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的医护人员以战士姿态全身心投入战斗中。他们有的带伤坚持工作,身体稍微恢复后又重回一线;有的退休医生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战斗;有的克服种种困难坚守一线,只为患者早日康复……

这些凡人“疫”事在邢台有很多很多,今天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从全市抗击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事迹中挑选了10个暖心故事,让我们了解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白衣战士的倾情付出。

1陈凤阳:“将近一个月,没有离开过单位”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场战斗中,市疾控中心是和病毒最接近的地方,也是疫情防控的“神经中枢”。

从1月21日开始,将近一个月,陈凤阳没有离开过单位。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陈凤阳

陈凤阳和他的团队既要负责全市病例标本的收样、检测,又要负责多方协调和信息梳理,实验室全体人员每天顶班连轴转。

为了方便,也为了防止病毒扩散和交叉污染,检测期间,检测员一进去就不再出来。检测标本不断增多,他们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 “我们不会退缩。”陈凤阳说,“疾控是第一道防线,我们责无旁贷,也义无反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宋立山:“在岗期间不敢喝水”

“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必须冲锋在前。”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始, 邢台市桥东区豫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宋立山,便全力以赴投入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一直坚持至今。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宋立山(中)

核酸检测呼吸道样本(咽拭子)采集工作,采集时,医护人员和患者要身贴身近距离,面对面采集,这项工作的危险性很大。每次,他都会陪同医护人员一起参与采集任务。“由于穿着防护服上厕所不方便,我们执勤期间都不敢喝水。”

3李文生:退休医生社区“请缨出战”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是一名医生,就算退了休,也应该坚守一线。”近日,家住桥西中华街道李演庄社区的退休医生李文生向社区“请缨出战”,主动请战坚守一线。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李文生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医生,有职责有义务加入到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李文生说。自1月26日至今,他每天都会准时来检查点,除了测体温,他还入户对外地返邢人员问诊,并提醒居民做好防护措施,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联系他,从没一丝懈怠。

一天下来,李文生往往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但他依然很乐观:“只要大家都安全,我累点不算啥!”

4孙金涛:“看到患者康复,付出再多也觉得值了”

孙金涛是市第二医院的一名医生。疫情发生后,他积极参与到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工作中来。

“我们现在实行轮班,每班人员值班6个小时。”孙金涛说。这意味着,这6个小时内,当班的医护人员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更不能上厕所。“防护服是一次性的,穿脱耗时长,一线的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工作6小时,上厕所不方便,所以只能上班前少喝水、不喝水。”孙金涛说。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孙金涛

戴口罩、戴帽子、穿防护服、护目镜、戴手套、封领口……“穿上防护服再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后,会感觉很不舒服,会很闷,呼吸也很不顺畅。”孙金涛说,一连串的工作完成后,医生的眼罩上全是雾气,看不清人影,后背也都被汗水浸湿。“虽然辛苦,但是看到患者陆续康复出院,我们付出再多也觉得值了。”

5杨志方:带伤也要坚守岗位

“我这点伤不碍事,不用在家休息。”在南和县贾宋镇中心卫生院,59岁的杨志方医生带伤也要坚守岗位。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杨志方

1月8日,由于雪天路滑,杨志方在上班途中不慎摔倒,致右肩膀锁骨骨折(裂缝)。1月26日,在家休养的杨志方主动给院长打电话要求上班。考虑到他的实际伤情,院长建议他继续修养。

“疫情面前,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还有很多患者需要我,我必须坚守岗位。”2月2日晚,杨志方再次提出要到岗上班,并于2月3日一早,来到卫生院为患者诊疗。

6张立军: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未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

1月27日下午,带着对儿女的深深的牵挂,张立军的岳父因心脏病去世。而此时,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张立军正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最前线,未能见上岳父最后一面。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张立军

张立军是清河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他和妻子原本计划正月初四回村里给岳父拜年,再带老人去市里散散心。当日,医院紧急组建疫情防控隔离病区的医疗团队,张立军临危受命,担任该隔离病区小组组长。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性质的特殊,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都是24小时坚守岗位,不允许回家,张立军更是带头坚守。

“我是医院隔离病区的组长,这个时候患者更需要我,相信家人会理解、支持我做出的选择。”

7邱静:“临时妈妈”的暖心守护

“这几天,爸爸妈妈不能照顾你,我就当你的‘临时妈妈’好吗?”娜娜(化名)的家人相继因发烧住院,爸爸和爷爷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后,她与奶奶、妈妈、妹妹也相继被隔离。由于要单间隔离,娜娜落单了。

“我也是母亲,这种情况下一个六岁孩子内心的慌乱和不安,想着都让人揪心。”得知这一情况,清河县人民医院的儿保科医生邱静,第一时间向医院申请去照看娜娜。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邱静

与此同时,外五科护士长董宇婷也向医院主动请缨,加入到照顾娜娜的行列中。于是,娜娜有了两个“临时妈妈”。

“临时妈妈”除了日常医护任务外,还要陪娜娜看书、做游戏,担心娜娜孤单寂寞,邱静和董宇婷还特意从家里拿来不少玩具。“临时妈妈”每隔6个小时换班一次,全天24小时守护着娜娜。

8张延威:为了上一线,三次写下请战书

“我请战理由有三:我在急诊工作10余年,多次参加省、市传染病拉练,具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该冲锋在前;我有弟弟,有儿子,无后顾之忧。”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张延威

张延威是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疫情发生后,他曾三次请战,要求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中来。最终,他“如愿以偿”地加入到重症确诊患者救治的团队当中来。

工作中,他除了要克服身体不适和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任务外,还要随时应对突发的病情变化、随时随地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承受着超强的工作压力。同事劝他倒班休息,他却说:“我多做一些,患者恢复就能更快一些,争取让他们早日治愈,早日出院。”

9石国强、吴敏:夫妻双双上前线

“我们是医生,这个时候一定要冲在最前线!”市开发区王快镇卫生院院长石国强和该院护士吴敏是夫妻。同为医护人员,夫妻都是42岁,石国强是党员。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吴敏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石国强夫妇没有其他选择,那就“冲上去”。农历大年二十九,石国强的父亲刚从医院出院,家中还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上初三,另一个刚三岁。“怎么办?”他们心意相通:“这个关键时刻,大家的安全和健康更重要!”从那天的上午8点开始,他们就坚守在医院岗位和防疫的第一线。

10原东华:孩子,爸爸在防疫一线迎接你的到来

“今天喜得二宝一枚,可惜因为这次疫情,没有陪在你们身边,愿大宝和二宝健康茁壮成长!”2月4日11:50,隆尧县医院内一科医生原东华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动态,瞬间收获了无数点赞。

感动邢台100个凡人“疫”事:没有生而英雄,只是选择无畏

原东华

疫情发生后,原东华奋战一线,只能把即将临产的爱人暂时托付给老人照顾。“我必须要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去应对这场战斗”。

“尽管不能迎接孩子的到来,但坚守一线不退缩,是我送给他的最好礼物,相信孩子将来会为我而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