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跳槽,疫情与我相伴

说真的,不要有侥幸心理,疫情当下,真的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再加上在刚换了新工作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发现自己发烧了,是不是一件有点慌的事情。

上个周五的傍晚,整理完刚结束的直播的分享内容,瞥了一眼窗外渐浓的夜色和略显落寞的广告灯光,惬意地转入收工模式。本打算安心地休息一下,盘点一下过去的这特别的一周,

万万没想到最先面对的居然是

找~体~温~计~测~体~温!!!!

这次跳槽,疫情与我相伴

这次跳槽,疫情与我相伴

无法确认版权归属的网络来源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从紧张的直播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放松下来,我突然感觉身体有些异样,持续的浑身乏力、酸痛的感觉击中了我的神经。

啊?我发烧了?!

一边是恐惧涌上头,一边拨通电话,向借住的朋友询问家中是否备有体温计。电话的那一头的第一句回应充满了戏谑的意味,“回到家还要测体温,你每天要测多少次才能满足呀,哈哈哈哈”。当我说出“我好像发烧了”六个字之后,电话的另一头的调侃顿时灰飞烟灭。

朋友的紧张已经不用多余的言语来表达了,我出了问题,他家可就遭殃了。翻出体温计的那一刻,我眼前重现了过去一周,每天都是出门一枪、排队等电梯一枪、吃饭一枪、购物一枪、上班一枪、下班再一枪地整天被用测温枪抵着额头的画面,偶尔还会有“别动”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可能是已经习惯了被枪指着,我对捏在手上正在等待初始化的体温计,突然有了亲切感,还隐隐地有了些期待,是不是有点变态。而夹上体温计的那一刻,实话讲,我还是紧张了一下。等读数的一分钟,在平时根本不算什么,这个时候可就有点抓心挠肝了。

“嘀”的一声之后,我的预感被坐实了,37.2

“我的天呐”(这一声,完全不是小岳岳那个版本),不对,当时我实际叫出来的应该是“我~靠~”

惊到了是真的,但也就是那一下子,我的常识和经验提醒我,这一切可能是个误会。我心里默念“莫慌莫慌”,围了个毯子,在沙发上来了个“葛优躺”,定定神。

我脑子一片空白,下意识的捂紧了毯子,把腿也蜷进了沙发。现在已经开始觉得有一点畏寒的感觉了,没错了,这是发烧的基本反应。我缩在沙发的一角,估计俗话说的可怜虫就是我当时的造型。不知道该怎么办,身心疲惫的感觉压住我,我只能一动不动呆在沙发上。

脑海里禁不住回想起2003年非典的时候的一次难忘的经历。

那一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的一天,从工作的城市搭航班回老家,兴致冲冲,归心似箭。那个时候落地也要测体温,严格的很,一个航班100多号人,测完体温,所有人被通知在隔离区等候,大家一下子就发毛了(请脑补到达大厅100多人被武警和隔离带围起来的画面)。问下来才知道原来是本次航班上有位乘客起飞前体温正常,落地后的体温检测显示发烧。气氛瞬间跌到冰点,接着传来的消息更可怕,这位体温异常的乘客就坐在我隔了一排的右前方,我勒个去,分分钟我这是要被隔离,甚至会中招的节奏啊。六神无主进而有点绝望无助的20分钟过后,警报解除,原来是体温检测有偏差,大家一起被放出来的时候,我有点感觉得到传说中的呼吸到溺水获救后的第一口空气的感觉。

机场到家里还有一段路程,蜷缩在后排座位上的我,感觉无比的疲惫,跟司机打了招呼,把腿搭到座位上半躺下来,长舒一口气,心里默念,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一定不能裸奔。这件事情大概是很多年后才跟家里人提起,虽然过了很久,我还能记得当时大家听了我的话语后的表情,那是一种不会在言语里表达出来的担心。

有点蒙太奇的感觉,所以窝在沙发上的我还在问自己,真的是福是祸躲不过吗?

再测几次是我最直接的反应。

然而接下来的三次读数,让我崩溃,37.3,37.5,37.8。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不会中招,不夸张地讲,我对于疫情的防护意识和措施是超一流的。因为家人在医院工作,我鉴于03非典的时候出现过的物资供应紧张,为了预防这一轮尚不明朗的疫情可能出现的快速恶化的局面,估计医院的防护物资和措施到时候很可能也会跟不上,实在不想家里人在医院这个高危地带“裸奔”,我费尽周折,终于在腊月29那天,联系到防疫物资供应商,并赶在对方春节放假前的最后一刻赶到,盘了他们仓库仅剩的一点点散落的N99口罩,对,是欧盟标准的FFP3,当时我还完全不知这个产地标注为广州番禺的FFP3口罩是何物,价格已经是27元/个了,不过那个时候我觉得价格问题已经不存在了,照单全收,事后证明我当时的果断是无比正确的,一直到一周以前,正规渠道口罩仍然严重地断货,而且非正规渠道的N95已经飞涨到70-80的价格。

更加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位当时我觉得有点缘份的供应商哥们,被我扫货的气势感染,竟然主动问我,还有防护眼镜要不要,这真是意外收获,我自然不会拒绝,更搞笑的是,他一边写出库单,一边都不看我一眼地说了一句,“还剩两套防护服和专用呼吸器要不要一起拿走?万一有需要呢?”

