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上小學之前要教他認字嗎?為什麼?

兩兒子的爸爸


教育孩子,前提是要讀懂孩子,任何教育方法都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每個孩子都有孩子自己的成長規律。尊重孩子是提前,當然尊重孩子是要懂孩子。不懂孩子就不談什麼尊重了。

不過能懂孩子,並不容易。上小學之前孩子的智能可能像每個孩子的長相一樣,千差萬別。

1 這個家長提的問題,讓人匪夷所思,孩子詞彙量很大,喜歡讀書,但是不喜歡認字。

不喜歡認知,詞彙量怎麼能大,小學之前已經喜歡讀書了,應該說認字,瞭解詞彙應該很好了。

孩子喜歡讀書,一定是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其實識字也應該一樣充滿樂趣。我們的很多家長,老師,常常不顧孩子的感受,拿到書本就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教育其實就是傷害。

如:小朋友學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走幾米,吃幾個糖,買幾個蘋果,一桌筷子讓孩子擺放一下,把幾個碗洗洗,現在是上午9點半,這個繪本有20頁紙……

孩子天生有右腦照片數據統計的天性,只要家長稍微留心一點,給孩子學習,玩耍,解釋的機會,孩子很快就會理解人類的數學原理,為將來學習書本打下基礎。

2 大腦沒有直接認字,解讀文字,數字的能力。可是,我們的很多家長,偏偏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拿到書本就開始教孩子,2+3=?7-5=?還帶著情緒,自慰自己又當媽又當的老師權利,責怪孩子這麼簡單,盡然說幾遍了都不懂,或者看上去很有耐心,其實孩子已經感受到氣氛的緊張。

這樣操心教育,還不如歇歇,讓孩子玩耍,自己輕鬆的給一點欣賞的微笑來的好。

如果把這樣教育孩子定義為摧殘孩子,一點都不完過。也可以說是在任意破壞孩子的智商,情商,是非常遺憾的。

3 文字,特別是中國文字,在創字,演變上,充滿了智慧,樂趣,也充滿了想象。對於3歲左右能夠聽懂故事的孩子,可以通過故事來引導孩子學習,理解文字的能力,孩子的統計,學習能力是驚人的,只要孩子能夠摸索到文字的發展規律和人類造字的意義,可能會在某一段時間,孩子的識字能力突然飛速發展。這一天的到來是孩子主宰的,不是家長或者老師設定的。

4 對於1-3歲的孩子,是大腦偉大的拓展時期,此時大腦在構建階段。但因為高層大腦還沒有構建完成,所以,可能還聽不懂故事,或者說對故事的理解時期還沒有形成。因為在構建時期,我們可以讓寶寶直接認字,但是要配合實景,如🍎讓寶寶拿,吃,玩,然後給寶寶看繪本蘋果的文字。每天認幾個,換一批,如:🐟魚,🍉西瓜,🐶狗狗……

這就是構建寶寶的大腦,對待聰明大廈竣工的到來,不要心急,中間可以重複讓寶寶複習。

5 注意: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拷問寶寶,否則寶寶會很快厭倦。如:指著實景🍎或者文字蘋果,讓寶寶看的時候,問寶寶這是什麼,這就是拷問。寶寶怎麼知道那是什麼啊?要這樣說:問一下,實景🍎或者文字蘋果問寶寶,蘋果在哪裡?然後等待寶寶回應。如果寶寶不知道,家長可以用自己的手指點著實景🍎或者文字蘋果說,哦,在這裡,直到寶寶明白。這樣寶寶會知道語言的表達和實景,以及文字之間的因果關係,從而構建大腦。構建語言,物體,文字之間的因果聯繫。

孩子越早學會閱讀越好,當然也就是越早識字越好。因為孩子早期對身邊的生命,自然,人,社會,經濟,藝術,科學等等的表面認知,只有過度到書本上,這些潛意識的認知才能得到更深刻,更偉大的認知,探索,思考。其實也是孩子的智商,情商的更偉大的拓展。


