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退役後

你在做什麼?

經商、務農、做工、求學

或是成為公務員

……

我知道,不管你在哪裡

你在做什麼

這次湖北疫情發生時

我又看到了你

全國人民也看到了你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在中國民兵新媒體後臺

我最常見到的留言是

“若有戰、召必回”

“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星”

“退伍不褪色!永葆軍人本色”

他們說“退役軍人最怕的是遺忘”

是啊,遺忘好像是現代人的通病

而曾身為子弟兵的他們

可以在人民需要的時候隨時奔赴“戰場”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武漢疫情暴發後

已經自主擇業脫下軍裝的李曉靜

寫了請戰書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我曾經是你們當中的一員,現在雖然脫下了軍裝,但我還是以醫務人員的身份和你們戰鬥在一起……


下面

退役軍人的 "疫情姿態"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社區抗疫一線的守門人


“媽媽,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我要回單位上班,您一定要照顧好自己。”1月28日, 薛連強出門前對85歲高齡身患癌症的母親說。薛連強曾在部隊服役多年,母親已經習慣了兒子隨時去執行任務的工作狀態,她鼓勵兒子說:“趕緊去!疫情防控工作更重要”。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薛連強是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長樂坊街道辦事處副調研員,他也是預備役部隊轉業的一名軍官。西安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2020年1月28日,街道辦疫情防控指揮部把“前線的前線——社區陣地”交給他來“指揮”。

社區,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直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陣地,守住這個“堡壘”,對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危受命”後,薛連強每天都是身先士卒,奮勇當先,超負荷運轉,帶領社區工作人員築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全力捍衛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在抗疫阻擊戰打響以後,薛連強及時主動與街道公共交通文明引導員聯繫,並鼓勵大家積極參戰。在他的動員下,10名文明引導員組成了街道辦最優秀的抗疫志願隊伍。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兢兢業業,承擔起了體溫測量、小區出入人員登記、門禁值勤等一線工作任務,壯大了疫情防控隊伍力量。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白天,薛連強要麼親自駕車拉著工程擋板和簡易帳篷穿梭在各路段為執勤人員做好後勤保障,要麼就是在仔細檢查各小區門禁制度的落實情況,夜幕降臨,別人都已回家團聚,薛連強卻他的同事們依然在社區的各個防控點站崗值班,一天能多睡一會對他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他,這樣踏踏實實地堅守在社區防控一線嚴防死守,就是為了全面掌握轄區人員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堅決要守住疫情防控的社區防線。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薛連強深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人民戰爭,需要緊緊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他之前分管文化宣傳和精神文明領域,與街道公共交通文明引導員結下了深情厚誼。在抗疫阻擊戰打響以後,薛連強及時主動和聯繫他們,並鼓勵大家積極參戰,他對大家說:“咱們是長樂坊‘最文明的人’,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街道機關幹部、社區工作人員都在一線全力奮戰。國家有需要,我們現在要挺身而出,讓咱們的‘文明之花’再次綻放!”在他的動員下,10名文明引導員組成了街道辦最優秀的抗疫志願隊伍。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兢兢業業,承擔起了體溫測量、小區出入人員登記、門禁值勤等一線工作任務,壯大了疫情防控隊伍力量。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疾風知勁草,危難見英雄。薛連強曾經是一位優秀的軍人,雖脫下了軍裝,但退伍不褪色!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他忠於職守、迎難而上、臨危不懼、夜以繼日的堅守,我們相信有他和他的團隊的堅守,這場疫情阻擊戰一定會勝利!


作者:鍾曉峰、宋爭明、中國民兵記者曹 琦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疫情防控不落伍不缺席


“執勤民兵預訂的口罩、消毒液是否已經到貨?防疫卡口體溫槍的電池還剩多少?復工復產復市那11名民兵骨幹的體溫都測量了沒有、有無異常……”


在戰”疫”轉入總攻的關鍵時刻,2月17日,記者在河北省廣宗縣件只鄉槐窩村口疫情檢查站,看到了正在帶班執勤的一等功臣、“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吳洪甫。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79歲的吳洪甫,站在凜冽寒風中,嘴帶口罩、臂戴紅袖章,對過往人員逐一測溫、登記,動作乾脆利落,駕輕就熟。“記者同志,請你配合工作,自覺接受檢查!我還有40分鐘下崗。”


“眼睛盯著防控,心裡裝的全是群眾!”攀談中,談起吳洪甫,廣宗縣槐窩忖黨支部書記楊建文激動感慨: 俺們村600多戶、3000多人,是個名副其實的大村,外出務工人員佔了三分之二。


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證每名群眾不出問題,成為壓在基層幹部頭頂的一塊大石頭。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個老兵,還是曾經擔任過10年的老民兵連長。”


關鍵時刻,吳洪甫第一個站了出來。“疫情防控阻擊戰就是打仗,咱們黨員幹部就得衝得出、頂得上!”


