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的醫護人員以戰士姿態全身心投入戰鬥中。他們有的帶傷堅持工作,身體稍微恢復後又重回一線;有的退休醫生主動請纓要求加入戰鬥;有的克服種種困難堅守一線,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這些凡人“疫”事在邢臺有很多很多,今天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從全市抗擊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事蹟中挑選了10個暖心故事,讓我們瞭解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白衣戰士的傾情付出。

1陳鳳陽:“將近一個月,沒有離開過單位”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場戰鬥中,市疾控中心是和病毒最接近的地方,也是疫情防控的“神經中樞”。

從1月21日開始,將近一個月,陳鳳陽沒有離開過單位。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陳鳳陽

陳鳳陽和他的團隊既要負責全市病例標本的收樣、檢測,又要負責多方協調和信息梳理,實驗室全體人員每天頂班連軸轉。

為了方便,也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和交叉汙染,檢測期間,檢測員一進去就不再出來。檢測標本不斷增多,他們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大。 “我們不會退縮。”陳鳳陽說,“疾控是第一道防線,我們責無旁貸,也義無反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宋立山:“在崗期間不敢喝水”

“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和基層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必須衝鋒在前。”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開始, 邢臺市橋東區豫讓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宋立山,便全力以赴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一直堅持至今。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宋立山(中)

核酸檢測呼吸道樣本(咽拭子)採集工作,採集時,醫護人員和患者要身貼身近距離,面對面採集,這項工作的危險性很大。每次,他都會陪同醫護人員一起參與採集任務。“由於穿著防護服上廁所不方便,我們執勤期間都不敢喝水。”

3李文生:退休醫生社區“請纓出戰”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是一名醫生,就算退了休,也應該堅守一線。”近日,家住橋西中華街道李演莊社區的退休醫生李文生向社區“請纓出戰”,主動請戰堅守一線。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李文生

“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醫生,有職責有義務加入到這場特殊的戰役中。”李文生說。自1月26日至今,他每天都會準時來檢查點,除了測體溫,他還入戶對外地返邢人員問診,並提醒居民做好防護措施,有什麼需求可以隨時聯繫他,從沒一絲懈怠。

一天下來,李文生往往累的腰都直不起來,但他依然很樂觀:“只要大家都安全,我累點不算啥!”

4孫金濤:“看到患者康復,付出再多也覺得值了”

孫金濤是市第二醫院的一名醫生。疫情發生後,他積極參與到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線工作中來。

“我們現在實行輪班,每班人員值班6個小時。”孫金濤說。這意味著,這6個小時內,當班的醫護人員不能喝水,不能吃東西,更不能上廁所。“防護服是一次性的,穿脫耗時長,一線的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工作6小時,上廁所不方便,所以只能上班前少喝水、不喝水。”孫金濤說。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孫金濤

戴口罩、戴帽子、穿防護服、護目鏡、戴手套、封領口……“穿上防護服再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後,會感覺很不舒服,會很悶,呼吸也很不順暢。”孫金濤說,一連串的工作完成後,醫生的眼罩上全是霧氣,看不清人影,後背也都被汗水浸溼。“雖然辛苦,但是看到患者陸續康復出院,我們付出再多也覺得值了。”

5楊志方:帶傷也要堅守崗位

“我這點傷不礙事,不用在家休息。”在南和縣賈宋鎮中心衛生院,59歲的楊志方醫生帶傷也要堅守崗位。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楊志方

1月8日,由於雪天路滑,楊志方在上班途中不慎摔倒,致右肩膀鎖骨骨折(裂縫)。1月26日,在家休養的楊志方主動給院長打電話要求上班。考慮到他的實際傷情,院長建議他繼續修養。