小喇叭教育探索


一定要教,上小學和幼兒園就不一樣了,一年級進度很快,如果在上小學之前識字量少的話學著會很吃力,一旦孩子產生厭學就麻煩了,這是肺腑之言,去年我家孩子上一年級,對之前認字就沒有在意,上一年級剛開始時還好一點,幼小銜接班有的都已經學過,再到後來的課文學習時,就開始有點吃力了,不願意認字,不想學,而一年級進度也很快,學習的東西相對我小時候學習的東西要多的多,所以在孩子上小學之前一定要讓他多認字。


麗莎會客廳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會讀書跟會認字是兩碼子的事兒,我家小孩今年6歲,也有類似的問題存在,針對他抗拒認字的問題,我是利用平時出門時遇到的街上的店鋪名稱,路標,路名等等先教會他,下次經過又再問他這個是什麼店鋪,什麼路等等,如此反覆訓練,當某一天他路過時他就主動指著店鋪名,路名,路標自己說出來。另外一個找他敢興趣的書,跟他一起讀完,再叫他自己讀一遍,根據現在的表現覺得上述方法對我家小孩挺受用的,現在自己看簡單點的繪本都沒問題,希望可以幫到您!



美小護的媽媽經


題主並沒有說寶寶多大年紀,我們家有個三歲的男寶,以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早點認字只會對他以後的學習有很多的幫助。

我們家寶寶在一歲之前,基本沒買過玩具,身邊看到最多的就是書,我也特別喜歡給他買書。


等他能自己獨立坐著也就是半歲左右的時候,我給他買了黑白字卡,在家裡能貼的地方都貼上,然後抱著他開始認字。


慢慢的,帶著他出門的時候認銀行名稱、認汽車牌子、後來在外面的所有門頭全部都認識。


到3歲左右我們家孩子能認1000多個字,給他買的兒童讀物基本都可以自己讀下來了。

我有點沒明白您的孩子喜歡讀書,詞彙量大,怎麼會不認字?難道全部都是圖畫書?詞彙量也指的是說話中的詞彙量?


我發覺孩子認字都從很大的字開始認,您嘗試買一些黑白字卡,字的個頭比較大,一張卡片只有一兩個字的那種。


慢慢教他認,玩著遊戲認著,比如把媽媽兩個字貼媽媽頭上,寶寶兩個字貼在頭上,然後把字卡放在地上,讓寶寶來找。


玩著認字,很有效。


畢竟以後上學了所有課本上都是文字。早點開發語言的功能,對孩子學習其他知識都有很大的益處。



慕紫茵


我覺得是有必要教學前孩子認字的,現在的小學老師跟以前的不一樣了,聽說現在一入學,老師就會拿一篇小短文來問孩子認識幾個字,而且現在的一年級好像都是先認字後學拼音,像我兒子,我們中班開始就變著花樣的教他認字,可能教學方式讓他有興趣,現在大班的詞彙量已經可以自己看完一篇小短文了。


小鄧子的無業遊民生活


不想一年級家裡雞飛狗跳的,我建議你還是教,起碼會認一些簡單的字,不會寫也沒關係但起碼要學會寫名字。因為一年級開學報名時老師的要求就是孩子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和學校的名稱。我自己很少教,在手機下了個識字的軟件,讓孩子每天學5到10個漢字,因為軟件裡有遊戲通關識字環節,所以我比較愛學,到上一年級的時候基本上識得四五百個漢字,到了一年級上課沒有那麼吃力了,起碼考試做題自己能看懂題目。特別提醒一下有機會還是讓孩子提前接觸一下拼音。為了這個我家孩子學拼音那個月每晚在家練習基本都是哭著過的,好在堅持一下去了,一個學期過來拼音基本過關了。拼音不過關會影響後面的學習,所以還是要特別重視下


豆豆點成精


分享一下我的建議。我小孩今年剛上一年級,很開心自己從小孩讀中班的時候,我教他從生活中認字,看電視也讓他認一下字。其實無意中就加強了認字能力。不光認字,有時間數學也教一點。特別英語,從小要多給點繪本看看,培養一下興趣。我現在在帶我兒學英語,一起陪著他學習!


