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目的地武汉!他们不舍昼夜,负重前行……

今天,目的地武汉!他们不舍昼夜,负重前行……

今天,目的地武汉!他们不舍昼夜,负重前行……


“此时三江月,圆缺与君同。”今天晚上,由宁波晚报发起,满载着宁波9657名市民爱心捐赠的防护物资,整装待发送往武汉。

今天,目的地武汉!他们不舍昼夜,负重前行……

承运这批货物的,正是“一人一车,五进湖北”的宁波集卡车司机蔡校。一个月以来,他驰援前线的义举,令不少市民为之动容。

从1月28日起,一辆辆贴满“同胞们加油”字样的浙B牌照集卡车,从宁波源源不断地驶往湖北武汉、黄冈、大冶、恩施……

正是集卡司机们,不舍昼夜地“负重前行”,串联起希望的“生命线”。今天,让我们记住这些默默奉献的“孤胆英雄”的名字——他们是,蔡校、何怀路、侯鹏、宋荣华、谭松柏、王洪涛、林周军、朱士龙……


1 一人一车,五进湖北


蔡校是湖北石首人,2004年来到北仑工作,现为宁波天易物流的一名集卡司机。大年初一,留在宁波浏览家乡疫情消息的他,一直意不能平。

“小蔡,你做好准备,我们去湖北跑一圈!”这时,公司总经理郑时杰的一个电话,让他立马打起精神收拾行李。

今天,目的地武汉!他们不舍昼夜,负重前行……

当天晚上,宁波市物流协会发出支援武汉的倡议书,里面“有力出力”这四个字,也写进了蔡校的心坎。

两天后,他接到通知,协会对接了一批安徽滁州工厂的消毒液,让他出发将其送往湖北。为控制前往重点地区的人数,降低风险,每辆车只配一位驾驶员。

“我倍感荣幸,终于踏上了抗疫征程!”1月28日,蔡校和两名同事,一行三辆集装箱车带着使命从北仑出发,次日凌晨便抵达安徽滁州。

看着消毒水被一箱箱拉到停车场,想着很快就能送到武汉,蔡校的心情不禁激动而复杂。然而,这场700公里的征程,行进得并不顺利——

先是一位同行司机突然说“不拉了”,怎么做思想工作也劝不回头。“我很理解他,毕竟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万一有个闪失,家里的天就塌了……”蔡校说。

好不容易,公司派来的后备司机顶上了,可刚上高速,车子突然气压报警。排查一圈才发现手刹的气管口破了。蔡校试着用笔筒接气管口,反复试了2个小时,终于让气压稳了下来。

他擦了擦额上的冷汗,这时疲惫的身躯,似乎扛不住寒冷的冬夜:全身的肌肉开始疼痛,人都直不起腰来。他赶紧停车休息,眯了3个小时终于清醒,“我跟自己说,兄弟,可以出发了!”

1月30日,蔡校进入湖北境内,这片本该熟悉的土地却有些陌生:街道店铺关门,马路空无一人,“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安静”。

“中午到了武汉国药仓库的接收点,紧张的装卸早已开始,这些工人跟我们一样,并不会因为害怕疫情而退缩。正巧我看到一辆农业用车也加入了提货,一下子被感动了:武汉在动用一切力量与病魔抗战啊!”


今天,目的地武汉!他们不舍昼夜,负重前行……

卸完货,他连夜返回滁州,为的是尽快再送一批消毒水到湖北大冶。再然后,从大冶返回滁州,又从滁州去恩施,从恩施到仙桃……

2月6日自仙桃回北仑,在车上隔离两天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往襄阳和仙桃。

2月14日,他再次踏上征途,驱车1100多公里,将医用物资运送武汉的东西湖区……

近一个月来,他驱车行程长达近2万公里。这一路上,没有熟食,饿了只能吃方便面和八宝粥;半夜气温低了,车上只有一床薄被子,有时会冷得腿抽筋,歇一会就又能动了。

蔡校说,出门那天他没想到会在车上待这么久,一条裤子穿着一直没换。有时,累了闻着泡面放久的味道,竟也不觉得困了。

“印象深的是恩施那趟,1300多公里,还有200公里山路,彻底把我累坏了。还好我在路上接到电话,对方问,师傅,你什么时候可以到,我们要得很着急,大家都在等你。突然一下,我的力气全上来了,告诉自己咬咬牙就到了。”

蔡校说,他不是没害怕过,路过黄冈那天,刷手机看到当地病例超过1000人,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好在,一路上他全程穿戴公司配备的口罩、防护服,也一直在开窗通风、尽量不与人接触,以做好自我保护。

“疫情不退,我不愿意下车,我们集卡人在用行动证明,非常时期,只要一句话,我们就责无旁贷地出发。”


