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的“肥”和朱元璋的“醜”,我們對古人的長相有誤解吧?

說起楊貴妃,你第一印象肯定是她很胖,環肥燕瘦嘛。說起朱元璋,你也許覺得他很醜,那張著名的豬腰子臉畫像,不就是明證嗎?這個問題,還真值得嘮嘮。

楊貴妃的“肥”和朱元璋的“醜”,我們對古人的長相有誤解吧?

楊貴妃

公元1072年,杭州通判蘇軾收到了朋友的求助,求一首詩。蘇軾瞭解到,朋友孫覺建了一座“墨妙亭”,收集了不少碑帖。這是好事兒啊,蘇軾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首藝術類評論詩《孫莘老求墨妙亭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於是,流傳千古的“環肥燕瘦”就這麼出現了,“肥”這個字從此扣在了楊貴妃的身上。

實際上,單單從這首詩上也能看出來,蘇軾的意思很明顯:杜甫覺得書法要看中“瘦硬”,我覺得不太對,書法無論“短長肥瘦”都各有姿態,比如楊玉環和趙飛燕,誰敢說她倆不是美女!

所以,蘇軾沒有說楊貴妃“肥”,他是形容書法的。

當然,關於楊貴妃的“肥”,已經波及到了整個唐朝,以至於“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非常盛行。很可惜,這個觀點非常值得商榷。

史學界目前大致把唐朝分為四個階段,即初唐、盛唐、中唐,以及晚唐。除了盛唐之外,其他幾個時期,都明顯不是“以胖為美”。我們可以從詩人的筆下,找到明確的證據。比如初唐詩人劉希夷的詩中有“願作輕羅著細腰”,中唐元稹有“腰身瘦小歌圓緊”,晚唐方幹也有“舞柳細腰隨拍輕”的詩句。當然,這類詩詞還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舉例子了。


問題就出在盛唐,人們認為楊貴妃胖,所以推導出盛唐以胖為美;又發現一些藝術作品中的胖女子,反推出那個時代以胖為美,所以楊貴妃一定是胖的。但是,問題沒這麼簡單。

楊貴妃的“肥”和朱元璋的“醜”,我們對古人的長相有誤解吧?

《搗練圖》局部

《開元天寶遺事》中說:“貴妃素有肉。”有肉?那不就是胖嘛。但是,這本書的作者王仁裕是五代人,記錄的是傳說逸聞,他沒見過楊貴妃,也是聽的“小道消息”。

網上流傳的唐代仕女圖呢?比如你看看《搗練圖》和《簪花仕女圖》,那可都是清清楚楚的胖女孩啊!確實,張萱和周昉筆下的盛唐女子,都有些胖——但是,畫家僅僅是記錄了這些生活富足的仕女形象,沒說她們是美女啊!

也就是說,唐代的胖女孩確實有不少,但並不意味著你胖就是美。陝師大歷史系王雙懷教授也曾經公開表示:“在唐人的心目中,美人是胖子嗎?或者說只有胖子是美人嗎?從相關資料看,不是。唐人不是以胖為美,這實際上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唐人選美的標準,實際上就是胖瘦適中。”

盛唐詩人杜甫的《麗人行》中有:“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看到沒,美女是要“骨肉勻”,身材均勻才行的。不僅如此,唐玄宗為太子們選妃的時候,派高力士到民間尋找“細長白皙者”,不也是明顯告訴我們“又高又白”才是美?難道唐玄宗自己霸佔著“胖美人”楊貴妃,偏偏給兒子都挑瘦高個?所以不能把“美”和“胖”聯繫到一起。


當然,回到楊貴妃這裡,蘇軾不僅沒寫“環肥燕瘦”這個詞,也根本沒見過楊貴妃的真容。我們要找一些那個時代的人,可能見過楊貴妃的人,看看他們的評價。

楊貴妃的“肥”和朱元璋的“醜”,我們對古人的長相有誤解吧?

《妖貓傳》中的楊貴妃

《新唐書》中對楊貴妃的評價是“豐豔”,不是“肥”。親眼見過楊貴妃的李白,寫了那著名的三首《清平調》,沒有一個字和“胖”有關係。之後白居易的《長恨歌》,也沒說楊貴妃胖……

也許盛唐有一段時間,貴族女子普遍有些發福,但這不代表她們在當時都算是美女。而著名的楊貴妃,十有八九是不胖的,應該是身材勻稱的。

這其中,唐代的繪畫確實有一定的“誤導”作用,北宋官方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中,已經對善於畫“胖胖的”仕女圖的周昉進行了評論,明指周昉的特點是“兼得精神姿制”,並非“形似”。至於為什麼周昉喜歡這麼畫,《宣和畫譜》的解釋是:“此無他,昉貴遊子弟,多見貴而美者,故以豐厚為體。而又關中婦人,纖弱者為少。”嗯,見的貴族胖女孩多了,所以喜歡這麼畫……


文學和藝術作品,是帶有一定誇張性的。另外,古人對於美醜、正邪、貴賤的認識,也會表現在藝術作品中,進而影響現代人的認識。

楊貴妃的“肥”和朱元璋的“醜”,我們對古人的長相有誤解吧?

