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區: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1月24日,河北省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疫情突如其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無數人逆向而行、義無反顧。從城市到鄉村,從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到廣大人民群眾,海港區上下眾志成城、同心協力戰疫情,展現了海港速度與海港精神,凝聚了海港力量和海港智慧。

有一種速度源於責任

關鍵時刻“跟我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區委區政府迅速行動,出臺一系列措施構築起抗擊疫情的嚴密防線。

“堅決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將防控工作紮紮實實落實到位,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區委區政府先後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黨組會、防控領導小組會、電視電話會、專題調度會等會議並現場檢查調度50餘次。成立由區委書記樊海濤,區委副書記、區長貟欣昇任組長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防控領導小組下設的綜合協調、消殺、流調等10個工作組分工合作。各鎮街、村居的排查、值守等各項工作也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從大型文藝展演的取消到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關停,從聯防聯控工作的開展到社區、村的封閉式管理,措施在不斷升級,區委區政府牢牢掌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主動權,迅速的行動和嚴格的管控彰顯了對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與抗擊疫情的決心。

抗擊疫情,就是要與時間賽跑。那些挺身而出、逆向而行的身影,在這個寒冷冬日令人格外溫暖。

海港醫療集團黨委發出徵集防控工作志願者的倡議書,號召全體黨員幹部、青年骨幹,主動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去。一天之內,海港醫療集團志願者報名人數達到488人。

海港公安分局1000多名幹警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條不紊地開展社會治安管控,火車站、高速口查控,重點人員篩查,網絡秩序維護等工作。

51個市直部門派出1325名在職工作人員,充實到海港區8個街道的166個社區,提升了海港區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效能。

全區1萬多名黨員幹部和志願者投入到社區、農村、車站、高速出口的防控工作中去,為疫情防控工作築起最堅強的堡壘。

為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海港區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拉網式集中排查,一週時間就完成了首輪110萬人的排查;此外,對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僅僅3天,完成全區715個小區的封閉作業。

危難關頭方顯黨員本色。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區黨員幹部身體力行,衝鋒在前,黨徽在疫情防控主戰場閃耀,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身為共產黨員,平常時候要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要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要豁得出來!”海港鎮黨委書記王立彬說。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月30日,正月初六,凌晨一點,海港鎮兩名重點返鄉人員需被送至觀察點,當得知有救護車但沒有司機時,王立彬站出來:“我是汽車兵出身,駕駛證是A本,可以駕駛救護車!”

“現如今疫情如虎,我豈能在家賦閒。我雖年過花甲,但我是共產黨員。我能義務為小區消毒,也可在各路口站崗值班。”今年65歲的張志民是東環路街道東方明珠城第一社區的一名黨員,拿著請戰書參加抗擊疫情工作,張志民是社區裡頭一個。

整個春節假期都沒能回家,平均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一天三頓吃盒飯、方便麵,區疾控中心消殺科科長李立峰是疫情防控期間忙碌的一員。同為“疾控人”的妻子也請願到了一線,夫妻二人並肩作戰。

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處的44名70後黨員自願組成防控疫情突擊隊,鄭重向局機關黨委請戰: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隨時聽從黨組織的安排調遣,時刻準備衝鋒到防控第一線,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

還有退伍不褪色的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海濱辦中隊中隊長付巍;不計個人得失的房莊村黨支部書記、老君頂景區總經理房文平……一句句樸實話語,一個個鮮紅手印、一顆顆赤子初心,這個名單實在太長,疫情面前,他們第一時間挺身而出,化身為逆行的戰士,用行動踐行初心與使命,用擔當生動詮釋了海港精神的內涵。

有一種力量叫做堅守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為阻斷疫情,無數黨員幹部、群眾自發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在社區、在農村、在車站、在高速出口……築起一道道安全防線。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一場全民戰“疫”已經打響。

2月5日晚上,石門寨西上莊坨村黨支部書記李永澤和往常一樣,開始了夜間的值守工作。冬日寒風凜冽,戴著口罩,臉頰依然被吹得生疼;身上厚厚的棉衣瞬間就被打透……從大年初三晚上開始,他和其他4名村兩委班子成員以及3名志願者在村口輪流值守。“守護村民的健康安全是我的責任,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李永澤說。

發放明白紙、用大喇叭普及防控知識,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排查返鄉人員、監督和服務居家隔離人員……鎮街、村居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無數鎮街村居幹部和志願者共同築起了防控疫情的堅強堡壘。

