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的人?

等是什麼


諸葛亮出山輔助劉備前,躬耕於南陽,師事司馬徽龐德公(即鳳雛龐統的叔父)。

“臥龍”的名號就是龐德公取的。司馬徽,龐德公,這倆傢伙牛b,徒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比如:徐庶,孟公威,石廣元等,都是當時名滿天下的大人物。你想,曹操為了得到徐庶,擄走徐母,見到徐庶時,那笑臉陪的像孫子樣,結果人家徐庶還是終生不為其設一謀,就這樣,曹操也願意白白的養他一輩子。

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我之比孔明,有如螢光比皓月。 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也不比他徐元值差到哪去。再加上一個鳳雛龐統,那傢伙,那該是多龐大的智囊團呀,鳳雛,臥龍得一人就可定天下,你說,在司馬徽和龐德公身邊,圍繞有多大的能量啊。哦,對了,還有個老傢伙:黃承彥,諸葛亮的老丈人,那不是人啊,比司馬徽龐德公還老練,簡直就成精了的。

黃承彥女兒,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一名黃婉貞),和他那人精老爸一樣,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奇門遁甲無所不精,相傳木牛流馬就是她,或者和諸葛亮共同研製的。黃月英發黃面黑,本和身高184風流倜儻的諸葛亮是不相配的,但諸葛亮愛慕她的才華,死纏難打才娶到了這個才女。黃月英一生幫諸葛亮分擔了很多的難事。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我想,孔明6出祁山,均是無功而返。是不是有點勞民傷財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難怪李嚴那麼大的牴觸。川蜀之地,本是物富民豐。你孔明整天就北伐北伐的,死了那麼多的青壯,弄的老人無兒養天年,女人無夫常相伴:剛剛豐收了,心想可以吃飽了,你又要徵軍糧,你TM還要不要人活啊。各位,作為你,會那樣想不?我,肯定會那樣想的。6次北伐呀,那日子怎麼過嘛! 天天打,年年打,打贏了嗎?打的老百姓的血汗啊!

一出祁山時,魏延曾要求領一支奇兵,越秦嶺,直搗洛陽。但諸葛亮一大堆道理不準。其實他不明白事實上魏延的方案是可行的嗎?他很清楚。但為什麼又不同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魏延當時是蜀軍主將,本當隨大隊出發,不可輕易涉險。

2:假設真的讓魏延去了,而且他又成功了。那麼,他魏延會不會自立為王呢?魏延降劉備是孔明就說過,這傢伙腦後生有反骨。

3:他魏延成功了,憑這傢伙的為人,勢必會功高震主呀。 所以說呢,算了吧,不能讓他去的。

況且,成功的幾率微乎其微。

諸葛亮一生,行事謹慎。務必事事躬親。這就不好了吧。你孔明是本事大,沒得說。可要是人人都如你那麼能幹,你又可以幹啥呢?操勞一生,蜀中之人,卻對他沒啥好感。人家做事,你是這看也不好,那看也不對。

為何呢 ?人,都有缺點,不可能萬能。好的領導就會抓住下屬的缺點才好控制他,然後利用他的優點去做事。你諸葛亮呢,咋整的嘛。須知,大樹底下不長草!你是棵參天大樹,把陽光都擋完了。下面還長個卵的草。 諸葛亮到死的時候都沒個正經徒弟(傳人),勉勉強強找了姜維。也就授了隻言片語。蜀中無人可授?不是吧,是你諸葛亮眼界太高了!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途)。十全十美的人,還要你來教莫? 也難怪:司馬有後,諸葛無徒。

氣死周瑜,罵死王朗,死了都要騙得司馬懿怕怕,但 結果呢?五丈原折羽沉戈。

諸葛亮有違先主劉備愛民之初衷,僅隨個人意願,想建不朽功勳,不 顧民生,一再北伐,功雖未成,但名卻響亮。

不管怎麼說,諸葛亮為中興漢室真的是”足躬盡悴,死而後己“,是值得我們尊敬學習的榜樣。 諸葛亮一生的事蹟被萬人傳頌,忠於先主,苦心輔助後主。位高權重卻沒有貪張枉法,這就是被後人高歌頌德的地方。

