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學生會有厭學情緒?

用戶185124880252


  • 有些孩子放學回到家玩遊戲,一提起學習、做作業就很排斥;
  • 還有的孩子放學不回家,在遊藝廳逗留,直到父母找到被拉回家;
  • 有的孩子不想上學,以肚子疼,頭疼等理由搪塞父母;
  • 有的孩子賴床不肯起,錯過了上學的時間。

面對孩子不愛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亂竄,上學總晚到放學逃得快,不願意做作業,喜歡去遊戲廳駐留。為什麼孩子會有厭學情緒呢?


一、心理上

從心理方面的角度講,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小學階段的孩子正在經歷他們人生中第四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解決“勤奮與自卑的衝突”。

這個時期是孩子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也是最熱情的時期。孩子的厭學情緒的高發期正是在這個時期。 如果孩子的想象力和學業表現,經常得到父母和老師同學的誇獎,他們就會對自己更加充滿自信,經常體驗到勝任感和成就感,他們的勤奮感超過自卑感,學習方面和人際關係就會表現良好,形成良性循環。

反之,孩子缺少他人的鼓勵和讚許支持,父母的高期望值和要求嚴格,當做不到時他們會體驗到不勝任感和低成就感,對自己失去信心,表現自卑的狀態。


二、家庭方面

厭學的孩子在他們的家庭上,經常呈現以下特徵:

1、父母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績,成績做為愛孩子的標準,忽視了與孩子親密關係的培養和溝通;

2、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在緊張的環境氣氛中生長,擔心害怕,學習上沒有心思,厭學情緒是他們發洩和表達的方式,以此引起父母的關注;

3、父母忽視孩子的表現,孩子表現優秀和平庸,父母不放在眼裡,厭學反應期望得到父母的重視。

厭學孩子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父母沒有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父母經常吵架造成孩子厭學的其中原因。


三、學校方面

在學校裡的同學關係不和,容易產生矛盾,產生牴觸情緒,難以融合到集體,感覺到孤獨,被孤立的狀態。

受到老師的批評沒有很好的引導,產生牴觸學習的狀態。 校園裡的欺凌行為,都會讓孩子產生逃學厭學的情況。

孩子的問題沒有及時被發現,沒有被正確處理,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引發了厭學情緒和隨之的不愛學習,逃學等行為的發生。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厭學的小學生,引導孩子迴歸到正常的學習中來呢?


1、父母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放鬆孩子的緊張神經,多關注孩子。包容孩子。

2、父母多與孩子交流溝通,交流中就會知道孩子學習中的一些情況,找到厭學的原因,共同解決面臨的問題。

3、注意家庭中親情的培養,父母不過分強調分數,為了成績不要失去對孩子原始的愛,多注意孩子的學習感受。

總結:孩子都是一顆顆待長的樹苗,及時關注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及時處理,父母要有長久的耐心給他適宜的澆水和施肥,付出心血打理裁剪,孩子都會長出參天大樹。


星星春水


家長與教師把學習看得高於一切,賦予高度的熱情,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將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辦代替,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顧孩子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過高,不容許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無法在學習成績上達到自己要求時,家長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對待或悲觀失望,這會造成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倦。有些同學在遭遇困難時不僅得不到幫助,反遭家長的責罵、教師的批評,因此感覺非常無助,對自己產生懷疑。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講,家長和教師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覆對其貶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會大大降低,慢慢就成為教師所說的那種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當老師貶低一些學生時,其行為和態度也會影響其他學生對這些被貶者的看法。在中小學階段,同伴生活在兒童成長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甚至超過老師和家長的作用的趨勢,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將是“天塌地陷”的感覺,造成小學生心理落差變大,進而產生懼怕學習、害怕失敗的心理。


潘多拉效應


因為物質條件好了,你想想,現在孩子吃什麼,以前孩子吃什麼。現在孩子在家是小公舉小王子,以前孩子在家還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人都是想呆在舒服的地方啊,在家想玩玩想鬧鬧想睡睡想瘋瘋,在學校總有那麼點不舒服,而且孩子都是喜歡跟自己親的人,在學校說是同學,但是現在小學也不是以前那種了,同學關係五花八門,如果這些情況對自身不利,她當然不願意啦,最後就是社會誘惑太大,現在小學生懂得多學得快,小學的環境對他來說算是比較單調了,就像這次疫情一樣,你在家這麼多天不無聊嗎?所以,厭學的情況多了,對症下藥,說不定會好點。


有時候想think


厭學的現象,每個教育階段都會出現。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小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找到學習的樂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出現厭學現象時,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應當分析厭學的原因,對症下藥。小學生玩是天性,學習若是提不上來興趣,教育有缺失方法的話,厭學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多進行鼓勵性教育和實踐教育,過於理論的講解,孩子也會產生厭學。


豐一樣的自由


1.對學習不感興趣

2.或許作業量多,家長安排的課外時間學習時間過緊,沒有自己空閒玩耍時間,孩子身心疲憊,焦慮。


粉黛小妹


人的本性應該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當學到不喜歡的東西時,當然厭煩。上學就是一種集體“灌湯”,不管你愛不愛喝。反正就給你灌。


趙散閒


因為小學生作業太多了,體育課活動實踐課太少了,喪失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孩子就會厭學了。

老是讓孩子在教室裡坐著,孩子能舒心嗎?大人去聽課坐一節課就挺累的。


心底無私720


學習沒有樂趣… ;

被家長老師期望過高…;

期望得到的評價未及 挫敗感體驗…;

學習內容超過了心智化成熟度 背誦與理解是兩回事…


知心音樂心理


這是孩子典型的學習沒有興趣的表現,而且有可能在孩子幼兒園時期家長就沒有給孩子樹立志正確的對待學習的態度跟方式方法引導。再有還要考慮到,孩子在小學學校的學習情況,是不是對授課老師不感興趣還是跟同學處的關係不好亦或者是老師上課的過程中孩子根本就聽不懂,跟不上老師進度等等。


愛林說lylin


教育體制和教學方法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