在北環路街道,市直、區直單位幹部職工組成了400餘人的“防控疫情助攻隊”,積極投身到北環路街道10個社區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他們協助街道做好小區封閉管理值守、人員摸排、政策宣傳等工作,為街道開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增添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目前,近7000名市直、區直單位幹部下沉一線,不論職位高低,都自覺服從各街道的調度安排,主動擔當,讓一線的防控戰力更加充足。

“各位隊員,我們要一起組成‘健康守衛’防疫隊,大家自願報名啊。”西港路街道在水一方藝術團團長耿淑琴在群裡發佈了徵集疫情防控志願者通告,不到1天的時間,42個隊員7班輪崗的排班表就發到了社區黨委書記費立美的手中。他們之中最大的78歲,最小的56歲。有的腳骨折尚未痊癒、有的夫妻共同上崗、有的家中有需要照顧的病人,但是他們卻沒有一人掉隊或提條件,全部自備口罩、手套,在報完名的當天下午就加入了“戰鬥”。

在水一方的這支“健康守衛”防疫隊只是如今活躍在一線的我區眾多志願者的代表和縮影。首府社區先鋒裡小區平均年齡69歲的“先鋒”防疫志願隊伍、海陽鎮鯉泮莊村疫情防控檢查點上值守的70歲退伍軍人武作猛……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廣大人民群眾成為這場戰“疫”最強的後盾。

大疫當前,大愛湧動。愛心企業家黃浡峻通過多方籌措,向區防控辦捐贈共計5萬餘元物資,包括口罩500餘個、消毒液1.5噸;河東街道轄區內經營戶閆娜把自己店裡的口罩、酒精、84消毒液免費分發給轄區居民;菜商王建華從大年初三開始,每週堅持為20個醫護人員家庭免費供應蔬菜;元宵節,南山社區82歲的老黨員劉桂林為堅守防疫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送去了愛心湯圓和水果……

積沙成塔,握指成拳。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凝聚起了海港力量,也匯聚成了打贏這場阻擊戰的強大合力。“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是所有在這場戰役中的“逆行者”和“堅守者”的心聲。

有一種智慧凝聚信心

“我們在一起,打贏這一仗”

這是一場人民戰爭,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從“零見面網上辦”的行政審批服務到為村民“代購”的村幹部,從條幅、大喇叭到自編自演的快板、歌曲,從每張居民手裡的通行證到電梯間的牙籤、保鮮膜……這些“金點子”“土辦法”讓我們感受著集體的智慧,感受到全民行動的溫暖與力量。

宣傳部門將“土辦法”與新媒體相結合,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向所有鎮、街道、園區下發了明白紙和《致居民的一封信》,組織各村、社區通過大喇叭、電子屏、廣播車等全天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和政策解讀。報紙、電視、電臺、微信……都成為宣傳疫情防控的強大陣地,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北環路街道建新里社區為了方便疫情管控,在原有的紙質出入證基礎上創新方式,實行居民“掃碼”登記。轄區居民只需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錄入相關個人信息、上傳本人真實相片,便可生成小區電子出入證。每次出入小區,僅需出示手機上的電子出入證即可。既讓人員快速便捷進出,又減少了聚集接觸交叉感染的風險。

近日,杜莊鎮甘莊村村支委、婦聯主任甘鳳麗做起了“代購”。原來,甘莊村從2月6日開始實行封閉管理,為了嚴格管理的同時不影響村民生活,微信群就成了黨支部給村民代購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渠道。誰家需要買藥、誰家需要買菜,只要在群裡喊一聲,全部由村幹部代勞。2月8日一天,甘鳳麗就給60多戶村民買回了土豆、洋蔥等300公斤蔬菜。非常時期想非常辦法,村幹部成了村民的守護者和貼心人。

除此之外,御品星城社區博賢院A區創新使用牙籤摁電梯,避免病毒接觸性傳播;不少老舊小區開始為居民辦理專門的出入證,掃二維碼即可登記領取;為防止廢棄口罩的二次汙染,不少地方開始出現了專門的垃圾箱……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區幹部群眾群策群力,把防控舉措抓到小處、落到實處,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我們與所有黨員一起共同打贏這場戰役,祝所有同志們健康平安。”老黨員高建平在給社區的信中寫下了最美的祝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