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結婚消除貧困?印尼部長的這招管用嗎?

據印尼《雅加達郵報》2月20日消息,為了降低印尼的貧困率,該國人類發展與文化統籌部長穆哈吉爾表示,人們應當放棄門當戶對的傳統價值觀念,讓窮人和富人通婚,這樣就可以逐步減少貧困人口,他建議宗教事務部長法克魯對此發佈“教令”,要求貧富聯姻。

窮人和富人結婚消除貧困?印尼部長的這招管用嗎?

​印尼政府將貧困線置在人均每月440538印尼盧比(約合人民幣225元),目前有2479萬貧困人口,貧困率為9.22%,印尼窮人所秉持的觀念,的確是政府扶貧路上的“絆腳石”,那麼穆哈吉爾的提議到底可行嗎?

印尼經濟增長勢頭強勁

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及二十國集團成員,也是全球新興經濟體和萬億美元GDP俱樂部的重要代表。目前各項宏觀經濟指標良好,經濟基面強勁。印尼的國內家庭消費是支撐經濟增長的基石,貢獻了一半以上的GDP。家庭收入的增加,更多的新增就業崗位和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將繼續刺激家庭消費,印尼內需今年將會繼續保持強勁勢頭。得益於內向型經濟,印尼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並未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印尼經濟對抗擊外來衝擊有較強的韌性。印尼當前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不斷走低,印尼2019年底的通脹率為2.72%,為20年來的最低記錄。

窮人和富人結婚消除貧困?印尼部長的這招管用嗎?

​印尼擁有17000多個島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印尼最東部的巴布亞地區屬於大洋洲),從國土的最西端到最東端差不多相當於兩個哈爾濱到廣州的距離,島嶼分佈的“鬆散”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既困難又昂貴。基礎設施落後,長期以來成為印尼經濟發展的巨大瓶頸。

佐科在2014年的總統選舉中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為競選綱領,引起印尼百姓和國內外投資者高度關注。佐科認為,只有基礎設施水平改善了,印尼的產品才有國際競爭力,良好的基礎設施是“打開國民經濟發展的鑰匙”。他上任後就積極推動3500億美元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修建機場、公路、碼頭、水庫、電站等基礎設施,以創造就業崗位和刺激經濟增長。過去5年中到過印尼的外國人發現印尼的建設項目越來越多,特別是雅加達,鋼筋林立、機械轟鳴,高速路、輕軌、地鐵、立交橋等公共交通建設如火如荼。

窮人和富人結婚消除貧困?印尼部長的這招管用嗎?

​2020年印尼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預算為419.2萬億印尼盾(約合297.4億美元),高於2019年的399.7萬億印尼盾,有學者預計2024年印尼的基礎設施預算將達到530.7萬億印尼盾。佐科政府大手筆的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將帶動各行業需求,刺激經濟的進一步增長,這一切為印尼經濟發展奠定好較好的基礎,總的來說,今年印尼經濟扔會保持強勁勢頭。

脫貧任務任重道遠

印尼在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有人口2.62億,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第四人口大國,是一個新興的中等收入國家,2019年印度尼西亞的貧困發生率為9.22%,減貧任務任重道遠。

窮人和富人結婚消除貧困?印尼部長的這招管用嗎?

​印度尼西亞消除貧困的過程曲折不斷,其主要的成就集中在1975年到1993年間,印度尼西亞一度將貧困率降至13.7%,而1997年左右出現的亞洲金融危機令印度尼西亞的貧困人口和貧困率暴增,此後20年間,印度尼西亞的貧困率一直在10%到20%的區間徘徊,緩慢但確有成效的逐漸降低。

2006年印尼的貧困率增加到17.8%,貧困人口絕對數量3900萬(2005年為3500萬人),這是由於印尼政府在2005年末大幅減少燃料補貼。在2005年至2006年間,國際油價上漲致使印尼政府決定減少燃料補貼,以減輕政府的預算赤字,同時印尼貧困人口大幅增加,這才造成了2006年貧困問題惡化情況。

窮人和富人結婚消除貧困?印尼部長的這招管用嗎?

​對比1996年與2018年的數據,可以看到,雖然貧困線下人口數量並沒有減少,但貧困率實則減少了近4%,這與印尼的人口增長有很大關係:2018年印尼總人口數量達到了2.668億較1996年多出約6680萬人口。此外,據BPS統計,2017年3月,印度尼西亞的絕對貧困人口增加到2777萬人(2016年9月為2776萬人)。然而,該國的相對貧困率在2017年3月下降到人口的10.64%(2016年9月為10.70%)。絕對貧困人口增加而相對貧困率下降,這樣的悖論實際上揭示了印尼人口增長過快,社會政策的惠及速度與人口增長速度間不匹配的現象。

貧富聯姻實現減貧可能性有多大?

在印尼的2.62億人口中,約87%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家設有宗教事務部管理宗教問題。在減貧問題上,人類發展與文化統籌部長穆哈吉爾希望宗教部出面,發佈貧富聯姻的“教令”,希望實現國民加速脫貧。

窮人和富人結婚消除貧困?印尼部長的這招管用嗎?

​雖然穆哈吉爾這一提議能否被宗教部接受還是未知數,但印尼窮人所秉持的觀念,的確是政府扶貧路上的“絆腳石”。印尼的貧困與其低收入人群所共有的社會與文化觀念有關,例如爪哇島上的窮人“雖窮但大方”,不吝與親戚們共享有限資源,而這一習慣只會導致家族越大、家庭越窮。此外,印尼科學研究院的學者在實地研究時也發現,當地窮人大多認為窮是命中註定,自己無能為力。

從印尼富人的角度來講,他們也受門戶觀念的影響,不願與窮人聯姻,讓自己的財富縮水,降低自己的社會地位。所以即使有這樣的“教令”出臺,其約束性、可操作性也會大打折扣。說到底,要實現減貧目標,根本上還是靠實現經濟發展,而不是貧富聯姻這樣的末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