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數千家法庭遠程審案 開啟“無接觸庭審”新模式

法治 | 全國數千家法庭遠程審案 開啟“無接觸庭審”新模式

CFP/供圖

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刻,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審判工作兩不誤?各地法院“網上開庭”迎來了大規模應用。據公開數據統計,目前申請開通網上審案功能的法庭已超過8000家。

為應對疫情,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曾於1月28日召開專題會議,強調要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引導當事人通過網上立案、訴訟、調解、信訪,就近跨域立案,跨區域遠程辦理訴訟事項,最大限度方便當事人和律師參與訴訟,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切實維護訴訟參與人、來訪群眾、法院幹警安全和健康。

業內人士認為,在這場疫情的考驗中,“遠程審案”成為各地智慧法院建設中的一次大練兵,實現了減少人員聚集、方便群眾訴訟、提高訴訟效率一舉多贏。而隨著技術的發展與完善,“網上審案”或將得到廣泛運用,推進庭審方式的變革。

日前,杭州共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其研發的“新一代互聯網智慧法庭”為各地法院免費使用,“直到疫情徹底控制”;阿里巴巴集團阿里雲智能及其合作伙伴也宣佈為全國法院提供免費的“雲間”互聯網庭審服務。

“網上開庭”大爆發

2月6日,大連中院第七法庭內,法官正在組織一場線上庭審,上訴人代理人和被上訴人代理人通過視頻接入,三方的高清影音圖像出現在審判席前方的電子顯示屏上。

這是一起買賣合同糾紛上訴案。庭審中,法庭圍繞原審被告主體資格以及違約金是否過訴訟時效等焦點問題進行詢問,雙方當事人圍繞上述焦點展開辯論。法庭事實調查、法庭辯論、發表最後陳述意見等環節在線上有條不紊地進行。

隨著雙方代理人藉助電子簽名技術完成對庭審筆錄的確認,僅用時30分鐘即完成了庭審全部環節,庭審互動性絲毫未受空間距離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庭審結束後,庭審音視頻自動存儲在雲服務器中,可供法官隨時下載備查。

“感謝大連中院用互聯網庭審方式開庭,讓我在疫情防控期間不用從廣西南寧趕過去,用手機就能很方便地參與庭審。從實際效果看,這種形式溝通也非常順暢,效率很高。”上訴人訴訟代理人陳律師在庭審結束後表示。

據瞭解,該案原定2月7日開庭,受疫情影響,在庭前排查中,主審法官丁大勇發現,該案上訴人訴訟代理人遠在廣西,合議庭瞭解這一情況後,主動與雙方溝通聯繫,在徵得雙方同意後,決定啟用互聯網庭審系統開庭審理。

據法院介紹,這是遼寧省首例藉助互聯網庭審系統線上審理的案件。目前,大連中院正在加快推進應用互聯網庭審系統,下一步,將在全市各基層法院推廣使用。

此次疫情防控期間,首次推行網上審案的法院,全國不在少數。2月5日,青海省海東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採用網絡庭審的方式成功審理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這也是戰“疫”期間青海省法院合議庭首次採用網絡“隔空”審案。

2月4日,山東濟南法院系統也首次通過互聯網開庭審理案件。濟南市歷城法院速裁團隊法官劉明通過互聯網共用時一個半小時,開庭審理了兩起民間借貸糾紛。庭審結束後,當事人在法官指導下,在屏幕上進行簽名操作,完成了庭審筆錄的校對和簽字確認環節,真正做到了人在千里之外,庭審就在眼前,互聯網庭審的優越性極大地顯現出來。

杭州共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祝文明告訴記者,2月3日當天,全國法院使用“互聯網智慧法庭”進行的開庭達116場。從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包括疫情期間,全國開通“智慧法庭”的法院為286家,開庭場次為1324場。

據“雲間”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2月11日20時,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法院申請開通了“雲間”互聯網庭審服務,覆蓋超過一半的法院,自2月3日起,已累計開庭場次為1487場。

從數據上來看,全國法院已有超過一半的法院開通了網上庭審功能。每日開庭數據正在大幅增長,顯示抗疫期間全國各地法院“網上開庭”的大爆發。

不同平臺,技術先行

疫情加快了法院運用新技術進行“智慧”審判的節奏。各地法院紛紛啟動網上開庭審判的“無接觸”模式。

2月13日,湖南高院下發疫情防控期間案件開庭審理有關事項的通告,提出各級法院開庭審理的案件,具備網上開庭條件的,一律採用網上方式開庭。

據新華社報道,2月3日至9日,山東各級法院通過網上立案等方式新收案件8335件,結案5883件,通過互聯網開庭134次。山東具備網上開庭功能的法庭已經有932個。在當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審判執行兩不誤。