諸葛亮,難能可貴的一代奇才。




上善若水36526


內政成就,陳壽三國志對諸葛亮評價: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可見作為內政主導者,以法家治國,百姓平定,賞罰分明。


大局觀、外交成就:

作為出色的政治家,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其隆中對一直被作為國家主要路線堅持: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到漢中得手、樊城水淹七軍、呂蒙荊州破盟、陸遜火燒連營、先主白帝託孤,大廈崩塌之時,還是諸葛亮派鄧伯苗修復同盟,以縱橫家的氣度,扶正出軌的王國,可謂隻手擎天。

《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赤壁之前聯吳抗曹一段,可謂鞭辟入裡:

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 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

戰爭成就:

作為最高軍事統領,陣斬王雙、收復二郡、陽溪大捷、大破司馬、伏殺張郃、渭水破敵,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使司馬懿龜縮不敢迎戰,以一州之力對抗九州刀兵,在西線常年拉扯曹魏主力名將,攪得西線雞飛蛋打。

《三國志·楊阜傳》說曹魏:

方今二虜合從,謀危宗廟,十萬之軍,東西奔赴,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民有飢色。

軍事成就:

作為軍事家,諸葛亮長於正,短於奇,「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擅長練兵、軍械,用連弩和超過兩丈的長槍(《事物紀原》記載為諸葛亮發明),敢於在正面用步兵平原迎戰曹魏騎兵,縱觀三國有誰能做到?

司馬懿剛說完「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就被諸葛亮打爆了,諸葛死後他去看軍營佈置,也不由得歎服:「真乃天下奇才也!」

著有兵法二十四篇,享配武廟十哲,是後人對諸葛亮軍事方面不可撼動的認可。

不要忘記戰爭的成敗取決於軍力、戰力、糧草、後勤,而指揮家個人的能力有限。到了三國後期,大家逐漸熟悉了戰爭,指揮官素養基本都不差,不像前期那樣蠢材當將軍、醉鬼守要地、董卓帶西涼久戰之兵如入無人之境、曹操每次把家底打得稀巴爛死裡逃生竟然還能再起爐灶,到了三國後期,攻守之道都有章法,你抄我糧道我劫你援軍你劫營我伏兵,奇謀能發揮的作用遠不如前期人傻錢多速來的時候。

諸葛亮基本上在打知其不能勝而圖之的戰爭,其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可知。


深受百姓敬愛:

襄陽記: 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


教育子女方面:

看一個人的人物本性,從看他們教育子女可知,因為在外或有偽裝,但面對子女往往鬆懈。因此看曹丕跋扈可知曹操無視漢帝、實為漢賊,看諸葛誡子,則知其當真是死而後已。 諸葛子女或有才智不及,但一門中人,並無失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看諸葛子女,可觀諸葛其人。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不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軍事雖非所長,也可以以弱攻強,當得起司馬宣王“天下奇才”之稱。 更可貴的是,諸葛亮出將入相,攬軍政大權於一身,但自己沒有篡位,也沒有給自己子孫太多的政治地位和權力,更沒有藉機攬財,而是事必躬親,幾乎是累死在軍務政事之中。其死後,連生前的政敵都為之悲痛。才能和品德達到這樣高度的人,在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可能都是十分罕見的。




看了正史,會更加尊敬,佩服諸葛亮。


歷史摘要


1。軍事:☞從戰爭歷史,諸葛亮一生親自指揮的戰鬥並不多,只有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但是諸葛亮這個南征北伐確實載入史冊,南征降服了當時的少數民族部落,北伐累敗曹魏,憑藉一州之力,真正的做到以一己之力讓蜀漢立於不敗之地。☞從令行禁止上,諸葛亮治兵嚴謹,賞罰分明,注重士兵的培養,對士兵素質要求很高。☞從排陣演練上,諸葛亮佈陣,不僅讓司馬懿,張郃等人畏懼,就是後人看了也不得不歎為觀止。☞軍械發明,諸葛亮擅長髮明軍械,比如諸葛連弩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駑十箭,射殺魏國大將張郃,打的魏國苦不堪言。



2。政治:諸葛亮的政治才能是遠遠高於軍事才能的。☞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言必行,行必果,從不徇私舞弊,嚴格要求下屬和親人。☞諸葛亮在位期間,把握蜀漢政權,廣開言路,勸誡劉禪。☞擔任丞相職位,屬下臣民安紀守法,恪盡職守。☞選拔良才,使得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賞罰分明,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每每大小事務,都要親自決斷。☞內修政理,外御強敵,以一州之力,傲立天下。☞依法治國,路不拾遺,民風淳樸。