吳洪甫重披戰甲,從正月初二開始,帶領全村幹部群眾奮勇戰“疫”。記者在同該村黨員幹部和村民交談中,筆走龍蛇,記錄下一份吳洪甫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績單”:


組織全村60名黨員幹部和民兵骨幹成立“黨員突擊隊”,不分晝夜值崗執勤,入戶排查、填表登記、分發物資、消毒消殺……;


第一個帶頭捐款1000元,全村籌集捐款11000元;建立500名群眾加入微信“槐窩鄉親交流群”,及時轉發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系列決策部署,疫情防控常識和村面身邊的好人好事,教育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堅持每天騎著自家老年助力車,帶上一臺宣傳音響,在8個進出檢查卡口叮囑檢查規定,在鄉村街巷播放防控注意事項……

目前,全村無1例疑似和確診新型冠狀肺炎患者。


“戰鬥還在繼續,沒啥可說的!危難面前,黨員老兵從不落伍,從不缺席。”吳洪甫淡然一笑,信心滿滿:“1964年,咱們擊落了美國U2偵察機,今天在黨中央和習主席的堅強領導下,必將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後的勝利!”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老兵昔日並肩衛國,今朝攜手抗疫

軍人,以家國為重,以使命為先。湖南省汨羅市這幾個老兵雖已退役,但面對疫情,他們仍衝鋒在前。


2月14日中午,剛完成汨羅市長樂鎮馬橋村、長樂中心醫院等地的消毒工作,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老兵周政和幾名戰友匆匆吃了飯,又帶著消毒液和煙霧彌霧兩用機奔赴羅江鎮——當地戰友請求他們為集鎮消毒。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周政是長樂鎮長北村人,疫情發生後,他積極動員當地參戰老兵參與疫情防控。


老兵們紛紛響應,共籌集6000多元購買了500公斤消毒液和1臺煙霧彌霧兩用機,為全鎮各村、社區的公共區域和場所進行消毒。


按照輪班制,參與消毒的9名老兵3至4人一班,每天上午7點半開始消毒,下午6點結束。目前已對長樂鎮鎮區及聯江、長北、馬橋等村進行了一輪消毒,還支援了三江、羅江兩鎮部分區域的消毒工作。


老兵們平均年齡已過50,最大的56歲,這個年齡再“操戈上馬”,用鄉親們的話說“英姿仍不減當年”。


周政告訴筆者,消毒機器有數十斤重,村道消毒可以放在車上使用,學校、醫院等場所消毒只能揹著。

“抗擊疫情也是一場戰爭,老兵們義不容辭,我們將繼續堅持下去。”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危難之時,這個老兵有擔當


2月11日下午,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山東省鄒城市鋼山街道後八里溝村黨委書記宋偉,代表村黨委向市慈善工會捐款500萬,用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及一線人員生活保障。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疫情發生以來,後八里溝村在老兵宋偉帶領下,緊急成立10支黨員突擊隊、民兵先鋒隊和退役軍人服務隊,引導黨員、老兵、民兵投身一線當先鋒、做模範,倡導“我是黨員我先行”“關鍵時刻看老兵”的良好風尚,築起一道道疫情防控“安全網”。非常時期,擁有“全國文明村”“中華孝善模範村”“中國雷鋒村”的後八里溝村,還叫響了“不食野味就是文明”“居家隔離就是孝善”“助力防疫就是雷鋒”等口號。

提及捐款的初衷,宋偉說:“ 小康路上有奮鬥,危難之時有擔當。在國家和人民遇到難關時,我們伸出援手理所應當。”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100餘名退役老兵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又是黨員,做好小區居民的疫情防控是我的責任,我會注意個人防護,你放心好了。”


