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战“疫”显真情

原标题:江城战“疫”显真情——本报记者探访封城后的武汉

江城战“疫”显真情

军嫂“娜姐”拍到给自己辛劳治疗的医护人员 受访者供图

江城战“疫”显真情

武汉一小区物业把每户订购的菜分装好后,放到小区门口,住户按编号取走,实现无接触购物。元汉供图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讯 2月17日下午,记者跟随西安市赴湖北武汉捐赠疫情防控物资暨慰问支援武汉医疗队工作组赶赴武汉抗疫一线。由于疫情防控等诸多原因,截至20日上午,记者通过电话和微信辗转采访到了身居武汉的多个“面孔”,千里疾驰中,也留下了难忘的沿途印记——

服务区董师傅

出了福银高速公路陕鄂界不远处的服务区,便是湖北郧西。记者一行抵达服务区时已经是2月17日晚上9点21分,偌大的服务区空空荡荡,别无其他车辆和旅客。“现在管得严格,哪里还有人喽。”看见记者,搭话的是一位身穿橘黄色衣服的中年男子。

得知记者一行来自西安,而且是前往武汉运送急需物资时,他举起双手的大拇指说:“你们西安人真是英雄,给你们的英勇点赞!” 据这位郧西县城关镇的董师傅讲:“这个时候能去武汉的都是英雄,我是个保洁员,我在这里上班好多年了,见的人也多了,能在这么个特殊时期去帮忙,真的很不容易!”

据董师傅讲,自从疫情发生后,基本上就见不到外地车了,大多都是湖北当地的,偶尔过一下。夜幕下的服务区,出奇地寂静。

“湖北和西安很近,感谢你们,祝愿你们平安回西安!”董师傅大声地说。车子慢慢地驶出了服务区,车后老董挥手告别的身影越来越小……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听到陕西方言倍感亲切

2月19日,记者联系到了《长江日报》记者汪洋。疫情后,汪洋一直在一线采访,也曾采访和接触了援助武汉的首批陕西医护人员。汪洋说,支援湖北方面的陕西医疗队抵达后顾不上舟车劳顿,第一件事就是接管了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所有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记得是在1月30日下午,汪洋拨通了陕西医疗队领队、陕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易智的电话。易院长在电话中说:“刚刚展开工作,收治的全是危重症患者,大家都在紧张忙碌着……”

当天晚上11时许,汪洋又通过微信联系到了易院长。易院长说,队员刚从医院回来,他拍了一段医护人员乘坐摆渡公交车返回驻地的视频。很多医护人员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都呆在病区里面。病人情况严重,根本离不开医护人员。除了劳累,医护人员还要面对风险。危重病人戴着呼吸机,给他们喂餐时需要格外小心。

“陕西医疗队的护理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勇挑重担,无一人退缩。我钦佩她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汪洋说。

“我有多位同学和好朋友是陕西人,之前也曾去过西安,此次采访援汉医疗队成员,听到熟悉的陕西方言,我感到很亲切。面对疫情,西安和武汉两座城市的情谊跨越了巍峨的秦岭山脉,在中华大地书写着众志成城的动人故事。”汪洋深情地说。

居家办公的严国涛

无硝烟的平凡日子

严国涛是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西安)机电分公司党委书记,2月16日是他被隔离在家的第25天。严国涛告诉记者说,从1月23日开始,湖北省各地因疫情影响相继封城,周围的人们,居家的时间大抵和他一般长短,因为各级政府的民生需求物资安排到位,兼有医疗专家说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所以他也从初时的不安,逐渐过渡到安然与家人相守。

“闲居在家每天都要关注新闻,和家人一起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在家里打个喷嚏或咳嗽一声,顿时会引起家人的警觉,于是各种叮嘱和关心,那段时间真的是度日如年啊!漫长的14天隔离期过去了,当晚我和家人以酒相贺,这对我们来说是幸运的。”严国涛说。

各类新闻仿佛让严国涛看到了冲锋陷阵的场景:白衣天使们不惧生死,多波次地扑向疫情最集中的地方……视频里,整装列队的湖北警察向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敬礼的仪式,泪盈眼眶。而此时,西安市驰援武汉的紧急医护物资也已抵达武汉……

“久居家中,从微信上看到我的兄弟们已走向复工复产的前线,从口罩遮不住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坚定。因为他们知道:疫情终将过去,生活必将还原!生活原本没有,也不会有硝烟!”严国涛说。

严国涛告诉记者,他每天还要在网络上参加一些会议和处理一些应急事务。“心态要好,会春暖花开的。”

 军嫂“娜姐”

