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的刺绣!一个散布在庆阳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的风俗文化

庆阳刺绣,甘肃省庆阳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甘肃庆阳的刺绣!一个散布在庆阳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的风俗文化

庆阳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堪称庆阳“五绝”。每年端午节前后,庆阳妇女都要制作出各种小动物形状的绣花荷包,佩戴在孩子们身上以“驱恶逐魔、逢凶化吉”。庆阳刺绣构图古拙简洁,造型饱满灵动,体现了庆阳黄土农耕和传统文化特色。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刺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甘肃庆阳的刺绣!一个散布在庆阳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的风俗文化

庆阳刺绣也就是陇绣,就其内容看,题材广泛但比较传统,主要是广大民众生活中接触到的或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十二生肖》《龙戏凤》《鸳鸯戏莲》《观音送子》《莲生贵子》《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这些传统的题材是庆阳刺绣中常见的,即或是有所变化也是“陈瓶装旧酒”式的。就其针法和技法看,主要有齐针、辨针、缉针、抢针、缠针等多种。主要绣法有铺绣、箔绣、堆绣、雕绣、裰绣、贴锈、挑花、盘金、钉线10类。而其技法可概括为“平、齐、整、匀、顺、密、满、繁”8字。这相对于“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中国“四大名绣”比较单纯。

甘肃庆阳的刺绣!一个散布在庆阳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的风俗文化

庆阳刺绣可以散布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炎炎夏日,在山乡的路旁、河边,你会看到一群群玩皮戏耍的孩童,他们光着屁股,不穿衣裳,胸前挂着一个花裹肚。那红红的裹肚上,巧针细线地绣着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阳光下,红如火,艳似锦。茶余饭后,劳动休息或是聊天闲谈的时候,你会看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们烟杆上都吊着一个绣花烟袋。

目的及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目的只为信息共享,无其他目的;

备注: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