目前,全國各地法院的網上開庭方式並不統一,所運用的平臺也是多樣化。

比如,湖南高院向全省法院下發的通知中提出,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有4種方式辦理網上立案、調解、審判和執行等司法活動:“湖南移動微法院”、北京華宇“雲間法庭”、杭州共道“智慧庭審”及江蘇新視雲“雲上庭審”。

祝文明介紹,目前從事網上開庭技術支持的公司有四五家,為贏得更多市場,彼此之間競爭激烈,而背後是互聯網公司巨頭的技術比拼。

比如,“移動微法院”基於網民普遍使用的騰訊公司微信平臺,而“雲間”方案系阿里雲與北京華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小魚易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其中,阿里提供了基礎技術資源和AI能力;小魚提供多端視頻交互服務;華宇提供全流程互聯網庭審業務服務。共道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系阿里集團給予強大技術支撐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致力於打造全國一流的司法服務開放平臺。

“開通互聯網庭審系統之後,各法院只需自備互聯網電腦,案件當事人可以用電腦、IPAD、手機等終端方便快捷地參與到庭審活動中。”據阿里雲智能業務發展專家塔拉介紹,依託互聯網庭審服務平臺,全國各法院可在線上開展審判調解工作、開庭審理活動以及信訪接待工作,為法院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不間斷、高效率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提供了科技手段。

“對於當事人來說,手機裝上App或小程序,就能參與庭審,而對於法官來說,也能提高效率。”相關技術專家介紹,互聯網庭審服務平臺目前從技術上,支持電腦和手機多種方式接入,已實現案件信息關聯、審案全程留痕,對形成的音視頻資料、庭審筆錄及電子簽名進行存儲,系統支持語音識別自動生成庭審筆錄、庭審舉證示證等服務,此外,系統還通過人臉識別在線驗證當事人身份信息,有效解決互聯網開庭無法驗證當事人真實身份的情況。

5G時代的庭審變革

“互聯網庭審系統在抗疫期間的使用具有特殊意義,拓展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渠道,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免去了當事人往返法院的奔波之累,也避免了人員聚集可能引發的安全和健康隱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作為企業,我們希望能夠用技術和資源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助力全國各地法院開展網上庭審。”祝文明說,而在這場疫情的考驗中,人民法院利用數字技術創新審判方式,實現減少人員聚集、方便群眾訴訟、提高訴訟效率一舉多贏,“網上審案”的廣泛運用,無疑將推進庭審方式的靈活性。

“我們本來就計劃將公司研發的‘智慧法庭’作為2020年重點產品去打市場,根據之前對於互聯網庭審發展趨勢的預判,未來3-5年,隨著5G時代的到來,預計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案件能實現網上開庭。”在祝文明看來,此次疫情期間全國法院“網上開庭”大爆發,源於數年來全國法院智慧法院建設打下的底蘊,也使他對於“網上開庭”普及的預判時間大大提前。

“今年大年初三我們就開始工作了,全國很多家法院跟我們聯繫,要求對法官進行遠程培訓。”祝文明說,“互聯網智慧法庭”系統為方便當事人,其進入端口極為簡單,而法官端則設置了禁言、投屏、實人認證、電子簽名等多個功能。

祝文明介紹,網上開庭的技術基礎,一是雲資源,如阿里雲,二是視頻流服務,因為庭審中需要通過視頻對話的方式,三是安全措施,以及證據交換、語音識別等技術的運用。“互聯網智慧法庭”在杭州互聯網法院和廣州互聯網法院有2萬場的運用,而上述兩家法院98%的案件為線上審理。

值得關注的是,網上開庭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開庭,仍有多個問題待解:儀式感、嚴肅性如何保持?技術上,如何識別證據的真偽等等。

祝文明認為,隨著5G技術的來臨,可以輔以其他技術手段,比如VR、虛擬空間,增強庭審的現實感,“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完善,未來電子證據會越來越多,結合區塊鏈技術和多個技術的融合,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案件適合網上開庭,這需要一個過程。”

法治 | 全国数千家法庭远程审案 开启“无接触庭审”新模式

《民主與法制》社新媒體出品

本期主編:王 鐔

美編:程 銘

審核:阮 瑩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法治 | 全国数千家法庭远程审案 开启“无接触庭审”新模式

民主與法制社是由中國法學會主管的中央級新聞事業單位,擁有《民主與法制》雜誌、《民主與法制時報》、民主與法制網、民主與法制移動新聞客戶端等權威法制媒體。

微信號:minzhuyufazhish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