3。經濟:☞諸葛亮在位期間,廣修水利工程,數次維修都江堰堤壩,使得成都物產豐富。☞重視農產業,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循環,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開發蜀錦業務,使得蜀漢財政聚增。

4。品質:☞諸葛亮做事專心致志,用心用力,親力親為。☞諸葛亮的務實精神,影響世人。☞不任人唯親,嚴格要求後代。☞忠心耿耿,掌握蜀漢政權十多年,絕無二心,對待兩朝天子一樣的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流芳百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毋庸置疑,諸葛亮是我國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小弟木村


劉建兵145263287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刻畫成一個近乎神一樣的存在,不僅足智多謀,還精通奇門遁甲,陰陽八卦,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借東風火燒曹營,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布八卦陣能當十萬奇兵,甚至還會縮地之法,日行千里。這些顯然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難怪魯迅評價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呢?

飽讀兵書,天下形式瞭然於心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東漢末期,為躲避戰亂,來都襄陽,定居隆中。諸葛亮讀書,從來不是讀死書,他很關心天下大勢,廣泛結交名士,比如大名士司馬微、徐庶等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們也經常探討治國用兵之道,這都為以後他輔助劉備打下了基礎。

“隆中對”就是諸葛亮在草廬中思考的產物,他給了當時漫無目的的劉備一份清楚詳細的發展藍圖。但是,隆中對是不是就是完美的呢?不盡然。其實,當時魯肅和周瑜都向孫權提出了類似的建議,畢竟,當時北方已被曹操佔據,南方有孫權,只剩下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等還可以打打主意。而且,諸葛亮高估了劉備作為皇室後代的作用,後來的幾次北伐中,並沒有出現他所說的“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的情景。

赤壁之戰,諸葛亮的主要作用是奔走於孫劉兩家,促成孫劉聯盟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過遊說東吳,促成了孫、劉兩家聯盟。這不僅對“赤壁之戰”最終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影響了局勢的走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劉備勢力弱小,抗曹主力是東吳,而東吳統帥是周瑜,所以,赤壁之戰中功勞最大的應當是周瑜。

沒有制止劉備伐吳,是諸葛亮一大失誤

關羽死後,劉備悲痛萬分,決定興兵討伐東吳。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阻止劉備,可以說他沒有起到一個重臣該有的義務。原因一方面是當時劉備盛怒,諸葛亮不敢勸阻,另一方面是他低估了東吳,也認為劉備可以贏。這又是諸葛亮的一個重大失策,最後導致了蜀國大敗。

諸葛亮的治國功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在劉備死後,將國小兵弱的蜀國維持了幾十年。

諸葛亮馬上派鄧芝入吳,和孫權重修於好,穩重了當時岌岌可危的局勢。與東吳修好後,諸葛亮輕率大軍南下,降服西南一眾少數民族,使後方安穩。《三國演義》裡著名的七擒孟獲故事就是來源於此。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降服南蠻的過程遠比小說裡寫的要艱難。平定南蠻後,諸葛亮在這些地方設置行政機構,教這些少數民族耕種織布,學詩書禮儀,給他們帶過去了先進的文化,這寫都是正史裡有記載的。收伏南蠻後,諸葛亮大力開發這些地區的資源。同時,利用蜀人善織錦的優勢,大力發展織錦事業,外銷給魏國、吳國,甚至連塞外都有蜀錦的影子。諸葛亮實行的一系列政策,使得蜀國國庫殷實,糧草富有,為北伐打下了基礎。

