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茶|說說武夷巖茶的苦澀

說茶|說說武夷巖茶的苦澀

武夷巖茶比起綠茶來,要醇厚,就是比起鐵觀音來,卻又多了種“苦澀”味。大家說到巖茶的特點時,都會說“巖韻”,儘管引經據典,但也還莫衷一是。喝巖茶,一般人開始是不容易接受的,覺得苦澀,並沒那麼香甜。

說茶|說說武夷巖茶的苦澀

武夷巖茶的“巖韻”,一般人只知和它的地理環境有關,卻不知和發現、欣賞它的人更有關。武夷山自古就是佛道名山,很多茶園都歸寺廟道觀管理,比如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紅袍就歸天心的永樂禪院所有,“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因而那些得道高僧對茶品味的喜好就會直接影響到巖茶的品質特點。有人很直接地把武夷巖茶的“巖韻”說成是“爛石”和“青苔”味道,初看覺得說得太白,但一想卻也大有深意,讓人想起王維的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意境,而王維,正是被人稱為詩佛的。想想那些道行深遠的僧人,是不是都有一些枯寂的味道?而這,內在裡應該也是和武夷巖茶的苦澀是大有關聯的。

說茶|說說武夷巖茶的苦澀

而實際上,巖茶的這個“苦澀”,卻也是“巖韻”的一種指標。能夠喜歡苦澀的人,一定是不一般的人。從中國傳統的審美價值來看,苦澀和甘滑是一種辨證關係。表面上看,甘滑要比苦澀好,青澀顯得稚嫩,不夠流暢,但深裡看,在更高一個層次上,又反轉過來了,苦盡甘來,澀化生津!

說茶|說說武夷巖茶的苦澀

樸拙、內斂才是真正的高境界。這和讀書寫文章一樣,一開始要求流暢,但這樣的標準很容易達到,慢慢地,就會追求文章中的苦澀味,但這苦澀又不是生澀,而是一種“障礙”,不是讓你那麼容易進入,而你一旦進入了,就會慢慢覺得它的厚重和好。周作人的文章好,其中就有這麼一些苦澀。袁枚說龍井“味薄”,應該也是體會到巖茶的“苦澀”吧。

此文章為巖茶帝網絡整理發佈,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私信交流!

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武夷巖茶? 不忽悠,不做作,帝哥教你選茶!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