2月12日,四川省崇州市崇慶街道同心村退役老軍人餘朝興簡單的安慰家人後,繼續在同心佳苑小區為居民宣講疫情防控知識。


據瞭解,他所在小區住戶有1146戶,人數多達5000餘人且都是農村拆遷戶,人員高度密集又對疫情防控知識認識不強。為此,他除堅持做好每天全小區消毒等防疫工作外,還對進出小區人員進行嚴格檢查勸導和耐心解釋。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疫情發生以來,崇州市人武部各級積極配合地方黨委、政府開展防疫工作,組織民兵、退役軍人協助當地公安、衛健部門深入社區、交通路口,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崇州市江源街道退伍軍人孔雲龍向人武部寫下請戰書,主動帶頭請願建成一支由24名退役軍人組成的聯防聯控勸導點,他們入村入戶宣傳防疫知識發放防疫宣傳冊口袋書,自帶防疫物資、車輛對林盤道路進行消毒,守護成溫邛第三快速通道等15個村級防疫巡查卡點,守卡24小時輪崗不間斷,已累計排查1000餘臺車輛,5000餘人次。


羊馬街道、三江街道和觀勝鎮等鎮街湧現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共計100餘人主動參與到社區聯防聯控村級防疫巡查執勤工作中的情況,進行檢查點執勤、密集場所人員勸導、街區巡查。已累計排查車輛近3千臺次,排查人數近10000餘人次。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群眾哪裡有需要,我們的身影就在哪裡出現。”文井江鎮轉業士官李英傑放棄休假,主動請纓深入山林走訪村民,這裡山高坡陡,多風多雨,每天全身溼透雙腳泥濘,除完成普及防疫知識和摸排情況外,還逐一記錄村民的實際困難,憑藉自己在部隊多年執行急難險重任務的經驗,為村民運送緊缺物資,聯繫電工一道上山維護村屋線路老化問題。


在清泉村疫情排查期間,李英傑得知村上86歲老復員軍人付紹華生活困難,其兒子殘疾,主動幫老人家裡進行消毒,還將包裡的現金留給了老人,第二天為老人帶來了新鮮果蔬和乾糧,他家僅隔鎮上40公里,從大年初一開始執勤至今未回,深夜工作結束後,他通過視頻和3歲的女兒講睡前故事,他說:


“在這個非常時期時候,第一時間在前線保衛百姓安全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抗疫一線戰友們的物資保障,退役軍人負責,讓戰友們暖心舒心。街子鎮藍盾消防救援中心志願團隊在三郎卡點排查期間,羅永祥等轉業軍人保障卡口志願者們的飲食,每日送方便麵、飲用水和熱騰騰的盒飯,羅永祥告訴記者:“我們不能在前線參加戰鬥,在後方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也是在為疫情防疫做貢獻。”


截止目前,三郎卡點守護著6000多人居住的九龍小區安置點,已累計排查多少8000餘臺車輛,23000餘人次。同時,三江街道退役軍人鄭鑫、許鵬偉、周逍等組成志願抗疫小組,負責協助領取分發抗疫物資搭建帳篷,保障抗疫一線工作人員。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崇州市100餘名退役老兵一往無前的在抗疫一線奮鬥、在一線奉獻、在一線守護著群眾的生命和健康。有了他們,群眾安心放心!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大疫面前有大義


近日,新華社報道的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泡麵書記”一家三口的抗疫故事好評如潮,引發熱議。他就是耀州區永安路街道東站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楊懷勇。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楊懷勇,1984年12月在山西武警總隊當兵服役三年。大年初一早上,楊懷勇做好了上戰場的準備,他對妻子和兒子說:“我們是小家,社區才是大家,社區安全了,我們這個小家才能有幸福生活,我們不上誰上!”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楊懷勇、妻子陳雪莉、兒子楊晨光,在三個基層崗位上,一家三口當起抗疫前鋒衝在疫情一線,因不能回家,方便發成了他們的早中晚餐。每天繁重的防疫工作讓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互打電話問候。防控點值守、巷口路口巡查、入戶勸導、為群眾做心裡疏導、上門服務送蔬菜瓜果和生活必需品、防疫消殺不間斷以及應對處理突發情況等等,他們心裡裝著的只有工作……他們幾乎每天不間斷做著抗疫防疫工作,一忙就是一整天,有時甚至要到凌晨。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在嚴峻的防疫防控形勢面前,退伍軍人楊懷勇家庭成了一個發光的家庭,影響成百上千個家庭為打贏疫情阻擊戰默默奮鬥,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以大義戰大“疫”,只為千千萬萬個平凡家庭的平凡生活。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戰“疫”打響,再披“征衣”


在遼寧省遼陽市有這樣一群“逆行者”,他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深鐫刻在內心深處,國家有難、人民有難之時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

