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收益率低,流動性差?真是你以為的那樣嗎......

回顧前面分享過的文章 和 ,我們知道,保險工具可分為“壽險、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年金險”5大類,且在挑選保險產品之前,優先看產品條款。

一直以來,在為大家做保障規劃的時候,很多夥伴會問“保險產品收益率很低呀”“流動性不靈活呀”......大家是不是還是有共同的疑問呢?

對的,保險,作為一種金融投資工具,大家在做出投資決策前,離不開從“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來選擇產品。由於每一種金融工具有它天然的屬性,且是有別於其它工具,為此,<strong>第一個結論是:沒有一種金融工具可以完全兼顧“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

此外,我們知道,一個人是否健康、茁壯成長,其實除了日常運動外,還是需要日常飲食的均衡搭配。那麼,我們的財富是否健康,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發揮不同工具的特質和功能,為我所用。為此,<strong>第二個結論是:財富的健康增長,只能依靠不同的金融工具,進行“資產配置”(如下圖)。

保險收益率低,流動性差?真是你以為的那樣嗎......

迴歸“保險”工具本身,從“家庭理財金字塔”中,我們發現,它的特性是屬於<strong>“安全性”資產範疇,它的功能是<strong>在於“保障”不在於“追逐利益”、<strong>在於長期的“風險管理”而不在於短期的“隨時變現”。明確這兩點之後,關於“保險的收益率低、流動性差”的問題,應該可以有答案了


TIPS 1:保險,收益太低?——請回歸:配置保險的“特性”

<strong>從投資增值方面選擇保險產品——如:萬能投資險(投資型),側重萬能賬戶投資收益,有保底收益2.5%或3%或3.5%,每月會在官網公佈結算利率(如華夏保險6%左右、和諧健康4.8%左右),而附帶的意外或身故保障額度低。<strong>在降息的浪潮中,鎖定安全的、固定利率的資產,<strong>年金險也許是值得考慮的。

保險收益率低,流動性差?真是你以為的那樣嗎......

自制工具:一年期存款VS普通理財產品VS股票VS年金險

<strong>從風險保障方面選擇保險產品——人身保險(保障型),它是一種對未知的人身風險進行提前轉嫁的工具,具有槓桿效應(即在不影響我們當前生活品質的情況下,用一定比例資金去撬動當風險突發時我們還來不及準備的資金),小金額+大保障,因此,<strong>其保障價值是無法用收益率來簡單衡量的。如果非要量化的話,也許在投保併成功承保之後就剛好遇見了“萬一”,也許這是最大的收益了吧~~


TIPS 2:保險,流動性太差?——請回歸:配置保險的“初衷”

我們知道,保險的本源是為了轉嫁人生各階段的風險,也是為了通過分散風險後從而獲得內心更坦然、更舒適的生活。那麼,除了萬能險(投資型)偏理財性質外,其它的人身類保險乃側重保障為主。萬能險,期限一般為5年;人身保障型保險,期限從1天到終身不等。

<strong> 迴歸配置保障的初衷,倘若是<strong>基於保障為目的的,那麼<strong>保障的期限可以足夠長,<strong>是不是我們最希望的目的呢?

如果無可奈何真的會提前動用到“保險”的錢,那麼,在產品滿期前,需要<strong>提前解約的,可通過<strong>“退保”或“減額交清”或“保單貸款”等方式進行。採取哪一種方式解約,需以合同條款為限。為此,在這個意義上說,<strong>保險產品也是具有“流動性”的:

如果“完全不想要”了,則可以選擇“退保”

如果“暫時要用一部分錢而還想要保障”,並不介意“保障額度降低”的,則可以選擇“減額交清”

如果“希望保障不變,但想要盤活資金”的,並不介意“貸款利息”

的,則可以選擇“保單貸款”

哪一種方式的“流動性”更好,需要因人而異。保險產品雖然具有“流動性”,但是,一旦選擇退出,有幾個注意事項需要留意:

(1)保障功能會隨之變化;

(2)可退回多少金額,取決於“現金價值”(如有)、“退保時間”(如有)、“退保費”(如有)等;

(3)如果解約的是人身保障方面的保險,隨著身體健康狀況及年齡的增長,<strong>未來再次投保有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保險收益率低,流動性差?真是你以為的那樣嗎......

寫在篇後,小結一下:

配置保險前,需要先自己清楚“希望通過保險解決什麼問題”看重保險產品的哪個“特性”,再由專業人士根據家庭需求缺口定製相應的方案

選擇保險工具,是為了把“未知的”“不確定的”可能會給自己或家庭的經濟帶來損失的“人生風險”通過保險工具來轉嫁和確定下來,從而引領家庭之舟在人生的風浪中更加安心馳騁,讓未來生活更美好。

<strong> 最後的結論是:保險,收益太低?請回歸:配置保險的“特性”;保險,流動性太差?請回歸:配置保險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