2 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些天,跟蔡校一样马不停蹄的,还有公司同事何怀路、侯鹏、宋荣华、谭松柏。他们分别跑着不同的线路,但身上的使命都一样。

郑时杰深知,蔡校他们这一趟趟下来,所承受的压力和心酸不止在路上。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招募司机时,隔了半个多小时,有人无奈地回应说,“父母觉得危险,不给出来”;更有人碰上妻子哭泣说“你要走,我就跟你离婚”……

今天,目的地武汉!他们不舍昼夜,负重前行……

2月3日,来自河南的个体司机王洪涛,主动请缨将一批消毒液运至武汉、恩施。当他拉着口罩从仙桃返回宁波时,等待他的没有夹道欢迎,却是一场长达14天的隔离。

“当时,协会倡议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没钱,但是我有车,就这样报了名。这一路倒也没觉得辛苦,只是觉得能不能放我出去,让我继续去拉货?”

王洪涛说,返回宁波后,本想在家休息两天再出发,不料却收到去酒店隔离的通知,这让他有些焦躁:

“可真把我憋坏了!前线有那么多地方需要物资,我现在却出不去。情人节那天,我特别想给老婆买一束花,想给她一个惊喜,也做不到。”

他不停地在屋里刷着手机,盯着新增病例的消息,也绝不放过一线机会:交通运输部强调“对应急运输保障人员不实行隔离措施”,是不是意味着我很快可以出门了?

但疫情当前,容不得半点马虎,王洪涛只能按要求继续隔离。2月17日,王洪涛解除隔离回到小区,但他的心始终在路上。如今,他又驾车前往嘉兴,先前的情绪已抛到九霄云外,只剩满载着的物资与希望……

另一位个体司机林周军,1月30日受命从浙江永康提取一批受赠的防护镜。他连夜开车将其送往温州,第二天又驱车前往台州三门县以及宁波市第一医院,为浙江的医疗物资奔忙。

那些天,他错过了女儿的生日,只得在微信里跟她留言:“对不起,老爸最近在一线抗击疫情,等我忙完,再回来给你补上生日礼物!”

回想起这些驾驶员的点点滴滴,郑时杰想到一句话: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这些师傅正是与你我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平凡却伟大的普通人……


3 城市,正在从封印中苏醒


守卫后方的郑时杰,每天都要和他们视频通话,确认平安无事后才能松一口气。他不禁在朋友圈里一次次点赞:“这是宁波集卡人最美的声音!”

郑时杰说,其实蔡校等几位驾驶员在路上,他也承受了巨大压力:在疫情关头逆行至重点地区,万一他们不幸感染,心里怎么能过意得去?

当他隔着手机屏幕看到,师傅们在车里稀里哗啦地扒着泡面,不禁一阵阵心酸。

“临走前,我特意从四川带了蒸好的香肠腊肉给他们,也配了防疫物资、买了人身保险、发了干粮钱。但是,他们都说不是为了钱而出去!”

当然,这些一线“战士”勇毅前行的背后,还有数十家物流业上下游成员的坚实支撑——

首批捐赠的医疗物资,由宁波昊鑫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无偿承运,而这些集卡车的燃料油,则是由安永防爆科技免费加满;

大年初三,宁波天翔货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浩慈,接到应援武汉的电话,当即决定无偿提供集装箱仓储,从而成了蔡校“出征”的首发站。春节期间没有装卸工人,公司行政人员就轮番顶上;

宁波市物流协会执行会长梁三博,是这场支援武汉行动背后的总协调人,哪里有物资、哪里有需求,都在他手机里的上百个微信群里,从早上8点响到次日凌晨4点。在他和各个保障部门的努力下,一批批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才能明确运输的目的地和方向……

目前,这些物流人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企业复工开始,自用防疫物资的对接也必不可少;部分道路限制,导致员工无法顺利到岗;产业慢慢苏醒,工厂与贸易商的一批批库存,更要通过物流输往港口乃至世界……

“抗疫一线勇士们的事迹值得大写特写,是他们弘扬了社会正能量。随着企业复工潮的逐步推进,我们协会的重心也将作调整,更多地为企业复工复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梁三博说。

21日下午,在路上奔波将近一个月的蔡校,终于辗转湖北、安徽回到宁波。而这次,他载回宁波的货物,已经从原先的援救物资,变成了外贸出口商品。

下高速时,他发现高速卡口的查验点已经撤除,原先的重重关卡已不复存在。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城市正从封印中逐渐醒来。

我们已经能看到胜利的曙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消极而封闭的隔离生活中,走向积极乐观的生活,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模样……”


END

文字:严瑾 编辑:诸新民 美编:周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