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深圳前海”在西安开工

撰文 | 黄高航、李娜

23日上午,第一个跨出深圳的“丝路(西安)前海园”开工。

熟悉金融棒棒糖的读者清楚,这个项目肩负着国家使命,国家领导人2018年10月在肯定“前海模式”之时,即要求“前海模式”走出深圳、服务内陆,仅仅过去14个月,西安高新区即成为“第一个合作项目”、“第一个创新案例”。

而如果算从2019年5月底西安高新与深圳前海达成正式合作协议之日计,其至开工更是仅耗时8月有余。


决心:高新点燃开工首战

大事件,素不以山海为远。

当天上午,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钟洪江出席开工仪式,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齐海兵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并宣布开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致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华等领导参加了开工仪式,西安高科集团总经理、西安高新金控集团董事长杜万坤表态发言。

同一时刻,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等则在前海会场以视频直播的方式,见证了跨出深圳的第一步。

25亿!“深圳前海”在西安开工

▲图:高新党工委书记钟洪江等参加开工仪式

在金融棒棒糖2019年5月28日《西安高新一步跨入前海》的报道中,高新金融办曾详细介绍西安前海园的要情如下:

1:肩负特殊使命: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被公认为珠三角之“曼哈顿”, 高新区在西安丝路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是“核心区”,而丝路(西安)前海园恰恰位于高新区寄以重望的新核心——“未来之瞳”。整个园区占地106亩,总投资约25亿元,这种区位的特殊性与其投资的高起点,已经无需注解西安前海园的战略意义。

2:承接前海经验:包括以“降门槛、提效率、便企业”的投资管理体系,以“促合作、简手续、降成本”为导向的智能化通关改革,以“新业务、新机构、新通道”为特色的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以“大数据、大平台、大联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以“精简化、高效化、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法治示范区。

而在具体打法上,高新管委会介绍称:西安高新区将与深圳前海深度合作,聚焦创新金融,推广前海特区优惠政策和先进机制,加快引入世界一流创新金融企业及中介机构,大力弥补西安金融短板。而这种合作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全国追求“高质量发展”和全社会对“创新驱动”的呼唤下,彻底提升高新区“科技+金融”的互济潜能。

但在这一天,金融棒棒糖对比丝路(西安)前海园多了一个理解。在疫情冲击之下,有序复工是考验地方“政治担当”的重要参数,高新区在特殊情况下,以丝路(西安)前海园为首战,恰恰体现了坚决完成“抗疫情促经济”两大任务的决心,也让公众添加了十足信心。

如开工仪式现场,披露的信息是:这个承载着“高新金融核心梦想”的项目,将在2021年6月建成,再次兑现了高新速度。


胃口:130家PE“撬动”600亿

丝路(西安)前海园很务实。

在开工现场,金融棒棒糖获悉,待园区建成后,将由深圳前海和西安高新共同引入大量持牌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创新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及金融科技公司,PE机构不低于130家,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600亿元,供应链金融持牌机构不低于10家。此外,前海金控自己也持续下注高新,目前旗下2家机构已在高新注册(前海期货和世纪证券),4家正在办理工商手续(前海金控西北总部、前海金控下属研究院、信息监管服务平台等)。

那么,糖豆们该如何理解这130家和600亿这两个数字呢?金融棒棒糖分析如下:

2018年西安发布“创投十条”,提出希望到2020年,新增创投机构1000家以上,吸引国际、国内高层次创投人才2000人以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月,陕西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43家,管理基金数量486只,管理基金规模944亿元。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丝路(西安)前海园的“胃口”很大,一旦完成预期目标,仅基金管理规模,就将占到全市“期待规模”的60%和当前全省规模的63.56%。不但会强化高新金融核心区的体格,还会加快“西部创投之都”的落地。

25亿!“深圳前海”在西安开工

▲图:高新管委会主任齐海兵宣布开工

但我们更想说的是,高新区的创投优势不但加速推进,还呈现出“全面开花”之势。如在22日西安市举行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系列项目“云签约”上,高新即拿下了4个重量级基金项目:

1:20亿医药母基金:高新金控集团牵头,合作方为新时代资本(陕西金控旗下)与陕西医药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陕药集团旗下),投资方向为生物医药领域。