巡防員立下“軍令狀”


凌晨6點,東北的天還未放亮,只見一個人獨自行走在山道上,一團團白色寒氣從口罩中呼出,轉眼便成了霜花,他叫劉金良。


劉金良曾在部隊服役兩年,作為退役軍人、基幹民兵,他是出現在村裡的第一個疫情巡防員。“既然組織交給我任務,不管困難有多大,我都會全力以赴,保證打贏這場戰役。”例會上,劉金良立下“軍令狀”。


東新堡村有397戶共千餘名村民,他除了擔負巡查任務之外,還要到村民家中走訪宣講政策,瞭解村民健康情況,為村民車輛及一些公共場所防疫消毒。


風雪中堅守“戰位”


2月2日上午,高速遼陽南站口,一名交警正在執勤。只見他打著標準的手勢,禮貌地指揮著一臺臺過往的車輛接受疫情篩查。


這是雷洪光,曾從軍16載,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轉業12年來,又先後2次榮立三等功,4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1月25日,遼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某大隊緊急召開會議,作為大隊辦公室主任的雷洪光提出採取“一斷三不斷”的措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一斷”,指落實消毒防控措施,堅決阻斷病毒利用交通工具傳播的途徑;“三不斷”,即確保公路交通不中斷、確保應急運輸綠色通道不中斷、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的物資運送不中斷。而設立卡站篩查疫情成為最緊迫的任務。這意味著許多人要犧牲大量休息時間。此時,雷洪光首先站出來:“每天給我排一班崗。”


一班崗就是4個小時。遼陽室外溫度接近零下20攝氏度,雷洪光的眉毛上、口罩外都掛滿了冰霜,可他深情的眼神讓每一個過往的司機映像深刻。

父女同寫請戰書


1月27日,遼陽市傳染病院收到了兩封特別的請戰書,這兩封請戰書來自一個家庭。


張雷是市傳染病院救護車司機,他在向醫院黨辦遞交請戰書中寫道: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深知肩負的責任,深知這項戰役的艱鉅性,經過慎重考慮,我請求加入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隊伍,與大家一起奮戰,作為一名黨員,我無條件服從領導的安排,願作為一名志願者馳援武漢,我會毫無保留地為祖國和人民付出我的一切!”


曾駐守邊關10年的張雷2000年復員回到家鄉遼陽,被安置到市傳染病醫院,在司機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始終默默無聞。而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刻,他卻是全院第一個請戰的。


他說:“退伍不能褪色,關鍵時刻必須挺身而出!”


張雷寫下的錚錚誓言令人動容。與父親同在醫院當護士的女兒張雨竹也到黨辦遞交了請戰書,請求加入到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隊伍。她說:我為爸爸驕傲,我也要加入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來。


請戰書上,父女倆鄭重地按下“紅手印”。


上陣父女兵,戰疫當前鋒,他們的故事在嚴寒中暖人心窩。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不忘初心 見“疫”勇為


人的脊樑,不是骨頭而是靈魂;勝戰的關鍵,不是武器而是精神。


2020年伊始,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驟然打響。面對這次社會責任踐行的全民考驗。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山東省淄博市8000餘名退役軍人所流露的勝戰素養、軍人情懷讓人感動,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退役軍人的好樣子。


令出行隨,胸有經緯——

一道“集結令”,2020名“防疫鬥士”待命馳援


2月7日下午,山東省淄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通過微信公眾號客戶端,面向全市退役軍人發出了一道成立“淄博市退役軍人疫情防控突擊隊”的集結令。


幾乎一夜之間,這道“集結令”霸屏了所有人的朋友圈。僅僅兩天的時間裡,先後有2020人自發申報加入。該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朱輝坦言,真沒想到大家熱情這麼高漲,當時聯繫人就留了一個電話,不料電話都打爆了,有些退役軍人著急怕報不上名,甚至都打政府投訴電話了。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2月20日上午,“淄博市退役軍人疫情防控突擊隊”的18名代表走進該市人東社區,幫助社區清理衛生,助力復工復產。突擊隊的發起者門玉海說:“能成為‘突擊隊’的一員,是我的驕傲,讓我找到了最初當兵的樣子,若祖國召喚,我們隨時集結。”


