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苏氏人物志》福州苏兴甫

《福建苏氏人物志》福州苏兴甫

《福建苏氏人物志》

福州苏兴甫

苏登科

点开☞

【作者按】福建苏氏,是由众多家族组成的。《福建苏氏人物志(古代部分)》就是展现福建苏氏先民们光彩的一章,祖先的功德应该受到后世的缅怀和颂扬。

本书主要依据现存志书所收录的福建籍苏氏人物进行编写,总计820人。其中,福建苏氏历代进士(含特奏名、武进士)达100人之多,举人(含武举人)124人,贡生(含五贡)145人。可谓人杰地灵,栋材辈出。

本书所收录的唐以前苏姓入闽定居先祖,计9人:南朝苏清(侯官),隋苏惟忠(福安)、苏惟智(福安)、苏惟信(福安)三兄弟,唐苏道(漳州)、苏发(晋江)、苏谅(晋江)、苏义(南安)、苏益(同安)。

五代以后苏姓入闽定居者,计12人:五代苏猛(漳州)、苏省权(永春),北宋苏唐卿(德化),南宋苏兴甫(福州)、苏绍成(德化)、苏展(晋江)、苏巍(晋江)、苏一道(永春)、苏宋杰(漳州),元代苏文叔(长泰)、苏宝(漳州)、苏唐舍(晋江)。

本文将专题介绍福州苏兴甫生平史料,以飨诸位。

《福建苏氏人物志》福州苏兴甫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2年)无诸被封为闽越国国王,于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州建城之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亦即“五胡乱华”之际,成为八姓入闽的重要定居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现今福州苏姓人口有1.7万多人。居福州市各姓人口总数第55位。

闽县,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长期隶属于福州府,与侯官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民国元年与侯官合并,改称闽侯县。

苏兴甫,字起宗,籍贯兴仁府(今山东曹县西北),徙居闽县(今福建福州市)。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193年前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陈亮榜进士。

这是山东人移居福建的第一例志书记载。另一个例子是,厦门市海沧区温厝村山后社(俗称大观后)苏姓,疑为来源于山东。海沧,唐宋始为海滨聚落,三面环海。以海为名,时称海口镇。历史上隶属漳州府龙溪县,宋为龙溪永宁乡新恩里第三都,明嘉靖九年(1530年)巡抚都御史胡琏议移巡海道驻于海沧置安边馆。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以龙溪、漳浦县划出部分辖地,于第二年置海澄县第四里三都,下设乡保里户。以后几变动,至1958年底划归厦门市郊区的海沧镇;2003年7月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置海沧区,辖海沧和东孚两镇。山后社(俗称大观后)属海沧区温厝村,现有苏氏300余人。

另据台湾台南县《新化镇志·苏有志传》的记载,新化苏氏原籍山东,迁居漳州府海澄县大观后田厝堀。清乾隆中期(1765年前后),有苏馨甫迁居台湾台南新化,朝廷还授封乡钦宾。苏馨甫有二子苏振德、苏振芳。苏振德被朝廷封为乡钦宾;苏振芳为新化首富,诰封军功五品,名列台南文献孝贤名册。苏振德有四子:苏树、苏叶、苏诰、苏本。苏诰,即苏光训,为逊清武秀才。苏振芳有二子:苏有福、苏有志。苏有志为著名抗日志士。至今,台湾苏馨甫后裔已传十余代,并多次组团前往厦门山后社祭祖。如今,山后社苏氏又称是芦山青礁苏宋杰始祖派,真叫人眼花缭乱,疑惑不解。

苏兴甫事迹,详见南宋《三山志》卷三一、明弘治《八闽通志》卷四七、万历《闽书》卷七二、万历《福州府志》卷十六、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三七、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四九、民国《闽侯县志》卷三五。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