外交上一直堅定不移的實行聯吳抗曹的政策,致力於和東吳保持和平,為北伐免去了後顧之憂。

軍事上,諸葛亮的才能主要是治軍嚴謹,號令嚴明。諸葛亮深知蜀國國小,人口少,遠比不魏、吳兩國,所以他走的是精兵路線,只有提高軍隊質量,才能提高軍隊戰鬥力。諸葛亮要求將領要敢於承擔責任,不能互相推諉,馬謖丟了街亭後,即使是他親信,他也一樣能軍法從事。同時,諸葛亮也非常注重先進技術的推廣,這點和那些只會誇誇其談的儒生非常不同。他親自設計發明了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等器械,使得軍隊的戰鬥力,後勤的運輸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所以,蜀軍在三國時期都具有強悍的戰鬥力。但是,諸葛亮性格太小心謹慎,在幾次北伐中,始終是穩打穩紮,北伐也始終沒有什麼較大的進展,當然,蜀軍幾次撤兵也沒有什麼較大損失。所以,他的軍事指揮才能遠沒有達到歷史上那些一流名將的水平。


一卷青史


諸葛亮(孔明)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治國才能不亞於蕭何,治軍能力不亞於司馬穰苴。只是諸葛亮的運氣比較差,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曹操和孫權的勢力已經成型,諸葛亮窮盡畢生精力也沒能幫助蜀漢完成統一大業。

從治國的角度來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擅長治國的人,劉備攻下益州之後,將治理益州的重任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制定了嚴厲的刑罰,處事公正不偏私,雖然犯錯的人會受到重罰,但是因為諸葛亮處事公平,百姓們都沒有怨言。

諸葛亮還修繕了秦朝時期的都江堰,改善了蜀漢的耕種環境,促進了蜀漢農業的發展。諸葛亮在世的時候,蜀漢的百姓能夠豐衣足食,人們都十分的敬仰諸葛亮。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的百姓自發為諸葛亮建造祠堂拜祭諸葛亮,一直到了蜀漢滅亡都沒有停止。

從軍事的角度來看,諸葛亮是武廟十哲之一,唐朝的戰神李靖一直把諸葛亮當成偶像,李世民和李靖曾經多次討論學習諸葛亮的用兵技巧。諸葛亮用兵追求穩中求勝,他用兵從來沒有出現過大的失誤,即使戰敗也不至於出現大的危機。

諸葛亮南征孟獲期間,採用了攻心為上的計謀,孟獲對諸葛亮心服口服,不敢再發動新的叛亂。諸葛亮北伐期間,用兵一直有條不紊,在馬謖街亭戰敗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全身而退撤回漢中。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諸葛亮在滷城之戰大破司馬懿,諸葛亮去世之後,司馬懿稱讚諸葛亮為“天下奇才”。

從一個臣子的角度來看,諸葛亮是古代忠誠的代表,他掌握了蜀漢大權十一年之久,蜀漢的老百姓都十分擁戴他。然而諸葛亮一直對劉禪忠心耿耿,始終沒有任何篡權的打算。古代權臣要麼囂張跋扈,要麼就謀朝篡位,諸葛亮能夠盡心竭力輔佐劉禪,實在是難得可貴。

反觀曹魏的託孤大臣司馬懿,曹丕將曹睿託付給司馬懿,曹睿又將曹芳託付給司馬懿。在曹睿去世的時候,曹睿抓住司馬懿的手說:“我之所以沒有嚥下最後一口氣,就是為了見到您,現在見到了您,我死而無憾。”結果司馬懿忘恩負義,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兩人的道德高低立判高下。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一個絕對完美的人,他在蜀漢過於專權,沒能培養出來劉禪,也沒能培養出來合格的繼承人,這些是諸葛亮的短處。當然總的來看,諸葛亮仍然不失為一個能力出眾,道德高尚的人。他為蜀漢奉獻了畢生的精力,死後能夠獲得世人的尊敬,也算是他應得的回報。


史海泛舟擺渡人


小編並非塗鴉諸葛亮這個智慧的化身,只是把看到的資料說一下,是尊重傳統的。

據【三國當事人傳】:【三國演義】的真正作者是諸葛亮的後人諸葛中,完全不顧三國事實添油加醋,美化其祖諸葛亮。【三國真情錄】載:【三顧茅廬】的真相: :劉備三次去見諸葛亮,茅廬內諸葛亮每次都與幾個寡婦私會,不敢出來。最後一次,諸葛亮與農夫隆中的老婆約會,被劉備當場撞上,諸葛亮不好意思,就胡說一通【隆中對】。諸葛亮實在混不下去了,才和一個賣草鞋的人去闖江湖。