抗疫有信心 康复后捐血浆

“娜姐”(化名)是联勤保障部队驻陕某部队战友的亲戚,武汉人,今年36岁。

2月19日,记者和隔离的“娜姐”电话连线。她说,1月19日起,她出现了毫无征兆的头痛欲裂和喉咙痒。她担心会传染给孩子,就按照网络医生的建议,把自己隔离在卧室里吃药和休息。两天后没有好转。她便被做志愿者的朋友全副武装地送到了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分院,在发热门诊很快就做完了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说双肺下叶已轻微感染,不排除病毒性肺炎,并告诉她医院目前没有核酸试剂,建议她继续回家吃药隔离。

2月8日,她再到医院复查,CT检查显示已经感染到右肺中叶。

2月9日,她趁当兵的丈夫还未到就戴着口罩迅速消毒了自己的房间、卫生间,又把客厅、厨房等等都消毒一遍,并高温清洗了用过的床单被罩等物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办完住院手续后,她拒绝了非要送她的丈夫,自己倔强地拿起行李进了感染专用通道。随后她在感染内科四区坚持住院治疗。

2月14日,她核酸检测第一次转阴性。

2月16日,她做了两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CT结果病灶均未发展。

“娜姐”电话告诉记者,知道她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不多,父母和挚友都以为她在家一切都好呢。其实单位领导很早就知道了她的病情。一位军嫂得知她生病,在明知她丈夫和孩子也有感染风险后依旧要帮她照顾孩子;一位部队朋友为她多方采买食物,送到家里;得知武汉新冠肺炎医疗物质严重缺乏,单位动员员工一起捐款多达25万元……

“这些温暖带给我的能量,让我有了足够的信心去战胜病毒,新闻上说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有抗体,对重症和病危患者有效果,我已经做好了准备,等我康复后一定去捐献血浆,因为每个患者的背后,都有亲人揪心的期盼和望眼欲穿的等候。”“娜姐”笑着说。

 在外隔离的柳海燕

从起初的恐慌到坦然面对

2月18日,是武汉封城的第27天。人们已从最初的恐慌无措到如今的坦然面对。在武汉封城前的两天,柳海燕一家收拾好行装踏上了旅程。“当时高速路上岀城的车如往常一样多,我和家人当晚就回到了老家随州。”

据介绍,因为武汉封城,柳海燕一家被困在了丈夫的姐姐家。“所幸姐姐家的房屋大,我们一家三口就占据了她家的书房,每天一早电视一开,我们就紧盯着疫情的各类数据,探讨着疫情带来的各种惊惧,也交换着各自微信群里发来的各类不知真假的信息。微博上不断刷新的求救信息一遍遍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最初的日子很难熬,我们自己会不会是一个潜在的传染源?恐慌带来的惊惧,让我们有点神经过敏……终于熬过了距离接触人群后的14天,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

女儿开始了上网课,丈夫开始拿起了他带来的几本书,姐夫站在客厅一角的餐桌旁练起了书法,姐姐和她开始计划着中餐吃些什么……日子好像在不经意间平静了下来。

据了解,17年前的非典,当时还是护士的柳海燕就报名参加了防疫的战斗团队。“当时只觉得这是一个白衣天使应该有的担当。可惜当年不在疫区的医院也没有太多的隔离患者,排班还没有轮到我时就结束了战斗,错过了那一场战疫,如今又因工作的调离无缘此次战疫,可我内心里依然觉得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感同身受!祝愿亲爱的同事们在英勇奋战的前线做好战斗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柳海燕说。

 采访手记

陌上花开,隐隐归来,可好?

武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以往的春天,江汉平原早已是山花烂漫,人们欢快的笑声飘荡在城市的上空;

今年的春节,该死的病毒袭扰了人们的腹体,也将江城武汉和古城西安紧紧连在了一起;也因为病毒,我到了武汉却只能用微信、电话去“见”我这些武汉朋友;我新认识的保洁员老董说“你们西安人是真英雄,在这个时候来帮我们!”“娜姐”是个患者,但她心态非常好,而且自己坚持治疗,目前已经转为阴性。她说康复后要给别人捐献血浆。听到这里,我心突然间疼,眼泪止不住地就下来了……“都好着呢,放心吧!”“下次一定请你吃油焖虾!”不论在哪里,朋友们依然在生活。其实,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市民的缩影。

在武汉的时间里,我深切感受到了城市的伟大和人们的坚强,我给我所有的朋友说,武汉城市依然美丽,武汉人依然乐观积极向上。这场战“疫”,我们一定会赢,有强大的祖国和全国人民做你们坚强的后盾,一定会好起来的!

陕西的援助力量源源不断,一线医护舍生忘死壮士断腕,让我看到逆行者的伟大,城市里依然有忙碌的快递小哥,让我看到平凡人的坚韧……亲爱的你,和你们,这个春季里我们热泪盈眶,我们见字如面,我们脆弱焦灼,但都勇敢、坚强!

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来,我,我们在等着你回来,我的武汉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