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也能“逆襲”,看春秋時期的小國吳國:吳王闔閭的稱霸之路

眾所周知,我國曆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說法。

“戰國七雄”分別為:秦、齊、楚、燕、趙、魏、韓,是無可爭議的。

再來說一下春秋時期。

春秋時代,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

據說是由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季、月記錄下來,一年分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

“春秋五霸”是哪幾個國家,就稍微有點爭議了。前後總共有六、七種說法,眾說紛紜。最通常的說法則有

兩種

一種說法是,《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另一種是說法是 《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今天我們就按照第二種說法,來聊一聊“春秋五霸”中的一霸,吳王闔閭。


屌絲也能“逆襲”,看春秋時期的小國吳國:吳王闔閭的稱霸之路

春秋時期諸侯國地圖


01、吳國起源

先說吳國的起源,吳國是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始祖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存在於長江下游地區(約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也叫勾吳、工吳、大吳、天吳、皇吳。

吳國國境位於今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國都前期位於梅里(今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今江蘇蘇州),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

問題來了,吳國相對春秋時期其他的霸主,晉國, 楚國,齊國來說,疆域弱小,吳國一個小小的國家,竟然也能成為霸主?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至今仍令人膜拜的“戰神”了,好了,不賣關子了,他就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

02、“戰神”孫武

孫武是春秋末年齊國樂安(今山東廣饒)人,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據史學家根據相關史料推算,他生活的年代大約大約與孔子(前551-479年)同時。一文一武兩大思想巨匠,居然生在同時代!奇哉~ 真可謂“時勢造英雄”!


屌絲也能“逆襲”,看春秋時期的小國吳國:吳王闔閭的稱霸之路

孫武影視形象

孫武出生於齊國軍事世家的田氏家族,就是後來的田氏代齊的那個家族。其祖先原是陳國的公子完,因避亂,公子完逃到齊國。齊桓公聞知其年輕有為,讓他擔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職。公子完在齊國定居後,因陳與田在古代音同意通,故又稱為田完。

田完的五世孫即是孫武的祖父田書。田書因伐莒(ju)立有戰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氏,食採守樂安,孫武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春秋時期社會動盪加劇、兼併戰爭激烈而頻繁的時代,也是各種學術、思想及流派興起、發展的時代,加之孫武軍事世家的出身,使得他從小就受到濃厚的軍事戰爭知識的薰陶,也受到各種進步的社會思潮的影響。

大約在公元前532年,齊國的貴族田、鮑、國、高四族之間發生了較大的矛盾及鬥爭。孫武是田氏的後裔,在貴族階層的家族鬥爭中,當然會站到田氏一邊。其他家族對田氏的危害和打擊,必然也危及孫武。面對這種複雜而險惡的形勢,孫武不願糾纏其中,做卿大夫之間傾軋鬥爭的犧牲品。因而產生了投奔他國,另謀出路的念頭。

大約在公元前518年,孫武離開了齊國,到了吳國。作為普通的雲遊之士,孫武在吳國避隱深居,一面澆園種地,一面潛心鑽研兵書,寫作兵書。同時他也在觀察吳國的政治形式,等待施展自己才華和抱負的時機,最終完成流傳千古的名作《孫子兵法》

03、不甘只當小弟,要當“大哥”的闔閭

當時吳國的君主是吳王僚,吳王宗室公子中,有一位名叫公子光的。公子光門下的門客有一個叫伍子胥的,兩位流亡異鄉又都是貴族之後的年輕人很快成了知心朋友。

從與伍子胥的交往中,孫武瞭解到公子光是一位具有卓越的才能與膽識、性格倔強,謀略過人的王公貴族,不禁對他產生了欽仰之情。

公元前515年,伍子胥得知公子光圖謀擊殺吳王僚後,便向公子光推薦了勇士專諸。在伍子胥、專諸的幫助下,公子光成功地策劃了刺殺吳王僚的行動而奪取了王位。

吳國起初是比較弱小的,但是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

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主。

國與國之間,為了爭當霸主的戰爭方興未艾。吳王闔閭也不例外。


屌絲也能“逆襲”,看春秋時期的小國吳國:吳王闔閭的稱霸之路

吳王闔閭在政權得到鞏固、國力不斷增強的形勢下,向外擴張自己的勢力以求稱霸一方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了。

伍子胥,是楚國大夫伍奢之子,名員,字子胥,春秋時吳國的大夫。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被殺,他逃亡經過宋、鄭等國進入吳國。

伍子胥之初奔吳,說吳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為僇於楚,欲自報其仇耳。未見其利。”於是伍員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專諸,見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

伍子胥剛逃至吳國時,向吳王僚陳說伐楚的益處。公子光說:“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所殺,他勸您伐楚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對吳國並無好處。”伍子胥這才明白公子光別有目的,子胥尋找到一位名叫專諸的勇士,介紹給公子光。光十分高興,才把子胥當做門下賓客對待。

吳王十分清楚,要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戰勝在當時已十分強大的楚國。為此,他十分渴求得到一位良將的輔助。

這時,伍子胥向他推薦了孫武。伍子胥在吳王面前極力稱讚孫武將是真正可以“折衝銷敵”的大將和人才,於是孫武終於出場了。

04、西破強楚

在發展生產、增強國力的同時,闔閭經常與孫武、伍子胥等人一起商議如何加強戰備,謀劃破楚大計。

孫武調整了吳國軍隊的編制,將吳軍改編成三軍,加強了陸戰奔襲的訓練,以適應戰爭的要求。

吳軍經過充分的準備,於公元前506年秋九月舉師伐楚。吳軍按孫武的既定線路,從淮河平原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千餘里,直奔漢水,威逼郢城。

