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鳥!忽悠人去捅蜂窩,自己吃美食,少見

非洲南部有一種鳥,名叫蜜導鳥,名字雖好,行為卻有點渣,甚至科學家都稱之為"天使與魔鬼"。

渣鳥!忽悠人去捅蜂窩,自己吃美食,少見

在莫桑比克的尼亞薩國家保護區,蜂蜜獵人奧蘭多·亞森手拿一隻蜜導鳥。蜜導鳥通過與當地蜂蜜獵人相互合作以尋找到美味的蜂巢(圖片來自劍橋大學)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有一種被稱為蜂蜜嚮導的聰明小鳥採取與人類合作的方式食取蜂巢上的蜂蠟。這種聰明的鳥兒特別愛吃野蜜蜂的蜂巢,但是它們不會直接撲在蜂巢上採食,它們知道如果自己這樣做的話肯定會被蜂群給蟄死。所以,一旦在森林中發現蜂巢後,這種聰明的小鳥便四處尋找採蜜人,通過不停地鳴叫,向採蜜者叫喊,最終把他們帶到蜂巢。當採蜜人冒著被蟄死的危險把蜂巢裡的蜂蜜取走後,它們便安心地品嚐被採蜜人捨棄的蜂巢。雖然讓人去捅馬蜂窩的招法有點損,但人們對這種既利人又利己,各取所需,又把風險降到最低的行為,對這種鳥兒的做法還是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渣鳥!忽悠人去捅蜂窩,自己吃美食,少見

對,就是這種外表其貌不揚的棕色小鳥,研究者叫它們蜜導鳥。劍橋大學和開普敦大學的鳥類學家在對這種鳥兒做了深入研究後推斷,這種人鳥間合作共存的獨特關係最少也有上千年了。

關於蜜導鳥的最初記錄發生在1588年,當時一位葡萄牙傳教士在現在的莫桑比克寫了一篇關於發現一隻棕色的小鳥在教堂裡以蜂蠟製成的蠟燭為食的文章。他同時還注意到了這種鳥兒為了能吃到野生的蜂巢,竟通過不停的鳴叫以吸引人們的注意,然後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最終能把人們帶到蜜蜂的巢穴附近。在等人們冒著危險收穫蜂蜜後,鳥兒會享用剩下的天然蜂蠟。想來,當時這一發現非把這位傳教士現場驚倒在地。這哪是個鳥兒,這種做法分明就是神示啊!

渣鳥!忽悠人去捅蜂窩,自己吃美食,少見

碩大的非洲野蜜蜂巢

對於蜜導鳥來說,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關係:鳥類幫助人類找到野蜜蜂的巢穴,而人類則負責制服蜜蜂和打開蜂巢,這樣蜜導鳥就可以避免被蟄傷而吃到美味蜂蠟,人類可以收集到甜甜的蜂蜜。

相信每一位聽到這個趣事的人,要不認為這是一件胡扯的事,要不就像傳教士一樣認為一切神示。但是,無疑都會聽的津津有味,產生一種親眼所見的驅動力。這其中就有這麼一位為之著迷,並投身研究的人。

劍橋大學的斯波特伍德是研究蜜導鳥的專家,他回憶說,11歲時那年在南非的開普敦他聽到肯尼亞博物學家和民族生物學家侯賽因·艾薩克談到過蜜導鳥的這種不尋常行為時,他當時就感到非常"興奮"。成年後,斯波特伍德仍然沒有忘記少年時的夢想,在成為一名科學家後,他對這種會利用人類的鳥產生了深入研究的想法。

斯波特伍德和她的合作者、尼亞薩食肉動物項目的自然資源保護者基思和科琳·貝格一起組成了研究團隊,最初他了解到莫桑比克的瑤部落的人是蜜導鳥的專家和合作者,瑤人為了獲取蜂蜜會有目的的去選擇那些具有獨特叫聲的鳥做他們的蜂蜜嚮導。

