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史記》刪節的十《表》八《書》,究竟講了一些什麼內容?

大家知道,“二十四史”是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而《史記》則是開創性的第一部。但是,如果因此說《史記》僅僅是“紀傳體”,則又不夠全面。我們注意到,《史記》其實除了十二篇《本紀》、三十篇《世家》、七十二篇《列傳》外,還有十篇《表》和八篇《書》。這十《表》八《書》位於《本紀》之後,《世家》《列傳》之前,顯然不能視為人物傳記的附錄,而是與《本紀》一併作為帝王政治的篇章,故有人也主張稱《史記》為“紀傳志表體”。

那麼《表》和《書》究竟講的是什麼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十《表》八《書》篇目。十《表》,包括《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秦楚之際月表》《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間侯者年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及《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位於《史記》卷十三到卷二十二。八《書》包括《禮書》《樂書》《律書》《曆書》《天官書》《封禪書》《河渠書》及《平準書》,位於《史記》卷二十三到卷三十。

市面上《史記》刪節的十《表》八《書》,究竟講了一些什麼內容?

大家都知道,太史公作《史記》的目標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注意到以往舊史體裁,如《春秋》《尚書》《國語》《世本》等都存在不足,所以希望能夠將各種體裁改造匯聚,重鑄成一部囊括古今的大百科全書。在這樣思想的指導下,於是就有了以人事為核心的《本紀》《世家》《列傳》,同時又有了以時間為中心的《表》,與以制度為重點的《書》。這五種篇章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互為補充、互相依存。

關於《表》《書》的重要性,古人早就注意到。唐人司馬貞《史記索隱》就說“謂事微而不著,須表明也,故言表也”,又說“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此之八書,記國家大體。”唐人劉知幾《史通》也概括說:“《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書)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此其所以為長也。”十《表》八《書》的架構的歷史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非常超前。

1949年,日後成為法國年鑑學派第二代領導人的布羅代爾發表了博士論文《地中海與腓力二世的地中海世界》,成為年鑑學派的經典著作。在論文中,布羅代爾將地中海的歷史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長時段”,即人與環境的歷史,側重於“地理時間”;第二部分寫的是“中時段”,即人類社會的歷史,側重於“社會時間”,第三部分寫的是“短時段”,即事件的歷史,側重於“個別時間”。將三者結合起來,才能揭示整個地區或時代的歷史。

市面上《史記》刪節的十《表》八《書》,究竟講了一些什麼內容?

在作者看來,其中“中長時段”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區分現代史學與傳統史學的標準。而從十《表》八《書》來看,實際上太史公就具備了一定的“年鑑學派”觀念。

從十《表》的名稱看,太史公並非簡單記錄上古至今發生的大事,而是先對歷史時代進行分期,然後再根據不同的歷史分期,採用不同的表格形式書寫。其中有的是帝王表、有的是年份表、有的又是月份表……從八《書》的名稱看,太史公的眼界也已遠遠超越短時期的政治事件,而放在更長遠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去看待歷史。遺憾的是,《表》和《書》的體例,卻並未被後來的正史全部繼承。

班固作《漢書》倒是承襲了《史記》的《表》《書》體裁,並將《書》改為《志》,比較有創意的是增加《天文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四篇,最終確定為八《書》十《志》。因為《史記》的十《表》八《書》原本均有一定缺損,所以不妨將《漢書》的八《書》十《志》與之對照閱讀,也是掌握這種“冷門絕學”的有效途徑。

市面上《史記》刪節的十《表》八《書》,究竟講了一些什麼內容?

今天市面上的《史記》讀本,除了中華書局的“二十四史點校本”外,其它《史記》版本的文本大多都省略了十《表》表格;至於普及性的解說讀物,則往往更是對《表》《書》的內容避而不談。這樣的《史記》實際上是不完整的《史記》,不利於讀者從整體把握《史記》的內涵與精髓。下文我們就分別介紹一下,十《表》八《書》的主要說了一些什麼,對於《本紀》《世家》《列傳》有什麼補充作用。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澎湃歷史專欄作者,網易歷史專欄作者,百度ta說合作作者,全歷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實體書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同舟共進》《北京晚報》《瘋狂閱讀》《醒獅國學》《百家講壇》《威海晚報》等報刊雜誌及自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