途中,他得知囊瓦率軍貿然渡河決戰的消息後,就臨時改變了計劃,想率軍南下,以便搶在吳軍前面守備郢都。在雍澨地區,兩軍相遇。

雙方在這裡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吳軍士卒身陷死地,皆拼死作戰以求生;楚軍在沈尹戌的指揮下,也挺戟揮戈,浴血奮戰。雙方經過三場激烈的戰鬥,最終吳軍獲勝,楚軍主將沈尹戌陣亡,屬下大敗而逃。

雍澨一仗結束後,吳軍已基本消滅了楚軍的主力,攻陷郢都可以說是毫不費力的事了。十一月二十九日,闔閭、孫武、伍子胥率領吳軍攻陷了郢都。吳王終於實現了破楚入郢的夙願。

孫武指揮的這場破楚入郢之戰,歷史上亦稱之為“柏舉之戰”。在這場戰爭中,由於孫武事先創造了大舉襲楚的有利條件,選擇了有利的進攻方向,成功地避開了“攻城”這一最大的難關,因而能使吳軍最終勝利地進入了郢都,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05、闔閭霸業夢成,“戰神” 孫武隱退

吳軍佔領楚國的都城後,闔閭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鼓勵吳軍在郢城中大肆掠奪,因而引起了楚人的不滿。公元前505年,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國求援,借來了秦軍配合楚軍對吳作戰。秦軍打敗了吳將夫概所率軍隊,使夫概受到闔閭的痛責。夫概便偷偷溜回了吳國,自立為吳王。在種種不利形勢下,闔閭、孫武、伍子胥等率吳軍撤離了郢都回到吳國。

吳軍撤兵後,秦、楚聯軍終於收復了郢城。此後,楚國漸漸地走向衰落。在以後的幾十年間,吳國已經不再把楚當作強敵,轉而與齊國、越國、晉國爭奪霸主地位。

隨著孫武輔助吳王西破強楚創造的輝煌,孫武顯赫的名聲達到了頂點,同時孫武似乎也走到了功名的盡頭。此後,孫武的名字便從各種史料中消失了。

人們猜測孫武從此便遠離了各種爭鬥,隱居於江南的青山碧水之間了。

也有人認為孫武可能是在伍子胥被吳王夫差錯殺以後才隱居山林之中的。

總之,孫武從此遠離了人們的視線,不再理會誰勝誰負,誰輸誰贏。


屌絲也能“逆襲”,看春秋時期的小國吳國:吳王闔閭的稱霸之路

然而,他的兵法著作卻留傳下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曆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結語

吳王闔閭的野心,加上“戰神”孫武的輔助,讓長江流域的小國吳國終於西破強楚,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之位。

吳王闔閭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確定先破強楚,再服越國的爭霸方略,採取分兵輪番擊楚之策,頻頻攻楚於江淮之間大別山以東地區,使楚疲於奔命。

吳王闔閭九年(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後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師,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復國。

吳王闔閭十九年(前496年),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槜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揮斬落腳趾,重傷而死,後葬於蘇州虎丘山。

而孫武的隱退,吳國在吳王闔閭之子夫差的手上還逞強了一陣子,最終因大意被“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所滅。


屌絲也能“逆襲”,看春秋時期的小國吳國:吳王闔閭的稱霸之路

但是吳國一小國,在《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輔助下,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也是一番傳奇。

說明在古代,小國在有夢想,又得到天縱奇才的軍事家的情況下,也是能“逆襲”的!

吳國西面擊破強楚,攻入楚國國都郢城,北面聲威壯大,兵鋒揚名震動了齊國、晉國兩大強國,揚名於諸侯,孫子在其中出了不少力的。

孫臏傳

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當然吳國的逆襲是多方面因素的原因。

政治方面當時的吳國雖已強大起來,但仍有不少困難:譬如常受江河海水的侵害,軍事防禦設施尚不完備,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沒有保障;國家糧倉還未建立,荒地也未充分開墾;西邊的楚國已成為雄踞中南的泱泱大國,南邊的越國也有很強的實力,對吳國構成威脅。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具有政治膽識的闔閭廣納人才,任賢使能,採納良策,聽取民聲。他任用了楚國舊臣伍子胥,聽取其振興吳國的建議。闔閭任用伍子胥為行人(外交官),伯嚭為大夫,共同參議國事。 經伍子胥推薦,闔閭親自召見軍事家孫武

,與孫武討論晉國六卿強弱,孫武獻出了自己的軍事著作兵法十三篇。當時正是吳國振興霸業之機,闔閭讀了很感興趣,拜孫武為將軍。

經濟方面:闔閭命伍子胥主持修築闔閭大城, 闔閭還設置守備,發展生產,積聚糧食,充實兵庫,為稱霸諸侯作準備。經過幾年的努力,吳國不斷髮展壯大,百姓豐衣足食,樂於為國家而獻身。為了給楚國點顏色看,他一舉滅亡了楚的附庸徐國,楚國對此也無可奈何,眼睜睜地看著他在徐國稱王。

軍事方面:闔閭登上王位後就接受了伍子胥“從近制遠”的建議,即先破楚、後圖越,同時結好北方諸國,並以此為吳國的戰略方針。

訓練吳國的士卒,以適應與中原諸侯國作戰的需要。又

重用軍事家孫武,提高戰術素養。加緊製作鋒利的寶劍,以供戰爭之用。一切準備就緒,闔閭首先把矛頭指向了強大的楚國。

後記

孫武歸隱田園之後的百餘年,又一起著名軍事家孫臏出現了,他是孫武的後世子孫,在齊魏爭霸中,協助齊國戰勝了因魏武卒橫行天下一時的魏國。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 第五》

《尉繚子》卷一·天官第一

《十七史百將傳 卷一》 .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第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