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学——读懂经济调节的两只手

了解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经济市场上有两只手在起作用。他们分别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出自《国富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指的是市场机制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出自《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著作),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的生活干预。


家庭经济学——读懂经济调节的两只手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这样:自立—理性—利己而不损人—社会利益的实现—自由放任,主要强调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它被认为是亚当·斯密最大的历史功绩,经济政策上的斗争,历来是"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的斗争,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张一直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最有力的武器,在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里,国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只是充当"巡夜警察"。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由个人做效率更高的事,就不应当动用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只在少数情况下出现,来执行某些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任务。例如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等,简单来讲就是让商品供求来影响商品价格,强调市场上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在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缩小生产,而生产缩小有。造成商品的供不应求价格又出现上涨,获利增加的商家又扩大生产,再次造成供过于求的形势,从而开始新一轮的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化,这种自由经济理论不仅为其追随者所推崇。而且很快被社会所普遍接受。

依靠看不见的手。就是依靠市场调节经济。这可以满足人们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然而市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他具有几个缺点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因此它的调节和定价功能并非永远灵验,总会出现一些"市场失灵"的问题。


家庭经济学——读懂经济调节的两只手


市场失灵主要来自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效应",公共品的外部性问题,一度是被我们集体遗忘的角落,加上正负外部性的不同推力,在很大程度上搅乱了"公共奶酪"的公平与均质。如果把教育看做一种消费商品的话那么教育除了满足商品制造者(学校)和商品消费者(学生)本人之外,无疑还对他人和社会有力,这种益出的好处就是正外部性。而企业排污则产生负外部性。它满足了排污者的要求后,同时污染了环境排污者却不负担污染成本。因此,如果一味地依赖市场来调节,就会造成这样一个后果,排污的积极性显然高于办学校的积极性,在这种"市场失灵"的时候"看得见的手"无疑要主动出手。

20世纪3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经济危机,给强调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经济以沉重的打击。暴露出"看不见的手"无法自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凯恩斯发表了一个叫做"看得见的手"的新学说,市场经济中由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是整体经济倾向于萧条的内在原因,因此,国家应该全面干预经济。他将"看得见的手"引入经济中。

"看得见的手"的学说,把政府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提升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角色。看得见的手指的是国家的市场干预和宏观调控,比如国家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可以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可以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整管理经济活动。调试适当的货币政策等。


家庭经济学——读懂经济调节的两只手


"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就是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是为了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宏观调控分为两种,当市场供给发展的速度与市场需求发展的速度不成比例时,实行紧缩性的宏观调控。当经济萧条时,则实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鼓励人们进行消费拉动需求货币政策,主要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1994年由于经济增长过快过热,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4.1%。当时政府就采取了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社会需求,从而成功地把过热的经济降了下来。1997年至1998年,我国由"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价格水平一路下跌,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当年居民储蓄存款达到5万亿的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首先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需求,为此中央银行先后六次下调利率,但这是项措施的成效并不明显,居民存款不见减少,仅靠货币政策不行。接着国家继续实行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998年8月,增发1000亿国债。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这一举措保证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在当年外有东南亚金融危机内有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我国还实现了7.8%的经济增长率的目标。


家庭经济学——读懂经济调节的两只手


在市场经济中,既要利用好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又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激发市场活力。"看不得见"的手用好了又能防止政府失灵,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必须默契配合,有机统一,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