軒寶生活Vlog


一定要的,這是一位有20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的忠告!

原因①一年級語文的教學任務很重,在短短20多周裡,教學大綱要求學生除了要掌握100個一類生字(會認會寫),300個二類生字(只認不寫)外,還有漢語拼音的學習,說話、聽話、寫話練習,所以有一定基礎的孩子無形中就減了負。

②除學習知識外,老師還要花很多時間對相當於是白紙的學生進行學習習慣、行為規範的培養,必然擠壓學習知識的時間。相對來說,已有知識儲備的孩子學習起來會輕鬆些。

③因為孩子個體差異和家長對早期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開學不久就會出現分層:年齡稍大些、智力開發早、家長重視早教的孩子會脫穎而出,他們學有餘力,有機會被老師委以重任,獲得能力提升,逐步積累起自信;而之前沒有任何知識儲備的孩子,精力只夠完成學習任務;有些甚至無法做到當天的知識當天全部消化,更別提有精力做別的事。長此以往,孩子會累,會厭倦,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還是需要認識一些漢字,但家長不可拔苗助長:只需要認識一些筆畫簡單、生活中常用的漢字即可(數量不必太多,100以內就夠了);這些字可以只認不寫,上了一年級,老師會教規範的筆順;識字方法要靈活,在玩中學、玩中記,快樂識記!


夢迴蝴蝶山谷


我覺得寶寶一般3~6歲都可以開始識字,一般4~5歲的寶寶就認識很多的字,但是除了識字,覺得還有很多重要的地方要關注,比如說話,因為現在門診有很多語言發育落後的寶寶來就診,通常關注點從兩歲開始,很多兩歲的寶寶只會說單字,他還是符合語言發育落後的,因為兩歲的寶寶說的好的會說簡單的句子,正常及格線就是雙字詞,比如蘋果、香蕉會說50個以上,所以不能光識字,還有比識字更重要的。

除了說話,個人和別人的交往也很重要,聽指令怎麼樣,看眼神怎麼樣,如果有問題的寶寶可要小心自閉症,所以都得關注。

一般上幼兒園老師也會經常教寶寶識字,而且現在有很多教寶寶識字的軟件,如果能給寶寶製造一種識字的氛圍,比如遊戲識字,動畫識字等等,讓孩子既學習又可以玩耍,而不是刻意去讓他死板的去記憶識字,這樣的效果會比較好!





憤怒的小鳥


你瞭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愛動腦筋,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

★獨立關鍵期(12—15歲)

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

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

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

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

初中階段: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三、給家長的“10條建議"

1、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

表揚 要大張旗鼓 批評 要私下細語

育兒如育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場修行。父母平和的情緒,是孩子的福氣,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正確的區分自己和孩子

家長一定要隨時提醒自己我們是成年人,在孩子激動時自己不能跟著激動,你鎮靜就會使孩子覺得安全。孩子如果看到家長也憤怒他們會感到害怕及擔心。只有家長鎮靜孩子才會知道他是安全的。

家長!不要讓你的眼界限制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母,你待人接物的方法直接影響了孩子,你的眼界有多寬孩子的眼界就有多寬,如果你只盯著眼前的一點利益來看,那孩子長大後也會像你一樣。

南懷瑾作為國學大師,曾經對教育這樣評價:教育不應該只單純的對學習成績看重,這樣是會出問題的,貫穿孩子一生的應該是學問修養和人格教育。

很多做父母的自己沒有完成的心願都喜歡強加到孩子身上,其實這樣是不可以的,是罪過。

孩子,你知道嗎?

最新一組的青少年健康數據顯示:80%學生早餐營養質量較差;青春期貧血的發病率達38%;全國肥胖兒中脂肪肝發生率40—50%;小學生近視率32.5%,初中生59.4%,高中生77.3%,大學生80%。

孩子,你一定要多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不暴飲暴食,保證睡眠充足。不要肆無忌憚地揮霍健康,不要等身體亮起了紅燈才追悔莫及。人生短短鬚臾,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唯有健康才能讓我們繼續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