三國之中,劉備曾派諸葛亮去東吳,諸葛亮看到東吳美女如雲,樂不思蜀,諸葛亮的舌戰群乳,說明了諸葛亮乃情場高手。被諸葛亮後人改寫成舌戰群儒,這在【三國志】中有明確記載。諸葛亮三氣周瑜,怎麼氣?諸葛亮給周瑜帶綠帽子。都是小喬惹的禍,諸葛亮與小喬,纏纏綿綿,周瑜活活氣死。

【三國民間傳】載:諸葛亮愛上孟獲的老婆,送了價值連城的定情物,當諸葛亮與孟獲老婆正在興奮中,孟獲忽然回來,諸葛亮只能躲在床下。等孟獲與老婆神魂顛倒時,諸葛亮突然從床下出來,擒住孟獲。諸葛亮七擒孟獲,只要想擒,諸葛亮能幾百擒孟獲。

【三國夜話】載: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為什麼揮淚?被馬謖老婆罵的,罵諸葛亮蛇蠍心腸,給馬謖帶了綠帽子又想獨霸,馬謖老婆罵完,後悔認識諸葛亮,撞在南牆上,一命嗚呼。

諸葛亮是多情之人,曹操曾經送美女39人,諸葛亮深表感謝,為什麼華容道曹操可以逃命,怎麼不派張飛去華容道?諸葛亮不想殺曹操。諸葛亮的智商情商非常人可比,英雄愛美女,也是無可非議的。


白這個顏色


《三國志》說的很清楚了,不再贅述。另闢蹊徑說點歷史之外的,首先說出身,躬耕南陽,號臥龍,自比管、樂,也有人比作“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時人莫許之。孔明有次和基友閒談分別評價了每個基友的政治水平官階上限,最後大家反問他,他只笑笑不說話。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孔明是很有才學的,也很有自知之明的人,我說了你們也不信,說大了你們鄙視,說小了不合我心氣所以我不說。這就印證了一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明是個很明智的人。過著隱居生活卻沒有隱士的心,孔明出身沒落士族,在那個極其看重過出身的時代很難有門路,過這種生活實屬無奈。於是孔明知道“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而《荀子·勸學》的核心就是“用心一也”,於是在隱居的日子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成了座右銘,“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孔明的小目標很明確,剩下的就是按李斯“倉鼠一嘆”的思路出牌,憑藉自己的天賦和才學結交了一群隱居的名士,這些人是真·三國名士,孔明真的只是種田的……於是大家就把臥龍名號傳出去了,後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簡單來說孔明絕對是奇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深識兵法精通治國,又集科學家工程師於一身。司馬懿對孔明的評價是很實在的,有興趣的可以查查。總結如下,孔明是這麼一個人,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一個精忠報國的人,然而在錯誤的時間跟了對的人,五丈原馬革裹屍,臥龍死在了北伐路上。有句話怎麼說,自己選的哭著也要走完,沒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亮劍報先主知遇之恩,以赤子之心砥礪前行勵志匡扶漢室。想起一個詞剛剛好“國士無雙”!


往仁


不請自來,我是昊濤說史,我來回答!

千古名相-諸葛亮

關於題主的問題,歷史上的諸葛亮是怎麼樣的人,首先通過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臣、忠臣、能臣,正史中諸葛亮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在很多人看來,他是一個智慧近乎於妖的人,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更可以稱之為古之少有的“千古名相”

蜀漢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諸葛亮身為蜀漢政權的丞相,是一個處事非常嚴謹,工作非常勤懇的“工作狂”,據記載“罰二十以上親覽”,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以至於積勞成疾,而且但凡出征必定是親自領兵,對於朝中、軍中一切事物更是都要親自打理,然而凡事親力親為,並非是為官之道,諸葛亮雖然給全國展現了一代忠臣鞠躬盡瘁的典範,卻也忘了為各方將領留下了一展所長的機會,也忽略了將一國運勢寄予一人的危機,這也使得後來一旦英靈入土,曾經耗盡其心力的蜀國便陷入了危機,難以自拔。

