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才能理髮?一場疫情,改變了多少男人的形象

我現在就想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理髮?

這恐怕是許多男士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疫情發展到今天,少說也一個月有餘了,大街小巷的理髮店,依然沒有開門營業的跡象。看著每天一點點長長的頭髮,從開始自我安慰的忍一忍吧,到今天的快忍無可忍,頭髮時不我待,掩住了耳朵,掩住了眼睛,從以前的短髮利索髮型,變得如今不修邊幅的長髮男,這叫我情以何堪?

自己買工具理髮,可是大多數人,還沒有這個本事;讓家人幫忙,又擔心理得醜陋,自己出不了門?這個愁,如何了得?


什麼時候才能理髮?一場疫情,改變了多少男人的形象



一、理髮的起源

說起頭髮,有這麼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國古時候,認為身體的一切都來自於父母,不能受到一點傷害。所以,我國古代男子,開始都是不理髮的,都是像女子一般,把頭髮高高束起,形成一個丸子頭,或者長髮披肩。男子成年加冠,所 謂“男子二十而冠”;女子長大後用簪束頂, 所謂“女子十五而笄”。

但是雖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若是一直不打理,很容易生蝨子,也影響形象,所以古人一般會做簡單的清理,這也是理髮最早的雛形。

具體時間,最早可追溯到秦朝時期,有詩《詩經·小雅·采綠》為證:終朝采綠,不盈一匊,予發曲局,薄言歸沭。這句詩的意思就是外出采綠,頭髮有點亂了,要回家好好梳洗打理。


什麼時候才能理髮?一場疫情,改變了多少男人的形象



到了漢代的時候,首次出現削髮為生的工匠。南北朝的時候,開始有一些貴族的公子哥,生活上很講究,開始了削髮削麵。據史料記載到了宋代,這一技藝就比較成熟了,並逐漸發展成一門技藝,成為了一門行業,但是不叫理髮,而是“待詔”。

一直到宋代,才有了理髮一詞,詩人朱熹在對《詩·周頌·良耕》作的註釋裡說:其比如櫛,櫛,理髮是也。時間到了明元時期,人們理髮變得很普遍了。

1.古人是怎麼理髮的。

古人理髮並不是像我們現在,有這麼多的髮型可選擇,什麼寸頭、中長髮、背頭。一般也就是像現在女子一樣,稍稍把頭髮剪短些而已。

到了清代,清軍入關奪取了政權,滿洲人為了加強統治,頒佈了“削髮令”,規定所有男子,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男人們被逼無奈,變成了咱們時常在有關清代的電視劇裡,看到的腦袋光光的,後面有個長長辮子的形象了。


什麼時候才能理髮?一場疫情,改變了多少男人的形象



後來,辛亥革命爆發,人們紛紛拿起剪子,剪短了身後那根長長的辮子,留起了短髮。表示與舊社會徹底決裂。從這一刻起,理髮開始了飛速發展,逐漸有了美髮之說。

2.發生戰爭怎麼理髮?

看過戰爭片《淮海大戰》中,都熟知有這樣一個場景:士兵上戰場之前,都要剃光頭。這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一、部隊是高度集中、紀律嚴明的團隊,剃光頭是統一行為;二是為了表明一種視死如歸的決心;三是如果在戰鬥中受傷,救治的需要。四是一旦打起仗來,一兩個月不理髮是常事。要不還打著仗呢,你說請假理髮去,可能嗎?



什麼時候才能理髮?一場疫情,改變了多少男人的形象



二、疫情還沒結束,如何解決人們的理髮問題?

有人說,疫情再不結束,理髮店再不開門,我的長髮都要飄飄了,都要扎小辮子了

從年前1月21日開始算起,到今天的23號,最短的時間,也有一個月沒有理髮了。確實,如果理髮店一個星期後,還是不開門,會有更多的男士著急上火了。


什麼時候才能理髮?一場疫情,改變了多少男人的形象



1.可以嘗試讓家人幫忙。做出這樣的決定,適合抗壓能力比較強的男士。家人理髮理得好壞,都能從容接受,泰然處之。對於抗壓能力不強又急於理髮的男士來說,好像有點殘忍,但是沒辦法,疫情當道,且不說理髮店不營業,就是開門,有幾個敢去的?與其這樣,還不如讓自己的家裡人,幫忙理髮。

如果家人發揮超常,悟性較好,那自然萬事大吉。如果發揮失常,頭上多一塊或少一塊頭髮,索性理成光頭。這樣既不擔心,理不好看,也不至於多難看,人肯定比蓬頭顏掩面的精神多了。總之還省錢了,也讓家裡人練習下理髮的手藝,以後練習好了,還省錢了呢,何樂而不為呢?

2.預約理髮。現在,已經有少量的理髮店開門了,我個人的意見是,去的時候,最好提前打電話預約,並且要選擇大點、有實力的理髮店,貴點不重要,安全第一。最好全程佩戴口罩,自帶毛巾、圍裙,或者只理髮,回家再洗。以免被公用的用具感染。


什麼時候才能理髮?一場疫情,改變了多少男人的形象



3.政府可出面組織義務理髮隊。如果當地政府或街道辦事處,能召集一些健康的理髮志願者,義務或略貴於平常收費,為需要的居民理髮,是再好不過了。控制好場地,人員密度,及用具衛生,做到一人一消毒,我想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方法,肯定會受到居民的歡迎。

若是這些方法,你都不想嘗試,我估計你只有一種選擇了,那就是學古人束髮在肩,或像女子一樣,找個紅頭繩,我給喜兒把頭髮紮起來。要不就是,你就把頭髮瘋長成一朵花,待到疫情後,你花開後百花殺。

疫情之戰,不會太久。相信不久的一天,中華大地必定“紙船明燭照天燒”,送走新型肺炎這個瘟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