在“淄博市退役軍人疫情防控突擊隊”的輻射帶領下,淄博市的各個區縣、鄉鎮也紛紛自發成立退役軍人疫情防控志願隊、突擊隊。截至目前,大大小小的隊伍已有288支。


一朝戎馬,仗劍終生——

“組織對個人講負責,個人對組織講感恩”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2月12日上午,淄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迎來了一批特殊客人。王路軍、徐君義、呂軍、吳蘇敏4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帶著百餘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真情善意,將58000元愛心捐款交給了淄博慈善總會


為堅決打贏新冠病毒防控阻擊戰,淄博市自主擇業軍轉幹部中自覺發起愛心捐助活動,短短几天時間裡,先後有126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見“疫”解囊相助。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轉業幹部代表王路軍說:


“組織培養了我們,部隊教育了我們,任何時候我們都感恩組織,任何時候我們都召之即來。”


心懷大愛,共克時艱——


“年齡大上不了戰場,也要為抗‘疫’出份力”


這一車滿懷溫暖的救援物資,是一種精神的詮釋,更是一種優良傳統的傳承。


2月20日下午,一車由85名軍休幹部自發捐款11.29萬元購買的牙膏、毛巾、紙尿褲等物資緊急馳援武漢。其中王怡、範麗斌等4位軍休幹部分別捐了6000元,採訪中獲悉他們曾經都是部隊的醫務人員。王怡說:“雖然我們老了,去不了一線了,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火熱的,如果時光倒退幾十年絕對義無反顧。”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無獨有偶,“人民楷模”朱彥夫將撫卹金中拿出1萬元捐給武漢,淄博軍分區幹休所,王春長、凌寶存等5位軍隊離職老幹部也分別捐贈1萬元助力抗“疫”。當這些從戰爭炮火走過來的老戰士,用顫抖的手把錢遞給組織時,遞出的不僅是愛心,更是心繫祖國安危和人民生死的大德博愛。


時空流轉,變幻的是長空下日益發展的城市,不變的是退役軍人召之即來衝鋒在前的血脈本色。如今,在淄博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正默默加入抗“疫”行動,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愛民“滿分卷”。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退伍不褪色,戰“疫”站排頭


“當過兵的人,一輩子都會記住自己是一個兵,國家有難、老百姓有危險,當然就要站出來衝上去”。


防疫阻擊戰打響後,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退伍老兵們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們以強烈的軍人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踴躍投身宣傳和防控一線,穩定人心、控制疫情。


“和平年代已沒有了戰爭硝煙,但越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越考驗人,越要我們帶頭衝鋒!”。


已年過花甲,曾參加過“老山戰役”的退伍老兵,現區人大代表、港龍通信科技公司黨支部書記孫玉貴,1月份剛做過肝部手術,得知疫情防控信息後,迅速組織發動公司民兵行動起來,到防疫戰線各場所消毒、檢修維護通訊設施。


一個多月來,他不顧滿身傷病和疫情風險,每天都帶人走街串巷巡查通信線路,每到一個點位都積極宣傳防疫知識和政府防控措施,做到走一路穩定一路暢通一路。


“我申請加入防疫工作,不要一分錢工資,請黨支部接受我的請求”。六十多歲的退伍老兵蘇坤玉向村黨支部遞交請戰書。


“我是黨員,人老了,但黨性不老,疫情來了我們上。”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82歲的退伍老兵戴維芳帶頭參加防疫工作。“我們什麼都能做,儘管給我們安排工作”。在他們的帶領下,街道退伍軍人紛紛捐款捐物,許多退伍軍人報名加入戰“疫”志願者團隊,卡口執勤、測量體溫,社區宣傳檢查、消毒滅菌,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退伍軍人在戰鬥。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石化社區民兵營長陳春花丈夫去世還不到一個月,她把悲痛埋在心底,毅然投身戰“疫”主戰場,從人員梳理到卡口執勤,事無鉅細帶頭參加;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燕子磯社區民兵營長王可,白天一線管控防控,晚上把社區排查資料帶回家中梳理、甄別,30多天堅持“白加黑”連軸轉工作;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電瓷社區民兵營長陳亮不顧個人安危登門入戶宣傳排查,直至感染被隔離在家,仍堅持用電話和網絡聯繫物資、指導防護、調控防疫工作,不間斷地給一線民兵打氣鼓勁。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在這場疫情狙擊戰中,全區退伍老兵踴躍參戰,帶動民兵預備役人員在轄區各卡點、社區各角落拼博戰鬥,成為抗擊疫情的中堅力量,被居民親切稱為“社會安全的守望者”。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抗“疫”戰場上的“一團火”

