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傷寒論》中如何治療“寒熱往來”

《傷寒論》治療寒熱往來相關疾病的處方共有7

張。

一、寒熱如瘧、熱多寒少、無汗、身癢,用桂麻各半湯

《傷寒論》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

生薑切

炙甘草

麻黃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右七味,以水 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將息如上法。

二、寒熱如瘧、一日再發、無汗,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傷寒論》第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薑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炙甘草一兩二銖,

大棗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雲,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將息如前法。

三、寒熱如瘧、日晡潮熱、脈實,用大承氣湯

寒熱如瘧、日晡潮熱、浮虛,用桂枝湯

《傷寒論》第240條“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四、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用小柴胡湯

《傷寒論》第96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胸中煩而不嘔,渴,腹中痛,脅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不渴、身有微熱,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薑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樓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樓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傷寒論》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144條“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266條“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五、熱結便秘、往來寒熱,用大柴胡湯

《傷寒論》第136條“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枳實四枚,炙 生薑五兩,切 黃芩三兩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大黃二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六、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用柴胡桂枝幹薑湯

《傷寒論》第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乾薑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炙甘草二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談談《傷寒論》中如何治療“寒熱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