“疫情面前,這點小傷不算什麼,還有很多患者需要我,我必須堅守崗位。”2月2日晚,楊志方再次提出要到崗上班,並於2月3日一早,來到衛生院為患者診療。

6張立軍:堅守在抗疫第一線 未能見到親人最後一面

1月27日下午,帶著對兒女的深深的牽掛,張立軍的岳父因心臟病去世。而此時,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張立軍正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擊最前線,未能見上岳父最後一面。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張立軍

張立軍是清河縣人民醫院的醫生。他和妻子原本計劃正月初四回村裡給岳父拜年,再帶老人去市裡散散心。當日,醫院緊急組建疫情防控隔離病區的醫療團隊,張立軍臨危受命,擔任該隔離病區小組組長。

由於疫情防控工作性質的特殊,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都是24小時堅守崗位,不允許回家,張立軍更是帶頭堅守。

“我是醫院隔離病區的組長,這個時候患者更需要我,相信家人會理解、支持我做出的選擇。”

7邱靜:“臨時媽媽”的暖心守護

“這幾天,爸爸媽媽不能照顧你,我就當你的‘臨時媽媽’好嗎?”娜娜(化名)的家人相繼因發燒住院,爸爸和爺爺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後,她與奶奶、媽媽、妹妹也相繼被隔離。由於要單間隔離,娜娜落單了。

“我也是母親,這種情況下一個六歲孩子內心的慌亂和不安,想著都讓人揪心。”得知這一情況,清河縣人民醫院的兒保科醫生邱靜,第一時間向醫院申請去照看娜娜。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邱靜

與此同時,外五科護士長董宇婷也向醫院主動請纓,加入到照顧娜娜的行列中。於是,娜娜有了兩個“臨時媽媽”。

“臨時媽媽”除了日常醫護任務外,還要陪娜娜看書、做遊戲,擔心娜娜孤單寂寞,邱靜和董宇婷還特意從家裡拿來不少玩具。“臨時媽媽”每隔6個小時換班一次,全天24小時守護著娜娜。

8張延威:為了上一線,三次寫下請戰書

“我請戰理由有三:我在急診工作10餘年,多次參加省、市傳染病拉練,具備突發事件處置能力!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該衝鋒在前;我有弟弟,有兒子,無後顧之憂。”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張延威

張延威是邢臺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一名醫生,疫情發生後,他曾三次請戰,要求參與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中來。最終,他“如願以償”地加入到重症確診患者救治的團隊當中來。

工作中,他除了要克服身體不適和完成日常繁重的護理任務外,還要隨時應對突發的病情變化、隨時隨地照顧患者的飲食起居,承受著超強的工作壓力。同事勸他倒班休息,他卻說:“我多做一些,患者恢復就能更快一些,爭取讓他們早日治癒,早日出院。”

9石國強、吳敏:夫妻雙雙上前線

“我們是醫生,這個時候一定要衝在最前線!”市開發區王快鎮衛生院院長石國強和該院護士吳敏是夫妻。同為醫護人員,夫妻都是42歲,石國強是黨員。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吳敏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石國強夫婦沒有其他選擇,那就“衝上去”。農曆大年二十九,石國強的父親剛從醫院出院,家中還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上初三,另一個剛三歲。“怎麼辦?”他們心意相通:“這個關鍵時刻,大家的安全和健康更重要!”從那天的上午8點開始,他們就堅守在醫院崗位和防疫的第一線。

10原東華:孩子,爸爸在防疫一線迎接你的到來

“今天喜得二寶一枚,可惜因為這次疫情,沒有陪在你們身邊,願大寶和二寶健康茁壯成長!”2月4日11:50,隆堯縣醫院內一科醫生原東華髮布在微信朋友圈裡的動態,瞬間收穫了無數點贊。

感動邢臺100個凡人“疫”事:沒有生而英雄,只是選擇無畏

原東華

疫情發生後,原東華奮戰一線,只能把即將臨產的愛人暫時託付給老人照顧。“我必須要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去應對這場戰鬥”。

“儘管不能迎接孩子的到來,但堅守一線不退縮,是我送給他的最好禮物,相信孩子將來會為我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