2月16日清晨,紛揚的雪花將吉林省遼源市染繪成了白色的世界。此刻,西安區富國社區的許多居民正靜靜地欣賞著雪景,卻又似乎在尋找著什麼。


“社區居民們,當前疫情仍然形勢嚴峻,請減少不必要外出,做到不串門……”突然,一陣渾厚而熟悉的嗓音打破了寧靜。很快,一個佩戴紅色袖標的身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小張來了!”“小張來了!”13號5樓寡居的陳大爺,似乎比別人更激動。今天是社區民兵小張上門服務的日子。不一會兒,節奏分明的腳步聲由遠而近,陳大爺又見到了那張親切的臉龐。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臘月二十九,社區白海波書記正組織人員防控疫情,排查任務重,人手嚴重不足……這時,張旭火急火燎地闖了進來。“白書記,我報名參加,請派任務!”


15年前,張旭退伍入職市水務集團,當收費員5年,2千多戶水費,他年年無差錯。因為表現突出,他多次被單位評為先進,還加入了黨組織。“我家就在附近,眨巴眼功夫就到了。”張旭每次搶活幹的理由,總是讓人無法拒絕。在白書記眼裡,常常流淌著滿滿的喜愛:小張像團火,走到哪,溫暖一片。


張旭火一樣激情,燎燃著周圍的人們。受他的感染,退伍老兵李師傅、趙師傅主動報名參戰,年輕的黨員們也紛紛請纓。很快,民兵突擊隊和志願者服務團活躍在防控疫情的各個崗位上,社區至今沒有一例確診和疑似病例。


窗外,雪地潔靜如畫,陽光明媚似春,一串腳印清晰地鋪向前方。眾人護送的目光中,張旭手臂上鮮紅的袖標格外醒目,像一團跳動的火……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我是退役軍人,我先上


“利通區人武部,請你部按程序迅速組織民兵分隊參與地方疫情防控工作”。大年初三,利通區人武部接到寧夏吳忠軍分區指令後,立即啟動預案、收攏人員……。


疫情就是命令,戰“疫”就是戰鬥。疫情防控工作展開以來,吳忠軍分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指揮,迅速組織21個分隊450名基幹民兵,配合開展防疫宣傳、入戶排查、道路封控、消毒殺菌、搶運物資等工作。


同時,軍地聯合組織1300餘名編建在民兵組織和部分非編民兵組織的退役軍人,24小時輪班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忠誠履行著人民健康守護者的職責。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疫情就是命令,聽黨的


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吳忠軍分區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指示,按照吳忠市黨委政府統一部署,組織民兵和退役軍人科學編組,參與吳忠市各級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及民兵隊伍的戰鬥隊作用,動員指揮民兵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黨賦予我們的政治任務,也是國動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軍分區政委李敏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甘城子村黨支部書記、退伍軍人、民兵連長劉璽國,今年40歲,家住青銅峽市邵崗鎮甘城子村三隊。大年初一早上,接到鎮黨委關於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後,他立即召開村兩委、監委會安排部署工作,成立了黨員先鋒隊、退役軍人突擊隊和志願者服務隊。作為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他親自組織開展入戶登記、排摸走訪活動。通過細緻排查,全村共有16名外地返鄉人員,其中穆某是從武漢返鄉人員,劉璽國及時上報情況,並對穆某和與其密切接觸的父母進行隔離。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戰“疫”就是戰鬥,我們上


“您好,我來為您量體溫,請把額頭露出來,謝謝!”“您好,請您出示身份證”。疫情發生以來,在吳忠市利通區民樂綜合樓疫情防控共產黨員先鋒崗,總能見到王文舉父子忙碌的身影。


正月初二,利通區在每個小區設立志願者共產黨員先鋒崗參與疫情防控工作,45歲的王文舉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跑到社區主動請纓:“我是退役軍人,我先上”。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經過金星鎮層層篩選,共產黨員、退役軍人王文舉獲得批准,並由他帶領6名民兵黨員成立疫情防控小分隊,每天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王文舉的兒子王榮波是寧夏大學國防生,父親的舉動使他深受鼓舞。“爸爸,你們還需要志願者嗎?我也要參戰。”很快,王榮波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抗疫隊伍。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在吳忠市疫情防控的一線戰鬥隊伍中,450名基幹民兵中55.3%的都是退役軍人,還有1300多名像王文舉一樣的退伍老兵,舍小家、為大家,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起一道鋼鐵長城。


