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二月初,公司领导们已经在为二月中旬的案件做准备。领导们考虑到疫情的影响,赶在封城前便将我们全都召回公司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的隔离。

到了公司以后,除了内勤们张罗着消毒和吃喝,其他人根本就没啥事。大家安安静静地度过了八九天。直到卫生局的人来做肺炎病毒的检测,打碎的平静像玻璃片一样细细碎碎又锋利地戳穿了人性的薄膜,一切都变得破败不堪。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检测结果当晚便得出来了,领导刘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他人为阴性。第二天,这个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的,大家都慌了神,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症状了?”

“没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啊!”

“她的体温基本上恒定为37摄氏度上下,好像她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肯定是无症状感染者。”

“之前她还老凑过来和我说话。”

“我们该怎么办?”

“这种时期就不该上班。”

家里有孩子的同事骂骂咧咧地说:“她真的是害死我们了。”

谈话间,有个后勤阿姨因为太过害怕而哭了起来。

在场的每个人都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谁都像是待宰的羔羊。静默片刻,大家纷纷拿起手机和家里人述说自己曾经的大意和现今的惶恐。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领导刘曾到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执过勤。她顶着别人都不敢冒的风险去为人民做些事,这着实令人敬佩。如果他是“光荣负伤”,那我们就是“光荣交接”。

此时,这些“光荣交接”的时刻成了大家和领导刘之间美好又重要的回忆。大家翻开记忆的书页,细数着有领导刘陪伴的那些平淡时刻下的自己是否有无戴口罩,是否和领导刘有过肢体接触以及自己是否偶然触摸过领导刘碰过的东西。

不置可否,这位领导一下子成为了全单位的明星。她走过的每一条路/经过的每一道走廊/每一个房间/摸过的每一根栏杆/写过的每一支笔都一一被大家扒了出来,并且各自斟酌着自己与明星之间的密切联系程度。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这几天里,领导刘与大家在一起的那些和善的瞬间变成了罪恶的源头。大家视她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骂,仿佛对方所做的一切皆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邪恶。

那么,当事者领导刘怎么样了呢?

在得知检测消息的那天晚上,领导刘便自行去了医院做了各类检查。他从县医院到市医院前前后后一共检测了六次左右,包括拍CT/验血等,直到医生对检测出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后宣布无事。大家得到消息——不用再去酒店进行隔离,才闭上了那碎碎念且批判不止的嘴。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这虚惊一场的“病前批斗会”赤裸裸暴露出了人懦弱自私的本性,而人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强大。

在众人刚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时,我妈曾去村卫生院里找医生帮我开胃药。回来以后,她和我讲述卫生院里发生的一件事:

疫情期间,为了首先保证医生的安全,卫生院里会专门给医生留一些可抗病毒的药。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药物的信息特别灵通。一大早上的,一堆人挤成一团跑到卫生院里指明要买那些药,医生和他们解释这个药现在不能卖。一个老太婆对医生说了一句很残忍的话:“药留给你们吃,病让你们得。”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接着就是网上传出某药剂对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时刻。在疫情没那么严重的区域里,有一大波人跟丧尸争食一般抢夺某药剂。仅仅几秒钟,有该药剂的药店便售空了。

从老太婆的残忍诅咒到人失去理性地抢买药物,死亡一下子就揭露出了人性中的短板——自私懦弱,但这也让有些人一下子清醒了过来,纷纷想着要为社会做些什么,从送口罩到警局迅速离开的小伙子到将身上所有的钱装在袋子里扔到警局的老年人,无一不显示着人性的善。这些良善的人冥冥之中懂得:只有合作共赢的社会才能实现孔子口中所说的大同社会。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在领导刘误检的事件中,早已戒掉每日看疫情信息的我确实害怕了一下。随后,我便想起那日午后,领导刘来到值班室。

她拿起我放在桌上的书,颇有趣味地拿起书翻了一翻,惊叹道:“你居然看这种书,看这书的人得有很大的耐心才行啊。”我捏着裤子,绷着一根筋,表情极尽僵硬,说:“那……那你……你要看吗?”她笑了笑将书放回原处,再次感叹了句:“真没想到。”而后便转身离开。

“真没想到。”

这句话一直环绕在耳边,我的心好像在雀跃着,“砰砰砰”地跳动。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我摸了摸床头的书,心想:“若她真的是被病毒感染了,那我必定逃不掉。和我同住一屋的同事也逃不了。同事经常要为单位的事情奔走和其他人交流。那些人也逃不了。

如果我真的不幸染病死去,那我也没什么好牵挂的,父母那里,还有两个弟弟可以帮忙照顾。虽然我还没实现理想,也有很多想尝试的事情没做,可若死亡真正来临,我也不会退缩。

在这种灾难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触动了第一个牌,之后的牌便会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无人能自保。她若无事,我们便无事。她若有事,我们便有事。希望领导刘没事。她这么好,置自己死生于外,奔赴前线维护社会秩序。”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良善之人会给与他人良善的对待,对待他人良善的人才会被良善地对待。利人,亦利己。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上帝对一个人说:“你想要什么?我可以给你。只是,你得到的东西,你不喜欢的人也能得到,还会是你得到的两倍。”

那个人沉思了好久。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于是,他对上帝说:“那你让我的一只耳朵听不见,一只眼睛看不见吧!”

这个故事令人唏嘘,但这世界上确实存在着损人利己的人,有些人甚至还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最常见的想法便是“我讨不到好处,你也不能讨到任何的好处。”

就比如故事里的这个人,他不服气:凭什么邻居轻轻松松就能够得到两倍的东西而自己只有他的一半。却忘了,他也是轻轻松松就得到了这些原本不属于他的东西。他只知道自私自利,不懂得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硬是让这天降的好事变成了炼狱的灾祸。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这样的共赢思想同样适用于职场,越是成功的人就越是愿意帮助别人,也越懂得合作共赢的重要性,而越是小心眼的人越趋向于利己主义,往往付出的越少,得到的也越少,也越不受人待见。

以影视剧抄袭案为例,我问个问题:

那些反对抄袭的名编剧们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抄袭案发起众筹投入了近百万的钱帮被抄袭的编剧打官司?

说明他们也曾经历过被抄袭的时刻,说明抄袭事件在编剧圈很盛行,说明行业的风气并不如外行的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支持想引起广大网友/编剧们/广电总局等部门和个人的关注,希望相关部门今后能够有相应的保障和措施能够还被抄袭者一个公道,希望编剧们能够为行业树立起良好的风气。

你想想,一旦事情有所进展或改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吗?同理,“共赢”思想在职场上,不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吗?


亲历肺炎病毒的误诊,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在于这点……


在这里,我送大家一句话,虽然大多数人将这句话视为表白金句,但我觉得它很贴切地形容了世上的每一个懂得利人利己的温柔良善的人: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怦然心动》

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中过得多好,在职场中能走多远,全看你如何对待利益/权衡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付出和得到以及对待共赢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