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课堂看课外书被没收 三十年后这一幕又重现

  央视主持人董卿说:“伟大的作品就像是时代的眼睛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这双眼睛看到时代,看到自己,看到一切。《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双眼睛。”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课堂看课外书被没收 三十年后这一幕又重现


  一、

  孩子家长开放日,学校组织的活动是家长来到学校听课。

  我坐在最后面,老师在前面讲的很精彩,学生在下面积极“配合”,对于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公开课的人来说,一堂课,心知肚明都是精心准备好的。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课堂看课外书被没收 三十年后这一幕又重现


  然而,还是有一些小细节,暴露了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听了两堂课,老师提问的通常都是坐在前面的学生,而且有几个学生被重复点名回答问题。而后面的学生,不举手,也很少有回答问题。

  同时,还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坐在后面的我,看到很多学生桌子上都摆放着相同的一本小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女儿放学回家后,我问她,你们班同学是不是都在看《平凡的世界》?

  女儿很惊奇的说:啊,是的,你怎么知道的!

  “这本小说,讲了什么?”我又问。

  “很有趣,把馍馍分为非洲、亚洲、欧洲……”

  几天之后,女儿又告诉我,现在班级里看《平凡的世界》人太多了,有的人甚至上课都在看,于是,老师把书都没收了……

  当听到姑娘说完这句话,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一个小细节。

  二、

  《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也是喜欢读书的,而且偷偷的在课堂上看。

  当时高中的学生,大多数都上午学习文件,下午劳动,不像现在的中学生上完课之后,周六周日还得再补课。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课堂看课外书被没收 三十年后这一幕又重现


  有一次,孙少平偷看《红岩》,班长顾养民正在读报纸上的新闻,侯玉英看到孙少平在偷看小说,于是给少平举报了。

  老师当场把书没收了,下课后:

  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

  三十年后,路遥想不到,这一幕又重现了,只不过被没收的书不是《红岩》,而是他的大作《平凡的世界》。

  三、

  《平凡的世界》是中学生必读名著之一,此外还有《红岩》、《钢铁怎么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小说在《平凡的世界》中都出现过。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小说,伟大之处,这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课堂看课外书被没收 三十年后这一幕又重现


  然而,小说是好小说,读书目的不同,阅读能力的差异,收获可能完全不一样。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之所以喜欢看小说,那是因为小说给了他希望。

  只有这些书,才使他(孙少平)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饿着肚子上课,不要说现在的孩子,70后80后也没尝到那种滋味。孙少平从小说中读到了希望。

  女儿十分喜欢阅读,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我没有建议让她看完,因为这本小说加起来100多万字,这个学期指定的课外读物除了这部小说之外,还有好几本。

  如果精读细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虽然这些课外读物考试中要出现的,不过几分而已,而且每本小说都附带小册子,把小册子的题练会了,就可以了。

  这种世俗的应付考试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容易把孩子“带坏了”,但现在的孩子学习真的太累了,哪有闲工夫认真看课外书,把时间花在书山卷还是正道。

  中学生多读课外书是好的,但一旦和考试挂钩,或者一个学期指定一大堆课外书,孩子的阅读能力,真的因此提升吗?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课堂看课外书被没收 三十年后这一幕又重现


  比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被列入初中一年级必读课外书。一篇《边城》,让我一度迷上了沈从文的乡土小说,甚至在毕业论文上拿沈从文的乡土气息和英国同时代的乡土作家哈代做比较,后者最有名的小说是《德伯家的苔丝》。

  可是就算对沈从文老先生的小说厚爱有加,但读他的《湘行散记》,却无法融入其中,而且这部散文中,有一篇《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表达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如果对苗族生活不够了解,对那个时代没有深刻的体验,是无法读懂这本散文的,尤其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想要懂得这篇散文集,更是难上加难。

  一本书,提不起兴趣,硬读下去是很痛苦的。

  四、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读同一本小说,感悟是完全不同的。

  天真烂漫的中学生,读《平凡的世界》,非洲、亚洲、欧洲一度成了流行语,对于一部被定型伟大的苦难,平凡而不平凡的名著而言,有几分不恭,可是,能对这部小说产生兴趣,说明《平凡的世界》依旧强大的吸引力。

《平凡的世界》孙少平课堂看课外书被没收 三十年后这一幕又重现


  伟大的作品伟大之处,能够引起了不同时代的人的共鸣。

  不知有多少中学生真的能把这部小说三部全部看完,第一部写了不少学生时代的故事,还有农村的事,有那么一点和学生时代挂钩;而到了第二部、第三部,则是一个年轻人在社会上为生存挣扎,奋斗的故事,没有经历过的人,大多是读故事了。

  也许多年以后,他们长大了,阅历的事情多了,有幸再拾起这部小说,掩卷后,发出“原来不知曲中意,后来已成曲中人”的感叹。

  到那时,才算真正读懂了这部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