用人不善,豈止痛失荊州、街亭

當年劉備打算調諸葛亮入川,諸葛亮便留下關羽守荊州,但是由於關二爺的傲氣,使得他忘記了諸葛亮走時留下的聯吳抗曹的戰略,結果也導致了大意失荊州的悲劇。對於荊州的留守諸葛亮錯用來關羽,使得蜀漢對外政策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在馬謖“失街亭”,更是諸葛亮用人不善的悲劇,在劉備還在世的時候,就曾告誡過諸葛亮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乾重要的事,還需要好好地觀察。劉備認為馬謖只適合作為高階謀士,並不適合作為一個單獨領軍的將領。但是諸葛亮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也沒有把劉備的囑咐放在心上,致使最後街亭一役,馬謖痛失街亭,最終“街亭失而幾使孔明無退足之處矣”

謀略不當,耗盡心力淚滿襟

隆中對中提到: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然而事實上荊州與益州,相距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更是使得劉備軍團難以集中兵力上的優勢,更使得荊州孤懸在外,發生變動難以及時援助,最後也使得關羽鎮守的荊州被東吳偷襲成功,更導致最終關羽父子命喪孫權之手。

結語

在小編看來,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對於他是不是千古名相還有待爭議,但是他不愧於忠臣的表率,他以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鏗鏘誓言立下了他千古英魂的豐碑。是值得我們後人稱讚與敬佩的。

我是昊濤說史,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奧~


昊濤說史


【新銳歷史】為你深度解析:

三國人物中,諸葛亮對我們來說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精通天文地理,占卜星象,五行八卦,就像神人一樣。

大家知道的《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怎麼樣的呢?縱觀他的一生,我們可以簡單總結如下:

“諸葛亮,子孔明,人稱“臥龍先生”,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輔助其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以報答知遇之恩,赤壁之戰揚威名,多次大敗曹軍。劉備死後,輔佐後主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贏得世世代代人們的讚頌,傳見《三國志》。”

諸葛亮一生忠君愛國,始志不渝地匡扶漢室,雖然具有濃厚的儒家君臣大義的思想,但他一生所體現出來的個人智慧和品節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在現代社會當中,多少人為了經商賺錢,或為一己之私,置誠信於不顧,爾虞我咋,與古時的諸葛亮相比,是多麼讓人感到悲哀。

(諸葛亮)

一、運籌帷幄三分天下 。

1、公元207年,劉備在屢遭挫折之後,率軍駐屯在新野,後來經過謀士徐庶推薦,親自到隆中“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來幫助他。

當時諸葛亮年僅26歲,見劉備真情意徹,心中備受感動,隨後,在同劉備的問對中,他以一個政治家、戰略家的真知灼見,精闢地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

指出了曹操、孫權之所以強盛和劉表、劉璋之所以衰弱的原因,提出了統一全國的政治路線,以及相應採取的戰略和策略。

諸葛亮的主張,以及他所提出的策略原則,是順時可行的,劉備聽了他的主張,頓解迷津,表示欣然接受,對諸葛亮本人也益加敬重。

劉備曾對關羽、張飛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並恭迎諸葛亮至軍中,籌劃軍機,諸葛亮開始走出隆中,決心盡畢生所學,不遺餘力地輔佐劉備復興漢室。

(劉備)

2、建安十三年,荊州被曹操佔領以後,率強盛之師及收降劉表的8萬餘眾,共20餘萬人馬,水陸並進,沿江而來,聲勢異常浩大,意欲一舉吞併江東。

在這戰雲密佈的嚴峻時刻,諸葛亮冷靜地觀察和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孫劉雙方有相互聯合起來的基礎,同時也只有結成聯盟,才有可能取得抗擊曹操戰役的勝利。

根據這種情況,諸葛亮建議劉備聯合孫權,結成聯盟,共同對付曹操,為了迅速促成孫劉聯合,諸葛亮作為劉備集團的代表,親自前往柴桑會見孫權,進行說服工作。

孫權聽了諸葛亮整個形勢的分析以及對前景的預料,十分信服,堅定了聯合抗曹的決心。於是,立即命周瑜、程普、魯肅率水軍3萬隨諸葛亮會同劉備,合軍5萬,共同拒曹。

諸葛亮、周瑜利用曹軍的弱點,決定用火攻曹軍、出奇制勝的作戰方針,首先殲滅曹操水師,然後水陸並進,迫使曹操狼狽逃回中原。

接著諸葛亮又協助劉備收復江南,據有荊州大部地區和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有了立足之地。

