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城市群,需要世界級“想象力”

​“長三角一體化”在今年兩會上引來熱議,並不是偶然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新戰略、新路徑、新舉措正在形成。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尤其是沿海北有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南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說明我國沿海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的“T”形佈局更加強化。而長三角不僅是其中的一枚“箭頭”,更可以與南北遙相呼應,推動形成沿海南、北、中“三箭齊發”之勢,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形成新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


世界級城市群,需要世界級“想象力”

綜觀全球,城市群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模式。作為五大“世界級城市群”,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國倫敦—利物浦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都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對照,我國的城市群發展不僅刻不容緩,而且更應該全力打造舉世聞名的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當然首當其衝。

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範圍內具有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以一個巨型城市為中心,幾個特大城市為支撐,藉助於現代化的交通和信息通達性,密切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繫,共同形成高度同城化、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對照這些,就知道長三角躋身“世界級城市群”是何等必要,又何等具有條件——這是中國區域一體化發展起步最早、基礎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區,更是經濟質量好、經濟規模大、內在潛質佳、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經濟核心區,是我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區域。


但與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相對標,長三角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要形成區域經濟共同體,並最終形成社會經濟資源配置自然流向的、垂直分工與水平分工並存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內各成員主體的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其基本標誌是: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一體化、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一體化、產業結構和產業佈局一體化、城市體系和城市佈局一體化、經濟運行和管理機制一體化,以及制度構架和政策措施一體化。這些“一體化”,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包郵區”概念,而需要內在的、機理性的高度融合,當然也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平臺、機遇,突破各種慣性和束縛。


例如,可以通過深化自貿區先行先試,探索自由貿易港試驗,更好地輻射帶動長三角發展。可以推動三省一市產權交易所深度聯手,通過相互持股,形成一體化的產權市場。可以共同組建長三角聯合科技銀行、聯合創投基金、科創聯盟等,支撐長三角創新轉型。可以在上海產業園區與長三角各地園區合作的基礎上,在滬蘇浙鄰界區域探索設立長三角聯合發展園區,進行“捆綁式”共建共享。也可以採取重組兼併的手段,在長三角聯合組建若干個港口和機場股份公司,促進港口和航空的合作聯動。

再如,三省一市可以聯合打造“四條走廊”:第一條,G60科技創新走廊。從上海浦東的張江開始,經過閔行、松江、金山,與浙江的嘉興、杭州對接,形成科創資源集聚、科創人才彙集、科創平臺多元、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的整體態勢。第二條,G50綠色發展走廊。從上海大虹橋、青浦,經江蘇吳江、浙江湖州,一直延伸到皖南地區,發展綠色休閒產業,建設特色小鎮,成為“兩山”理論的實踐示範區。第三條,G42高端智能製造走廊。從上海普陀、嘉定、江蘇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一直延伸到安徽,與長江經濟帶以及皖江經濟帶相銜接,著力發展高端製造和智能製造。第四條,臨海臨港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廊。從浙江溫州、台州、舟山、寧波,經上海到江蘇南通、鹽城、連雲港,結合沿海鐵路和上海組合港建設,以及海洋強國戰略,輻射南北,建設成為一條重要的沿海發展軸。


世界級城市群,需要世界級“想象力”


對長三角而言,這樣的新路,都不妨闖一闖。今天要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除了國家層面給以必要的支持之外,三省一市恐怕更需要發揮出世界級的想象力和協同力,“以點帶面,以線連接”。(作者張兆安,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