誰動了我的作業》……”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娃,同一個操碎心的老母親。

朋友說,不怕娃上房揭瓦,就怕娃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覺,每天做什麼都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為什麼孩子不能像大人一樣,該幹什麼就乾淨利索去做?”朋友發出了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

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造成的。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什麼?和熊孩子講時間觀念,你這不是開玩笑嗎?大多數媽媽認為,想讓孩子有時間觀念,比陪孩子寫作業都難。

雖然說讓一個學齡前兒童擁有時間觀念很難,但也不是不可能。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只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正確引導,都是可以水到渠成的。

孩子磨蹭的根源

一、孩子自身分析

1)時間觀念弱:孩子不知道把一件事快速做好能帶來什麼好處,不認為自己做的慢會產生什麼影響。

2)天生好動:主要變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不夠專注。

3)慢性子:孩子天生的慢性子,這類孩子的神經系統屬於相對安靜而緩慢,這類孩子需要父母耐心的堅持引導。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二、家長因素分析

1)榜樣的作用:父母有一方本身做事很拖拉,從而讓孩子“照貓畫虎”。

2)父母包辦:多數父母喜歡包攬孩子的一切工作,最終導致孩子缺乏責任感,明顯的表現為“拖延懶散”,最終造成孩子畏懼接觸新的事物,常見的行為便是“你越催,娃越磨蹭”來對事情進行迴避。

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效率。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很多家長都很迷茫,催孩子吧,怕破壞孩子的發育規律,不催吧,又擔心孩子這拖拉的習慣長大後演變為拖延症。其實當父母和孩子在“步調”上出現時差時,該停下來反思調整的是父母。我們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不代表就放任不管,聽之任之,而是換一種方式來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引導。

首先父母可以教會孩子認識時間,讓孩子的潛意識裡有一定的時間概念。一般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健全時,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難消化太長太複雜的指令,所以孩子最好一次只下達一個指令,而且還要清晰明瞭。指令太多,會讓孩子失去判斷力。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對孩子不急、不吼、不催促:把自由還給孩子,如果孩子起床慢,就提早喊她起床;如果孩子吃飯慢,那就讓她慢;如果孩子上學遲到,那就讓她遲到......因為當她在享受時間自由的同時,也要承擔自由的代價,比如因為慢所以要早起床,因為吃飯慢所以要洗碗(我們家的規矩),因為上學遲到會被老師提名......

其實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糾正的過程。當孩子自己認識到拖延帶來的一系列麻煩後,自己就會調整節奏,變得快起來。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有家長覺得,孩子磨蹭不是問題,因為小孩子本身節奏就慢,又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

我之前也很認同這個說法,所以大部分時候我都是當下急,事情一過也就放鬆了,心想隨著千尋慢慢長大,她自己就會有所轉變。

但後來,我接觸了好多小學階段,每天被娃的磨蹭、拖沓折磨得焦頭爛額的媽媽,發現學齡前孩子的磨蹭確實不算真磨蹭,但如果家長一直沒介入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在學齡後演變成真磨蹭。

一旦把“拖拖拉拉”的習慣帶入小學,成了父母頭疼的“一做作業就要喝水、削鉛筆,總之各種磨”的困難戶,這時候再來糾正就麻煩了。

柯維先生在《快樂孩子的7個習慣》中說:自律的孩子做事分主次,不該做的事,勇於說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時間,對自己有紀律,做事井井有條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都在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需要從小培養屬於自己的好習慣。導師家的娃在1~3歲時就學會了看一些繪本故事,這麼做事在讓娃從小養成好習慣,而繪本本身就是通過間接有趣的故事、生動童趣的畫面來教會幼兒諸多的道理。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市面上雜七雜八的繪本太多,導師給孩子看的這套《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兒童繪本》主要以開拓幼兒情商,培養好孩子行為為主,孩子在晚上睡覺前還會時常給他爸講繪本中的故事!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用對這一招,輕鬆“治癒”孩子拖延症

有需要的父母可以點擊圖片去看看↓↓↓

教育家盧梭說:“在早期教育上,不僅不應當爭取時間,而且還必須把時間白白地放過去。”孩子,作為來到這個世界的“新人”,在他們的眼睛裡,有太多被我們忽視的美好。

我們長大太久了,久到常常忘記了,那些地上的格子路、樹下的螞蟻洞,也曾經輕而易舉地佔據了我們一整個下午的時光。靜待花開,不僅是對花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溫柔。焦慮被放下時,才能夠看見陽光滿室、樹影婆娑。

有時候,當催促即將脫口而出,不妨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裡正在發生著什麼。

親愛的孩子,你慢慢來,陪你慢慢長大,於我已是最美好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