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南方取暖“黑科技”

2月以来,新冠疫情集中的南方地区气温普遍偏低,最低温度接近零摄氏度,部分地区还有降雪降雨,引发社会对供暖问题的关注。对南方潮湿阴冷地区的公共空间应用,该如何弥补传统空调的短板?未来有哪些新的技术,可以保证冬季公众和患者的取暖需求?《能源评论》记者日前采访了油气和暖通空调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他们表示,当下,中央空调系统一定要解决好家装净化过滤杀菌问题。未来,解决南方地区冬季供暖需要统筹规划集中式和分布式供暖,基于分布式理念的清洁供暖新技术、新产品,如融合诸多能源材料领域的“黑科技”——石墨烯、太阳能、氢能等,因其既清洁高效又可以杜绝换气引发的交叉感染,代表了未来的产业方向,更值得期待。

疫情催生南方取暖“黑科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油气储运专家姜勇认为,春节期间,湖北、浙江等南方地区气温普遍较低,且阴冷潮湿,由于缺乏统一供暖,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目前中央空调多为联机模式,即由一台室外机、多台室内机并联而成,所以理论上使用中央空调或多或少都会导致不同房屋间产生空气交换,一旦有病毒存在,房间的空气被中央空调的回风系统抽到集中加热换气空间,再分散到其他房间,就会形成病毒扩散。

在他看来,完全不用空调也不现实。普通的家用分体式空调虽然与室外挂机相连,但只是用于搬运能量,不会产生集气环节,所以在室内开普通空调一般不会帮助病毒传播。对于中央空调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加装净化过滤系统或者杀菌模块,然后就可以放心使用。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成洁表示,从疫情分布数据来看,湖北、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苏、重庆等疫情相对集中区域均属于夏热冬冷且未实施集中供暖地区,目前面临比较严峻的供暖挑战。

疫情期间,由于各地采取封闭式管理且多数企业延迟复工,因此开展取暖工程建设可行性较低,近期依然会以现有取暖设备的安全合理应用为主,可按需增设即插即用型电供暖设备。疫情重灾区按照《疫情期公共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春节上班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安全使用空调(供暖)的建议》等最新技术标准规范来开展空调供暖操作,对已经提前敷设管道的医院等特殊区域,可临时安装电锅炉进行供暖,如不满足安装要求,可考虑增设“直热式碳晶壁挂炉”等即插即用型电供暖设备;中长期来看,建议对南方地区清洁供暖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处理好群众诉求与客观现实的矛盾。该类地区供暖周期短、供暖负荷小且波动性大、建筑保温效果差、基础设施未配套,诸多因素决定我国南方地区更适合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局部集中的供暖方式。供暖方式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节能环保改造、居民生活习惯及财政承担能力等因素。

也有业界专家指出,南方冬季供暖要注意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在规模化集中供暖路线上,可综合考虑工业余热、核能、太阳能、浅层地热等解决方案;在分布式供暖技术方面,燃气取暖壁挂炉、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已比较成熟,发热电缆、电热膜、太阳能采暖系统、氢动力家用取暖锅炉等技术,不仅因不换气可以杜绝病毒交叉感染,而且会融合诸多能源材料领域的“黑科技”比如石墨烯、太阳能、氢能等。未来,综合集成利用上述技术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将蕴藏巨大的商机,值得业界高度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