防線就是前線,看我的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吳忠軍分區動員指揮以退役軍人為主體的民兵分隊進入戰時狀態,與吳忠市各行各業退役軍人、廣大群眾一道奮戰在抗疫前線,軍民聯手築起了阻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廣大民兵和退役軍人們,聞令而動、不辱使命,展示了“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平時服務”的責任擔當。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戰疫情,我們要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吳忠市蔬果匯果蔬銷售公司經理、退役軍人王軍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王軍和戰友高揚、韓峰自發組織退役軍人果蔬配送小分隊,拉著價值3萬餘元的水果、牛奶、麵包和八寶粥送到了醫院、高速路口和社區等各個執勤點慰問一線工作人員,他們把部隊後勤保障工作經驗拓展到了國防動員保障上,用真情溫暖著戰“疫”人員的心。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面對記者的採訪,軍分區副司令員馬玉山說:“近年來,軍分區與市委市政府共同開展軍烈屬、退役軍人幫扶,在全市形成了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激發了退役軍人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投身強軍備戰的積極性。這次統一動員指揮民兵和退役軍人參與疫情防控,也是對聚焦練兵備戰的一次實戰檢驗,相信我們的民兵和退役軍人定會交出優異答卷”。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老兵的堅守


大年三十,四川成都雙流區東昇街道幹部王陸軍仍堅守在防疫第一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老兵,堅守一線、衝鋒在前。


工作原因,王陸軍家是長期兩地分居,一直都是自己帶小孩,妻子在甘肅天水工作,父母住在四川南部縣老家。繁忙的工作中,平日裡全家本就聚少離多。得知情況後,街道領導讓他趕快回老家與家人團聚。而他卻說自己是名老兵,在作戰部隊23年來的軍旅生涯中,平日裡習慣了高原地區的艱苦生活,從未與家人一起過年。疫情當下更應該堅守崗位,堅守在第一線。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大年三十,他用自己的堅守換來了別人的團圓。當他接到疫情一級響應的通知後,只在家過了“半天年”的他又立即趕回投入到了緊張的防疫任務中。他與東昇綜合行政執法中隊隊員在防疫第一線進行黨員宣誓,充分發揮“黨員是一面旗幟”先鋒模範作用,奔赴在疫情第一線。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黨員是一面旗幟,黨小組是一道牆,黨支部是一座堡壘。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動力。疫情在前,責任在肩。成都雙流區東昇街道幹部王陸軍堅守一線,衝鋒在前,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一名老兵抗疫的堅定信念。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今日抗疫戰場再出發


44年前,他是一名抗震戰士,當兵第二年就隨部隊前往唐山抗震救災;


22年前,他是一名抗洪勇士,跟隨部隊堅守在武漢的長江堤防;


17年前,他是一名抗非鬥士,他以上海“非典”抗疫小組組員的身份抗擊“非典”。


他叫孫業忠,是一名65歲的上海退役老兵、上海南勤倉儲有限公司董事長。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山東的大白菜、海南的辣椒、江蘇的雞蛋、上海的方便麵……2月22日下午2時30分,三輛大貨車緩緩駛入湖北省軍區大院,經過18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穿著一身老式軍裝的孫業忠帶著公司臨時抽組的“老兵運輸隊”,將生活物資運抵武漢,為抗擊疫情的武漢軍民送來溫暖。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孫業忠33年的軍旅生涯裡寫滿了榮光:1976唐山大地震,當兵才兩年的孫業忠隨部隊前往唐山執行救援任務;1998年,他主動申請前往武漢,參加洪搶險任務;2003年“非典”肆虐,他以上海“非典”抗疫小組組員的身份,參加了抗擊“非典”任務。


多年的救援經歷,讓“人民有難,軍人當先“這8個字深深地刻印在孫業忠心裡。


2007年從部隊退役,他選擇自主擇業,創辦了上海南勤倉儲有限公司,經過十幾年發展,公司除了倉儲業務,還在上海和杭州經營著兩家酒店。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前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牽動著孫業忠的心,他一直想著怎麼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疫情發生後,上海急需隔離點,孫業忠二話不說,將自己經營的酒店騰出來交給疾控中心使用。


