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霸主重耳的流亡之路

晉國公子姬重耳在國外漂泊了整整十九年,之後才返回晉國登上國君之位,那時的重耳已經六十有三,這一場真實的流亡之路對重耳來講就像是一場夢,一晃十九年彷彿就在昨天,出生在權貴之家的重耳為何會踏上流亡之路,得從重耳的兄長申生自殺事件說起。

一代霸主重耳的流亡之路

重耳的父親晉獻公當年討伐驪戎,俘獲了驪戎部族的驪姬和少姬兩姊妹,並且對姐姐驪姬寵愛有加,之後驪姬為晉獻公生下一子名叫奚齊,驪姬一直想讓兒子奚齊繼承君位,便對晉獻公撒謊說太子申生要在肉裡下毒害他,晉獻公聽信了驪姬的謊言,一怒之下處死了太子申生的老師。

申生因為害怕躲到了新城,有下人向他通報說這一切都是驪姬在背後搗亂,如果跟晉獻公說明情況事情便會有好轉。但是被申生拒絕了,他認為晉獻公如今連吃飯、睡覺都不能沒有驪姬,如果把真相說出來只會讓晉獻公更加生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太子申生既不能在城裡活的安穩,又不能揹負惡名出逃在外,最後在新城選擇了自殺。

一代霸主重耳的流亡之路

驪姬在太子申生自殺後繼續把魔爪伸向公子重耳和夷吾,和晉獻公說其實重耳和夷吾知道申生在肉裡下毒之事,但是沒跟晉獻公說明情況,完全就是想一起聯手想害死晉獻公。

晉獻公一聽又非常生氣,定要殺害重耳和夷吾,而重耳和夷吾聽聞了此事之後分別逃到了蒲城和屈城,後來晉獻公派兵攻打重耳所在的蒲城,蒲城裡的官臣為晉獻公傳達命令讓重耳趕快自殺,重耳心想不能就此交出自己的性命,死也是冤死,於是重耳翻牆逃走開始了他的流亡之路。

一代霸主重耳的流亡之路

重耳劇照

因為重耳的母親是狄國人,於是投奔了狄國,跟在他身邊的有好友趙衰、舅父狐偃等十幾個人,狄國的國君重情重義,不但接納了重耳,還幫他抵抗晉兵的追捕,另外還分別給重耳和趙衰送了一個女子,後來兩個女子都為他們生下孩子。

重耳在狄國的第五年晉獻公過世,晉國大臣裡克殺死克驪姬和奚齊等人,便派人迎接重耳回國繼承國君之位,但是被重耳推辭了,他認為自己違背了父親的命令出逃在外,父親過世卻不能送他最後一程,回去當國君實在心裡過意不去,之後克里把逃到梁國的夷吾接回國繼位。

夷吾當上國君之位後怕重耳回來搶他的君位,便派人到狄國刺殺重耳,重耳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決定投奔齊國,此時重耳已經在狄國一共待了十二年,在前往齊國的路上經過了衛國,但是衛國沒有以禮相待,連衛國的鄉下人也不給他食物吃。

到了齊國受到了盛情的款待,齊桓公把宗氏之女嫁給重耳,另外還送八十匹馬,重耳終於放下心來好好生活,這一待又是五年,重耳喜歡這樣的生活,喜歡他的妻子,而齊國的這五年也發生巨大的變化,齊桓公過世,齊孝公繼位。

一代霸主重耳的流亡之路

趙衰和狐偃認為應該到了要離開齊國的時候,但是重耳不想離開,重耳說人活著就是要舒服的過日子,沒必要想其他那麼多事情,在這種情況之下重耳的妻子和趙衰等人把他灌醉,強行離開了齊國,重耳醒來以後氣的不得了,說要殺舅父狐偃,狐偃也故意的說:殺了我能成就大事,那我死了也甘心。事已至此,重耳也只好硬著頭皮上路。

重耳等人來到曹國,並沒有以禮相待,曹國國君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與眾不同,說是連成一片的,好奇的想看一看。