2: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合作方为弘晖资本,投资方向为产业引导与并购、产业服务集团搭建。

3:30亿级产业基金:合作方为《中国企业报》集团,拟吸引国内外顶级生物制药项目落户。

4:25亿级中医药产业基金:合作方为东盛集团,主要投向国医馆、养殖基地、中医药原材料供应链等产业领域。

金融棒棒糖对此有一个理解,当连续承办“创投峰会”、拿出“创投10条”、培育出第1批科创板公司的高新区,已经开始享受“马太效应”,即外部资源和内生动力正在互相吸引,其关注点始终没有偏离西安最亮的一张王牌——“硬科技”。

而推动硬科技最直接有效的市场化动,就是源源不断的PE。


驱动:高新金控“加注”推进

作为负责建设运营丝路(西安)前海园的西安高新金控,是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三大直属国有企业集团之一,但就在开工前期的20日,高新金控刚刚进行了工商变更,其名称由“西安高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调整为“西安高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尽管只多了“集团”两个字眼,但这一调整背后,相较未更名之前或折射出更多信息:

1:定位:将致力于产业链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等现代金融创新,努力打造产融特色优势突出的多金融牌照的一流企业集团。

2:考量:从成立之时仅拥有4个二级子公司,到现在旗下8个二级子公司,并间接参股79家公司的企业集团,形成“金融+基地+产业” 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展现了现代金融和硬科技双轮驱动的特色优势。

3:规划:服务保障高新区重大产业项目,设立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扶持 “八路军”硬科技产业发展,推动高新区建设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产业集群,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5亿!“深圳前海”在西安开工

▲图:高新金控集团董事长杜万坤作表态发言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高新金控集团成立之时的资本金已达40亿元,成为省内股本最大的地方金控平台,但目前被“加注”至50亿元。我们猜测,增加注资一是体现了高新区推进核心区建设的决心,二则证明高新金控集团在过去1年中已获认可。

作为本土财经观察者,我们特回顾如下:

1:设立出海基金:2019年5月,高新金控集团与陕西文投资本共同设立“陕西文投之星丝路出海投资基金”,方向为区内出海文化企业。

2:筹建独角兽基地:2019年8月和11月,高新金控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西安高新独角兽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购得高新区两块商业用地,据悉将用于打造以独角兽企业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发展基地。

3:纾困民营企业:2019年12月20日,高新金控集团联合国君创投,通过股权转让方式投资区内上市公司通源石油(300164),在发挥投资专业优势之余,实现了“国进民不退”,收获赞誉。

4:建立基金体系:2020年2月,高新金控集团已完成 650 亿元基金体系建立工作,已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西安奕斯伟硅产业投资基金等 19 支基金,完成华润、中兴、宝能等 50 余家子基金的市场化谈判工作,储备 60 余家基金意向合作方。

5:直投业绩出众:2019年全年陕西累计新增上市公司5家,其中3家都有高新金控集团旗下PE平台(西高投)参与,成为西高投成立20年来最卓著的一役,而且在后备资源“TOP20”和“TOP100”中,仍有大量的明日之星将在2020年开花结果。

6:自身持续壮大:2020年,高新金控集团总资产从50亿元扩张至128亿元,控股公司11个,参股公司79个,在事实上已成为高新的“金融长子”。

不难猜测,正是有了这些战绩,丝路(西安)前海园的重任,才会交给高新金控集团。高新金控集团董事长杜万坤亦讲出了自己对(西安)前海园的期待:这是在打造丝路金融开放新高地,是西安丝路金融中心核心区首个项目开工,是高新金融控股集团与前海金控的深度合作,关注度非常高,所以集团上下已下定决心:“干就干最好、干就干第一”。


25亿!“深圳前海”在西安开工

▲图:2019年5月李明远市长参加签约仪式

结语:

2019年1月,高新金控集团成立,外界开始关注这个金控平台能为高新做些什么。

2020年2月,高新金控集团承建前海园,已经开始担当“大西安”创投之都的期待。

这1年间的变化,既是西安对接深圳的焦点创新,是高新区追逐丝路金融核心区的持续探索,也是高新金控集团自己最好的“周年记”。

25亿!“深圳前海”在西安开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