What?这,这个吗?我愕然。

这次跳槽,疫情与我相伴

只为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无任何不敬之意,请勿曲解。

我第一反应真是有点被他雷到了的感觉,转念一想,有备无患吧,或许老天爷就是这样安排的,千万别有一天发现曾经有个机会摆在你面前,结果你因为算小帐,而在更大的事情上有了严重的误判。尤其是老板语重心长的那句“万一有需要呢?”听得我很带感,本着不后悔的原则,我成功被老板安利了。


这次跳槽,疫情与我相伴

于是这样,我就有了这样的一套CDC水平的防疫装备

这也是后来我能说服家里人,在一片居家隔离声中返程的一个重要的理由。他们担心航班出行有风险,我的装备水平最后让他们对我放了行。我跟他们说,CDC的工作人员去核心疫区也不过如此而已吧,还担心吗?(尽量早返程也是个更加安全的选择)

当然穿成这样出行,仅仅有勇气还是不够的。

我,真的就是这样在进出发厅前换了装,从候机开始一直到回到工作城市的住处,长达5个小时的时间里,没有去洗手间,没有摘过口罩和眼镜,我也是挺佩服我自己的。更重要的一点,我每次看到资讯和报道里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工作照,我都能够深刻理解他们的其中一种辛苦的真实滋味,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躲在毯子子里的我的脑子只能想到这些了,感觉的自己的头越来越沉... ...

再一次回过神来,已经迷迷糊糊在沙发上睡了好一会儿。下意识的抓过体温计再测一次体温,同样要等待的一分钟,我觉得自己有点回血了的感觉,身体果然是诚实的,这一点在看到读数那一刻妥妥地被验证了,仔细地看了两遍,没看错,<strong>37.2

。为了不要搞错,再量一次,<strong>37.2。接下来的半小时里我又量了三次,<strong>37.1、<strong>37、<strong>36.8,三个阿拉伯数字的液晶显示在我脑子里完美地转化成“我退烧了”四个字的中文显示。

哈哈哈哈,一场虚惊。嗯,我是安全的。我的预感把我带进沟里然后也出手拯救了我。

直到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我就是个傻子,我没有任何咳嗽的症状,自己吓唬自己干嘛呢

你以为我要说的结束了吗?

没有!!

昨天半夜里我TMD居然又发烧了,这次的体温是38.1,我真是无语。有了周五的经验,我老老实实地喝大量的水,吃大量的VC,盖厚厚的被子,以“捂汗”的实际行动声援了武汉。今天早上一切又恢复正常了。

今天晚上坐下来,码字的过程让我慢慢安静下来,我大概想明白了,这次虚惊一场的小恙是怎么来的。

我现在的年纪,骤增的压力已经会让我的身体有反应了,压力会改变人的基础免疫机能。

我的这一轮的压力源自20天前,我开始了职业生涯里第二次重要的职业转换。

从呆了24年的To C的行业转到To B的领域,转折点在于春节期间感受到即将迎来不亚于03非典时的抗疫力度,确信大规模的居家隔离一定会带来远程办公市场的爆发性的启动,促使我做出了投身其中的决定。这个被疫情催动的最终决定让我这一次春节假期结束后的返程的意义变得有些与众不同。就像没想过会转向去做个2B中年大叔一样,我也从没想象过,一次巨大跨度的个人职业赛道转换,会是在居家隔离的日子中开始的。

原计划中回到工作地就要开始挽起裤脚开始从行业、产品、运营、推广四个角度全面开始熟悉一个新的领域,对于这个不得不面对的计划我开始是有点头秃的,但是信心多少还是有一些的。返程当天夜里航班落地,健康安全起见没敢住回自己原先的公寓,那边的人员环境比较复杂,幸好有朋友收留,暂时躲在一个4梯5户的人口密度小,管理条件比较严格的小区。