酒店徵出去了,但孫業忠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經過多方打聽,他聯繫到湖北省軍區,瞭解到抗擊疫情一線的需求。在得知生活物資緊缺的情況後,他動用多方力量,開始籌措各類生活物資。為保證物資質量,他聯繫上山東、海南、江蘇的企業,用12天時間組織回一批優質蔬菜。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物資籌措完了,運輸成了難題。沒有運輸車,孫業忠自己租賃了三輛;沒有司機,他發動自己的員工頂上。“我們昨晚8點從上海出發,在高速公路上堵了5個小時,耽擱了些時間。”一夜未眠,讓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孫業忠一臉倦容,“通過新聞,我看到部隊官兵和醫護工作者奮戰抗疫一線,非常辛苦。我們雖然退役了,但軍人的情懷沒有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就想盡微薄之力,為在抗疫一線的廣大部隊官兵鼓勁,做老兵的榜樣。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




召必回!今天,老兵重披戰袍再“入伍”

<strong>記者觀瀾

一聲“到”,一生“到”


文丨魏聯軍

一群習慣答“到”的人,又成為“逆行”的人。

中國抗疫戰場前線後方,有一群特殊的“戰士”,他們身份不一、年齡迥異、服裝多樣;他們曾是橄欖綠、浪花白、天空藍、火焰黃;今天戰場上,他們有一個共同名字——退役軍人。

退役軍人是國家撒向社會的英雄。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縱目中國抗疫戰陣圖、群英譜,身披征衣的軍中迷彩和脫下戎裝的退役軍人,凝成一股磅礴力量,築成一幕恢宏景象。

抗擊疫情的信號彈在大江南北升空,聞戰而動的集結號在耳畔吹響。儘管陣前無人點名,但民間有人出征。

“組團”出征讓人敬佩:大年初三,上海退役女軍人李曉靜率50名“娘子軍”馳援武漢;大年初九,一支由多名退役軍人在內的西安大興醫院援鄂醫療隊增援武漢。

在山東棗莊,軍轉幹部薛連強起身與85歲身患癌症的母親告別,母親早已習慣兒子隨時去執行任務的工作狀態,她鼓勵兒子說:“趕緊去!疫情防控工作更重要”。

孤軍出征令人動容:大年三十,參加過長江抗洪、抗擊冰雪災害的退伍老兵,河南沈丘縣農民王國輝,驅車500公里,給武漢市民送去5噸蔬菜。

死而後已的出征催人淚下:大年初八,退役軍人、湖北安陸市煙店鎮水寨村書記黃漢明,殉職於抗疫一線。今日中國無戰事,熱血男兒有犧牲,現有多位退役軍人倒在抗疫戰場上。

戴著口罩的戰友,我們看不清他(她)們的面孔,但一雙雙眼睛,是冬天裡的一簇火、一道光,滋潤著中國,溫暖著人心。

一朝披征衣,終生俠骨香。權威部門統計顯示,我國現有退役軍人5700多萬,並以每年幾十萬的速度遞增。這些老兵,服役時,是軍隊棟樑;退役後,是中國脊樑。

重披戰袍再催馬,人生豈肯對蘆花。這些在人民軍隊大熔爐淬過火的人,從融入這個偉大行列的那一天起,就記住了錚錚誓言: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脫掉的是軍裝,脫不掉的是軍魂;改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本色。他們在新春佳節捨棄親友團圓、放棄經商賺錢,涓滴匯海而成大潮流,同舟共濟而克大艱難。

這何嘗不是奉獻犧牲?何嘗不是時代英雄?

歷史風雨中,時代天地間,他們的身影,都值得尊崇;他們的名字,都將載入史冊!

當我們在暖意融融的家中喝著熱茶、追著熱劇時,當我們堂前盡孝、膝下承歡時,當我們酣然入夢、睡得香甜時,請不要忘記,他們正戰鬥在寒風中的抗疫戰場。

讓我們每個人都守好腳下的“隔離帶”,護好身旁的“防火牆”,保護好自己就是不辜負他們的付出。當暴風雨過後,花開疫散,也請關愛善待他們。

1966年11月,在天安門城樓上,一位外國記者問朱德元帥:“您想身後留下什麼樣的名譽?”曾經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朱老總一語作答:“一名合格老兵足矣!”

一聲“合格”,天高地闊;一聲“老兵”,情真意切!

向新時代的中國老兵致敬!



<strong>“喊一聲有我在”

<strong>無論是在防控一線

<strong>還是在後方

<strong>這是一群特別的“戰鬥員”

<strong>他們的名字叫退役軍人

<strong>他們雖解甲離隊

<strong>卻依然衝鋒無畏,奉獻無悔

<strong>致敬



<strong>○ 中國民兵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