三年後,劉備率兵進入益州,自稱益州牧,拜諸葛亮為軍師兼州太守,管理左將軍府事,這就是實際上的丞相,總理軍事與內政。

3、至此三國鼎立的藍圖已初步實現,諸葛亮隆中對策中所預定的奪荊佔益兩路北伐的形勢也初見端倪。

不久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帝國,諸葛亮被封為丞相,至於後來荊州之失,夷陵之敗,實在是有很多客觀原因使然。

在白帝城,劉備臨死前曾淚流滿面地託咐諸葛亮說:

“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一定能定國安邦,如果可以輔佐太子劉禪的話,就請您盡力輔佐;倘若不能輔佐,你也可以取而代之。”

諸葛亮聽了劉備的話,心情異常沉重,感慨萬千,他誠摯地回答說:

“您的囑託,我一定竭盡全力,我會忠貞輔佐太子治理國家,北定中原,至死也決不辜負您的囑託。”

這表達了他要輔佐劉禪一統天下的決心,歷史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這片誠心的肺腑之言。

小結

劉備慧眼識英才,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拜為軍事,臨死託重任,甚至將整個蜀國大業由諸葛亮負責,這並非是劉備的一時衝動。一是因為形勢的需要,更主要是與諸葛亮的為人處世風格分不開的。諸葛亮之所以成為受人尊敬的傑出人士,是他那“誠心復興漢室”的大公心及塌實肯務實的工作作風,這是其思想的核心。

(白帝城託孤)

二、輔佐後主嚴謹治國。

劉禪繼位以後,“事無大小,全部都取決於諸葛亮”,於是諸葛亮成了蜀漢朝政實際的決策者。

1、蜀國地小人稀,所以諸葛亮極其重視選拔和使用人才,在蜀國政權裡,無論是荊襄人士,還是北方賢能以及蜀地名流都受到任用。

但諸葛亮用人也是十分嚴格的,只要是德才兼備的賢能之士,他選用時從來不計較其資歷出身,他還尤其注重人才的德行。

出身士卒的巴西郡人王子早年於洛陽求過官,後投靠劉備,在街亭之戰中他堅決服從命令,以其智勇膽略為諸葛亮所賞識,被提升為討寇將軍,統率五部人馬。

江夏人費偉本只是一個職位不高的黃門待郎,在重聯孫吳時,面對孫權給他出的難題,據理力爭,捍衛了蜀國的尊嚴,回國後立即受到諸葛亮的重用。

諸葛亮任賢舉能非常公平,他自己在用人上也可以做到誠謹待人,虛懷若谷,他一再鼓勵眾人給他提意見,唯恐自己謀事不周,待人不公。

(諸葛亮和劉禪)

2、諸葛亮一生都在為國事勤謹操持,事必躬親,他擔當一國重任,勤理萬機,經常廢寢忘食。

諸葛亮治蜀注重安定民心,體恤百姓,他“閉關息民”,獎勵農業,減輕賦稅,保護和修築都江堰,鼓勵百姓養蠶織錦,恢復鹽鐵官營制度,限制了地方豪強借此對百姓的侵奪。

從而維護了百姓的利益,促進了巴蜀地區經濟的發展,在北伐中,為了減輕蜀地民眾的負擔,他在前線屯田墾荒,並且嚴明軍紀,要求士兵對百姓秋毫無犯。

他說過:“非民之將,非國之輔,非軍之主”,眼裡沒有百姓,不考慮民眾利益的將領,就不是國家良臣,就沒有資格做軍中主帥。

他還先後設計製造了手推獨輪車“木牛”和另一種比較輕巧的四輪車“流馬”,這兩種新型運輸工具解決了戰爭中長途運輸糧草的困難,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小結

詩聖杜甫在《詠懷古蹟五首》中滿懷激情地對諸葛亮作了極高評價和讚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巨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纖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走失蕭曹。
運移漢作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五丈原諸葛亮墓)

總結

杜甫認為諸葛亮與伊尹、呂尚相伯仲,而蕭何、曾參則不能與之相比,至於諸葛亮事功不成,那是大意難回,非人力所可爭。可以說,這種意見代表了封建時代人們評價諸葛亮的主流。

諸葛亮,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千百年來被人們看成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受到無數人的頂禮膜拜,毛澤東在三國人物中,也最推崇他。

-END-

點擊上方關注【新銳歷史】,多平臺認證優質作者,專注於歷史領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