《邪不壓正》劇照

2018年的《邪不壓正》中,廖凡飾演的朱潛龍與朱元璋的畫像一對比,樂壞了所有觀眾。這張大豬腰子臉,辨識度太高了,難道朱元璋真的長成這樣?

確實,目前流傳的朱元璋畫像中,有為數不少的“異象畫”,也有面容正常的形象。也就是說,朱元璋同時存在兩種形象。關於朱元璋畫像的專家研究非常多,這裡我們就不詳細介紹,僅僅從一些文獻記載,簡單找找答案。

先從《明史·太祖本紀》入手,其中對朱元璋長相的記載是這樣的:“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明人何喬遠在《名山藏》中也描述朱元璋:“鳳目龍姿,聲如洪鐘,奇骨貫頂。”

什麼是“奇骨貫頂”呢?用相學來解釋的話,大概就是頭骨方正飽滿,大而威嚴,有帝王之相。豬腰子臉的形象,肯定算不上“奇骨貫頂”。

明朝鄧士龍編撰的《國朝典故》中收錄《蓬軒類記》有記載:“高皇嘗集畫工傳寫御容……又聞蘇州天王堂一土地神像,洪武中國工所塑。永樂初有閻百戶者,除至蘇州衛,偶見之,拜且泣。人問故,雲在高皇左右日久,稔識天顏,此像蓋逼真已。 ”

見過朱元璋真面目的並不多,這位曾在朱元璋身邊的人看到洪武年所塑的土地神廟,說非常像朱元璋的真容——土地神一般正襟危坐,面目端莊,不然百姓早就議論紛紛了。所以可見,朱元璋的長相應該是正常的。

另外,明嘉靖年間張瀚在《松窗夢語》中表示,自己親眼見過皇宮中朱元璋的真實畫像:“餘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髯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

這裡有兩個關鍵信息,一是宮中收藏的朱元璋真容,確實沒這麼長相怪異。第二,至少在嘉靖年間,民間已經有了朱元璋的“奇異之象”。


這麼醜的畫像,在嘉靖年間就有了,難道畫畫的人、收藏的人、傳看的人,不怕因為“大不敬”而被滿門抄斬嗎?不害怕的原因只能有一個:這事兒在當時不違法。

楊貴妃的“肥”和朱元璋的“醜”,我們對古人的長相有誤解吧?

朱元璋晚年像

朱元璋真實形象之所以有疑問,和他自身有很大關係。文獻記載,朱元璋找畫工為自己畫像,並不喜歡“筆意逼真者”,因為他不想讓太多人知道他的長相。明人談遷《棗林雜俎》中解釋說:“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識其貌,所賜諸王侯御容一,蓋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廟。”也就是說,朱元璋往外公佈的畫像,都是“疑像”,他害怕立國未穩,自己的樣子被人知道比較危險。

當然,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要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當皇帝。歷朝歷代的皇帝,無不宣傳自己受命於天,是命中註定的統治者。尤其是那些改朝換代的皇帝,在這一點上尤其重視。他們會在自己的出生上“做文章”,比如有風雨雷電、紫氣紅光的之類的異象。如《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的母親就在睡覺時夢到了神仙,而且在雷電之夜身上趴了一條龍……

朱元璋當然也不例外,《明史·太祖本紀》中,朱元璋的母親也是做夢得到了神仙給的藥丸,生朱元璋的時候,“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

,也算是剛出生就帶來了“神蹟”。

這種神蹟自然也要表現在樣貌上,劉邦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一般人長不出來吧?所以,朱元璋長相怪異一點,只能證明人家是帝王之命,相貌奇特很正常。

民間老百姓對皇帝的長相自然不清楚,所以充滿了神秘感。這種“異象”就是一種崇拜心理、神秘心理,朱元璋及他的後代子孫也樂於見到民間崇拜,根本沒有必要糾正。但是,流傳到現在,由於審美觀的變化,曾經神秘的帝王之相,變成了“醜”。

所以,不管是楊貴妃的“肥”,還是朱元璋的“醜”,都是我們以現代觀點看待古人,所造成的一種誤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