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案件起诉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四点过来人的经验快收藏

当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受害方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怎样进行诉讼呢?现在都是立案登记制了,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拿着诉状、身份证等可以去法院立案庭立案了,可是作为原告只要立了案就万事大吉了吗?恰恰相反,如果案件基础的连材料没有准备好会导致原告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官司败诉。为此

北京京坤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史西宁律师结合自己代理大量征地拆迁案件的经验,告诉大家起诉时到底需注意哪四个问题?

一、 原告须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很多人会说这事要是与我无关我起诉他干什么?此处的利害关系不是生活中普遍的利害关系你是张三李四王二五的七大姑八大姨等等而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所谓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就是双方存在相对的权利义务。可能有点深奥,那我们就举个栗子吧:你家房屋由于历史原因没有产权证明,你家一家出去游玩,回来之后家被拆了,邻居说是村委会拆的,你去法院起诉,法院问你怎么证明你与被拆行为有利害关系?多方证明证明你与被拆房屋有利害关系,可是被告是村委会,只能是民事案件,由你来举证你的损失,但是专业律师通过一些列操作可以把被告变成区、县政府,然后变成行政案件,由区、县人民政府证明不是他拆的,这样一来案件就轻松多了。

拆迁案件起诉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四点过来人的经验快收藏

二、 明确的被告

强拆一直是征地拆迁中争议不断的话题,虽然说这两年法治政府的建设,强拆的苗头有所遏制,但是如果严重关系到工程进度的时候,强拆无疑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但是很多当事人都无法知道是谁下的命令,就像上文说的,区、县人民政府往往暗示村委会进行强拆,如何能把区县人民政府告上法庭,这是拆迁律师操作的,另外被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正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工商登记档案,社团法人登记证等;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等,这时当事人找起来难免找寻无门,而拆迁律师面对这种问题可以轻松的迎刃而解。

拆迁案件起诉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四点过来人的经验快收藏

三、 管辖

首先,我国行政案件一般被告住所地具有管辖,也就是说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拥有管辖权,另外为防止地方政府干预司法,很多地方都采用异地管辖,这样一来有的老百姓真是跑断腿也找不到法院大门往哪儿开。

以成都为例,目前实行“首尾相接,循环交叉”。具体分组为:双流、新都、龙泉驿;金堂、青白江、彭州;温江、崇州、都江堰、郫县;新津、大邑、邛崃、蒲江。以双流、新都、龙泉驿为例,双流法院管辖新都区域的行政案件,新都法院管辖龙泉驿区域的行政案件,龙泉驿法院管辖双流区域的行政案件。其余三个小组管辖顺序依此类推。

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五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二)海关处理的案件;(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四)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实践中大多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都是以市县(区)人民政府为被告的情形下及国家部委为被告的案件。其余的案件一般在基层法院审理。

四、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

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这个是行政诉状书写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不会出问题。史律师就不再过多强调。

一份优秀的行政起诉状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调解和审理的基础,通过起诉状可以使法院了解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为公正、合理的解决纠纷打下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