他們訪問了20名瑤部族男子,這些人從孩提時代就能聽懂這些鳥的叫聲,並能熟練地跟隨它們找到野蜂蜜的蜂巢。瑤部族男子這些行為和蜜導鳥一樣似乎都是天生的,所有人都堅持認為這些鳥兒是他們部族的成員,他們不僅能聽懂鳥的語言,據他們說這些鳥兒也認識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研究期間他們和瑤部族的人一起生活,跟蹤這些蜂蜜獵人獲取蜂蜜的過程。通過深入的研究,這些科學家發現採集蜂蜜是瑤部族最主要的生活手段,他們超過75%的時間都用在尋找蜂巢和採集蜂蜜的活動上。在尋找和採集蜂蜜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瑤部族的男人主動跟蹤這些蜜導鳥,這些鳥兒在發現新的一處蜂巢後還會主動尋找瑤部族的採蜜人,並直到把這些採蜜的瑤人帶到蜜蜂的巢穴。科學家的實地考察,確定了這種行為是雙向的,既人類利用了鳥類的專長,鳥兒也主動地利用了人類的長處,這絕對是生物之間雙向交流的一個絕妙事例。

渣鳥!忽悠人去捅蜂窩,自己吃美食,少見

既是野生的蜜導鳥也同人類非常親近,它們之間的關係不禁使人想到朋友間的真實關係——利用和被利用

幾位科學家發現,如果瑤人跟蹤這些棕色的小鳥,那麼他們找到蜜蜂巢穴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如果沒有這些棕色的小鳥指引,人們很難在灌木叢中發現蜂巢。相反,如果人類不參與鳥類的採蜜尋寶活動,這些棕色的小鳥即使發現了蜂巢也絕對不敢招惹那些瘋狂的野生蜂群。可以說,瑤部族的人和蜜導鳥之間利用於被利用,人鳥間相互利用的關係非同一般。

作為鳥類學家斯波特伍德的研究小組,還仔細研究並記錄了蜜導鳥的叫聲和瑤部族蜂蜜獵人與之溝通的聲音。研究發現蜜導鳥的叫聲並不複雜,甚至與那些聲音悅耳的鳴禽的叫聲相比還顯得非常簡單,這些鳥在發現蜂巢後會發出顫音brrr和咕嚕聲hm,平時只發出兩個用於聯絡的聲音。瑤部族蜂蜜獵人會根據自己的需要發出聯絡的聲音,蜜導鳥聽到後就會飛到附近來,然後他們開始和尋找蜂巢的合作,在工作中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發出其中的一種聲音互相提示自己的位置和新發現。如果蜜導鳥只發出聯絡性的聲音,這就顯示沒有什麼新的發現,如果使用"brrr-hm"這個叫法,那麼找到蜂巢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斯波特伍德的研究小組還發現,蜜導鳥在東部非洲多地可見,生活在莫桑比克的瑤部族的人有自己一套方法同蜜導鳥溝通合作,而生活在坦桑尼亞的哈茲達蜂蜜獵人卻使用悠揚的口哨聲來吸引這些鳥同自己合作。這個研究顯示的結果是,不同地區的蜜導鳥能聽懂不同地區的語言。同為一種鳥,它們卻有自己的方言,這個研究結果也著實地嚇了科學家一大跳。

渣鳥!忽悠人去捅蜂窩,自己吃美食,少見

在莫桑比克尼亞薩國家保護區,蜂蜜獵人在蜜導鳥的引導下找到一處蜂巢,並用工具打開了樹洞上的蜂巢。


斯波特伍德說:"我們很想知道,在非洲的不同地區,蜜導鳥是否已經學會了這些不同的語言"。就像人類為了生存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其他語言一樣,這些鳥主動地學習當地人不同的語言,因為它們知道誰是優秀的合作者嗎?

物種間互利共生的例子在自然界並不少見,而蜜導鳥和人類之間的關係更顯得特別,並充滿著趣味。雖然蜜導鳥在配合人類尋找食物的時候客觀上是利他的,但並不說明它們就一定是益鳥。在其他場景下,蜜導鳥的生活卻是懶惰和殘酷的。在對蜜導鳥深入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蜜導鳥非常懶惰,自己並不營巢繁殖,它們象杜鵑一樣在其他鳥類的巢中偷偷產卵。蜜導鳥的幼鳥出殼後立馬會殺死他們的養兄弟姐妹,為了幹這種傷天害理的事,它們為此還在幼鳥的嘴巴上進化出鋒利的鉤子。

斯波特伍德對此評價說:"它們既是鳥類世界中的天使也是鳥類世界中的魔鬼",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一隻渣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