从一个帮手都没有开始,从头开始建立一个运营和市场体系,这对我真的是个很大的挑战,我后面的日更会记录下这个过程。

一周的时间要快速的完成对行业和产品、用户、市场的基本认知,同时还要完成跟投放平台和媒体的对接,这些都是既定的目标。时隔多年之后,我居然还自己动笔写了传播稿件,虽然笔头涩得很,但是逼自己用高强度的输入+输出一体化的方式来学习和进入一个新领域,是最有效的方式。同期开展的用户访谈居然出人意料的遇到了好几个离老家或远或近的老乡,给我带来了最接地气的信息,收获满满,真心感谢他们

视频会议属于远程办公协同这个领域,在这波疫情的推动下,登上了风口浪尖。我加入的项目叫TalkLine,是一款提供实时音视频传输的远程会议服务的产品,也是一款SAAS形态的企业效率工具。

这不是我第一次转行,我过去从耐用消费品(家电)转去快速消费品(饮料),再转去内容产业(动漫),再转去互联网创业(儿童),这几次都没有让我有压力。甚至之前的短暂的咨询顾问、培训讲师的经历都不能算是挑战,这次真的算是了,单单弄清楚PAAS和SAAS是什么就花了我一些时间。

因为疫情的原因,2月1日到2月9日那一周,估计大家都是在家里呆着的吧,再加上后面的延期,又是一周的在家办公,所以我经历了2周的在家自我隔离办公,在这次职业转换最初开始的时候,这有好也有坏。好处是,让我自己对于远程办公有了深刻的认识,坏处是要面对一个人在家办公的封闭环境带来的慵懒、抑郁,心情不好免疫力也会有波动。还有很重要的就是缺少运动,所以明天早上开始恢复晨练。

今天第一次发内容,只说这一场虚惊就太无聊了,还是跟大家再聊多几句我的新工作吧。

工作的推进比我预期中的还要更加挑战。

虽然我在春节期间作出了最后的决定之后,就开始了补课和热身,但上班第一天就开始要上直播,这个也太、太匪夷所思了。

2月17日是原定的正式上班的日子,结果因为公司的延期复工,又延到了周三就是2月19日,万万没想到,上班的第一天就被抓去上直播介绍产品的应用场景。我是职场老司机,但也真是心惊肉跳啊。没有直播环境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做老师的朋友们这段时间被拉去开直播课的时候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可以克服,但是内容的部分我就要哭了。要讲视频会议系统在汽车行业4S店系统里的应用,

我的天呐(这里就必须是小岳岳的版本了),人生真的第一次遇到如此程度的撵鸭子上架。幸好之前有过给车联网行业的朋友做顾问的经历,对汽车行业有点点接触和了解,加上断断续续的顾问服务和几次大跨度的转行积累的一些底层认识,我斗胆应了这个差事。

平生第一次做直播,只有10分钟,但却是个巨大的跨越。

我的直播部分不是整个活动的重头,但是是压轴的一个。看着前面的直播达人们侃侃而谈,我说是在学习,但是心里的忐忑已经让我有点如坐针毡了。直到我被切进直播画面的前5分钟,我还又预演了一次。10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没有搞砸,但是我自己知道,非常的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自己对内容的掌握还不够娴熟,以及第一次直播带来的心里紧张。因为你很难像线下分享那样及时感受到观看者的反应。文字互动是主要的反馈来源,但是你又不能盯着看文字消息,除非你对内容信手拈来、了然于胸、脱口而出,臣妾现在真的是没做到啊。偶尔看一眼左下角的消息框里跳出的调侃和接连不断的退出,你说你慌不慌。这次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硬着头皮上了。

看回放时,我专门找出来这个当时差点把我噎住的瞬间,记录下来。

这次跳槽,疫情与我相伴

调侃不可怕,跟后面的组队退出连在一起看就是恐怖画面了

看起来这个直播可能会按照汽车品牌来分组,要搞一阵子,到今天下午,我已经参与了四场了。今天的已经好很多了,这个让我想起来第一次参加网球比赛的经历,所有的第一次都有共同的一个意义,那就是突破。

我写自媒体也是一样,我立了日更的flag,看看这次的挑战我能否实现突破。没有人知道我在码这篇文字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么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23:59分发出的待审核稿件又被我撤回了。

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名曰“龙头节”。本想百般争取在当天天发出自己的第一篇自媒体稿件,更加有意义,现在已经是25日的凌晨了,看起来,其实老天的意思是你今天一分钟都不能闲着。太晚了,不能再改了,早上还要起来运动,就到这里了吧。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我属牛,所以今天理所应当该是一个我需要认真干活的日子吧

明天见!

日更正式开始了!

附后续日更计划:

周一至周五--运营和市场工作心得

周六、周日--教育,运动与生活,生命科学相关杂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