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都知道,婆媳之間的鬥爭永遠是那麼微妙,一個不小心就能發生矛盾。

哪怕關係再好的夫妻,會因為婆婆的一句話,就會讓小兩口爭吵起來,也有妻子的不理解,讓兒子受中間的夾板氣。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更有一些家庭,因為婆媳之間的矛盾激化,都上升到夫妻之間的正常生活,甚至會出現鬧離婚的地步,這不僅僅是指所有人,這樣的關係有的甚至在國外都有案例。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這樣的情況,德國就是一個特殊的例子,這個國家就與其他與眾不同,根本沒有婆媳之間的矛盾。

要知道,德國作為歐洲發達國家,而且人口基數很少,屬於那種福利待遇優越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很多方面和人為因素,最多的是因為思想意識不同,所以在德國很少看見婆媳之間有什麼矛盾,而且關係處的很不錯。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那麼,德國的婆婆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德國不要求房子,車以及彩禮等各個條件。

在德國,孩子在18歲以後,父母就不再幹涉孩子的事情,讓他們能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在他們看來,18歲已經是大人了,不再需要父母對他們施捨什麼物質了,他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由孩子自己說的算。

如果孩子有能力衣食無憂,父母很欣慰,也會沾孩子的福氣。但是,孩子有困難或者過的不好,父母也不會全心全意的幫助他們,最多是借他們錢,但是這錢一定是要還。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德國的父母一般沒有彩禮這個說法,認為結婚是孩子自己的事,只要孩子滿意就行。再者對男方對物質這方面沒有過多的要求,一句話,就是德國在風俗上與我們不一樣。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不會干涉孩子過多的事情,即使婚後的吵鬧也是如此

德國的父母界限分明,不會因為孩子過的很富有就認為是自己的功勞,會認為這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在教育方面不會任他們胡作非為。

我們大多數的孩子結婚後,因為生活條件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孩子總想把父母接到身邊生活在一起,讓年邁的父母享受天倫之樂。

這樣就使得婆婆和妻子之間的距離很短,沒有了遠方想念,近了受制的想法。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大小的摩擦,畢竟年輕人和老人生活方式不同,還有我們的老人喜歡“多管閒事”經常因為看不慣年輕人的做法,干涉夫妻的正常生活。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在德國房子都是貸款,所以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父母不會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不會管孩子們那些看不慣的事。

即使孩子結婚有了孩子,也不會幫助照看孩子,因為在德國養育孩子和教育這一方面德國人做的很完善。

所以,就避免了婆媳之間的因為意見不同產生的矛盾,這是一種傳統的思想,也是規則,在中國很多父母是做不到的。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觀念不同是主要的原因,中國養兒能防老的思想很嚴重

我國人口眾多,而且現在都是獨生子,父母老了都想都孩子身邊去,傳統思想讓父母認為養兒就是為了防老。

其實,我國養老院很完善的,但是如果誰家的老人送到敬老院,那麼誰就是不孝。這樣的觀念讓很多人擺脫不了思想的束縛。

德國的養老設施很完善,很多老人都喜歡去養老機構,因為德國人天生不願意參與孩子的事情,更多的世間會旅遊,聚會等。即使沒有兒女,他們也能夠養活自己,而且不必擔心養老金的問題。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這樣也避免了和兒媳矛盾的發生,養老機構我國也很完善,但是主要是觀念不同,在中國如果誰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會被他人指著脊樑說三道四。

我們國家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養老也是我們華夏兒女應盡的責任,不需要羨慕誰做的好,也不羨慕哪個國家的觀念好,我們有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婆媳之間的矛盾。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婆媳之間,為什麼有矛盾產生呢?

  1. 同是女人,都是一個感性的生物,大多數矛盾都是因為自身做的事,或者是說過的話讓對方不高興,一點點積累才產生的矛盾。
  2. 每個要結婚的女人都會下定決心,要和婆婆處好關係。每一位婆婆都想著與未來的兒媳成為母女,但是隨著不管的接觸,卻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
  3. 老人一輩子習慣了這套生活方式,他們認為這是自己一杯積攢下的生活經驗,讓小倆口效仿是為了不讓他們走彎路,也能證明自己雖然老了,但是還能有用處。
  4. 年輕人的思想不會一層不變,他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大手大腳和不注意傳統小節,說白了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5. 還有最主要的是觀點的衝撞。兩個不同的思想融合一起,是很難的。就像兩個不同的顏色融合後,都想變成自己的顏色,根本不可能的問題。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婆媳之間的矛盾是不是無法調節呢?

答案:當然不是。

婆媳之間雖說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我們能從很多方面讓兩個人融合在一起。

比如:興趣。要知道興趣這個東西很有吸引力,如果母親和妻子有著共同的愛好,同樣能把兩個人的靈魂栓在一起。

還有就是找兩個人觀點相同的事物,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或丈夫能幸福,並且都願意為這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有位朋友做的非常。他知道母親是一個很愛挑剔的人,但是妻子卻沒有任何約束自己的行為。

如果這樣長久下去,必然會產生矛盾,所以他為了家裡的長治久安,公然對抗母親和妻子,好讓兩個人統一戰線。

過期不然,因為他的挑釁讓婆媳同仇敵愾,那麼他是怎麼做到了呢?

他藏私房錢,故意讓妻子發現;他總挑母親做的飯不好吃。這樣,妻子受不了他的做法,竟然教訓他說:媽媽年紀大了,有時候你得謙讓點,這點道理都不懂!

母親教訓他說:你也不知道心疼下媳婦,還敢藏私房錢,你咋想的!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就這樣,他導演了一次又一次的角色,兩個人現在好的如同母女兩個人。但是,他被孤立了。

有人問他,你這樣做值得嗎?

他回答:“我深知母親和妻子的毛病在哪裡,但是不這樣做我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所以,我很高興,因為家和萬事興嘛。”

這樣的做法或許有一些不妥,但是好在於沒有因為一些小事造成婆媳矛盾。

我想他是為了婆媳關係,寧可自己受苦,也不願看到兩個愛自己的人彼此傷害吧!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所以不要勉強與這種方法。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婆媳之間關係有矛盾的,只是我們沒有看到一些家庭婆媳相處的很好。

但是也有一些關係不和諧,不能統籌一概而論。我們要正確的對待婆媳關係,不要因言論問題就抵制婆婆的不好,也不能憑一面之詞就認為兒媳不懂禮數。

所以,在我看來婆媳就是兩個女人,別說婆媳關係,就是兩個陌生人也有不愉快的時候。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只因我們老人沒有做到他們那幾點


拋去任何因數,不看國內外的例子,也不看任何好的家庭,我們來看自己家庭的問題。

  1. 作為丈夫一定要有調節能力,這是主要的,在一個要有協調的本事。
  2. 作為母親,千萬不能以老人的眼光看待問題,因為時代的變化是老人永遠跟不上的步伐,多聽聽年輕人的意見。
  3. 作為妻子,統籌兼顧,既要維護丈夫的家庭地位,還要懂得保護自己的地位。懂得老人的辛苦,也要能說出老人的不解之處。

我想,世上最好解決的就是問題,但是最難的就是方法,用好方法一切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