來到宋國,宋襄公聽說重耳是個賢能之人,便以國禮相待,送了二十匹馬,但是宋國的國力不足以幫助重耳返回晉國,於是很快離開了宋國。

來到鄭國,沒有以禮相待。

來到楚國,楚成王以接待諸侯的禮數相待,重耳也接受了楚國的款待,有一天楚成王問重耳:如果有一天公子回到了自己的國家,那要怎麼報答我。重耳說楚成王的宮裡要啥有啥,我也想不出能拿什麼來報答你。

楚成王接著說:話是如此,但總有什麼能作為報答的。

重耳想了一想之後說:要是日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和國君兵戎相見,我會退避三舍。

楚國大將聽到重耳這番話非常生氣,便讓楚成王允許他殺死重耳,楚成王說重耳是個賢能之人,卻長期顛簸在外,跟隨他的人都是棟樑之才,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而且已經說過要善待重耳,怎麼能輕易更改。重耳在楚國待了幾個月,而這段時間裡晉國發生的事情直接影響到重耳的未來。

一代霸主重耳的流亡之路

秦國對重耳最後的扶直

原來當年的夷吾能當上晉國國君是受到了秦國的幫助,秦國說可以幫助夷吾當上國君,但事成以後要用土地回饋秦國,而夷吾登上國君之位後拒絕兌現親口答應的承諾。

晉惠公夷吾在位的第四年晉國鬧饑荒,向秦國購買糧食,秦國國君為了拯救晉國的百姓,不計前嫌的將糧食賣給了晉國,但過了一年秦國也鬧了饑荒,向晉國購買糧食,晉惠公不但不賣糧食,還認為這是出兵攻打秦國的好機會,秦國國君也發兵攻打晉國,活捉了晉惠公,因為秦國國君的夫人是晉惠公的姐姐,最後只能把晉惠公放回國了,公元前637年,晉惠公過世,太子圉即位,是為晉懷公。

如今秦國國君決定要扶直重耳,聽說重耳人在楚國,便希望他能來到秦國,而重耳也接受了他的邀請,離開楚國前往秦國,重耳等人來到秦國受到國君的盛情款待,還送了五個宗氏女子服侍他。

晉懷公即位後害怕秦國的報復,又畏懼重耳的勢力,便拿重耳身邊人的家人開刀,他殺死了狐偃的父親狐突以示威懾,而晉國的一些大臣得知重耳等人在秦國,便跑到秦國勸重耳回國主持大局,還說有很多人可以做內應。

一代霸主重耳的流亡之路

秦國國君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可以把重耳送回晉國,之後秦國用軍隊護送重耳回國,晉國看見秦軍前來,也出兵抵抗,但事實上大家都只是在做戲而已,私底下都知道重耳要回國,也都盼著這一天。

之後狐偃與秦、晉兩國的大夫訂下盟約,一起護送重耳進入晉國營地,重耳抵達晉國的曲沃,接著朝拜了武宮祖廟,即位為國君,是為晉文公。

朝中大臣都來曲沃拜見心新國君,而晉懷公逃到了高粱,之後重耳派人去高粱殺死了晉懷公,至此重耳已經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也當上了國君,這樣的尊容屬實來之不易,重耳在位的這些年,他不僅扭轉了國內混亂已久的政治局面,也成就了先祖都達不到的霸業。

一代霸主重耳的流亡之路

結語

生命可以像螻蟻一樣脆弱,一捏就能死,也可以像螻蟻一樣頑強,被一刀兩斷之後還能再生,如果人要活的像螻蟻一樣,就得看自己怎麼去面對自己的命運。

申生和重耳都處在相同的困境裡面,一個固執於迂腐的想法,一個卻不安於小現狀,最終也開創了新的局面。

在重耳流亡的十九年裡,他能夠做到能屈能伸,因為他始終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份,在面對別國的羞辱對待他也保持冷靜,這也是一個能成大事者的對事態度,而這些重耳都做到了,當然也少不了狐偃和趙衰等人的一路幫助,天時地利人和之後終於坐上了屬於他的君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