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最大工地復工 工人上工先領“小紅卡”

2月21日,虹口區最大工地中建三局瑞虹10號項目開始 復工,項目位於虹口區瑞虹路天虹路路口,總建築面積44萬平米,建成後為虹口區地標性大型綜合體。復工後,項目150餘名工人進入工地施工。

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全國蔓延,瑞虹10號項目於1月24日成立疫情防控小組,及時封閉施工現場,禁止人員進出,定時向相關部門報告項目人員情況及疫情防控情況,目前項目防疫情況良好可控。


虹口區最大工地復工 工人上工先領“小紅卡”


進場先做“九個動作”,健康“小紅卡”一人一檔

進門刷臉進入實名制門禁、手部消毒、全身霧化消毒、登記體溫、登記信息、建檔“小紅卡”、更換口罩、安全教育、進場施工……復工後,項目工人先做以上“九個動作”後可進入施工現場。項目現場分為1區裙房和2區超高層辦公樓,當前項目1區已經進入收尾工作,計劃2020實現2區結構封頂。項目地處市中心,進出材料不便,周邊居民小區多,無法長時間夜間施工,工期十分緊張。經過項目領導班子討論,計劃留下一部分工人在2019年春節期間加班。


虹口區最大工地復工 工人上工先領“小紅卡”


虹口區最大工地復工 工人上工先領“小紅卡”


虹口區最大工地復工 工人上工先領“小紅卡”


來自四川涼山的鋼筋工李光兵是一名彝族人,是第一個拿到“小紅卡”進場的工人。每一張健康“小紅卡”均有編號,登記了工人基本信息與本人照片,抵滬前有無湖北省居住或旅遊史,是否與疑似或確證患者近距離接觸,2月份每一日健康狀況以及體溫。該卡由項目專人管理,是防疫期間工人能否正常入場的重要依據。

李光兵與項目復工首日進場150餘名工友過年均未離滬,因疫情發展,項目春節並未按原計劃施工,他們成為了項目首批覆工的工人。他們有的在農曆六月返鄉與親人共度火把節,有的在年前已返鄉與親友相聚,瞭解到項目春節施工計劃後,志願留在上海加班,項目復工後他們將進行2區主體結構施工。

“黑科技”熱成像測溫、萬隻口罩、百斤消毒水全部配齊

特殊時期,項目現場設置了一條入場“流水線”,工人通過現場的實名制人臉識別門禁,全身消毒,掃碼填報健康信息,建檔健康“小紅卡”,穿過全自動熱成像測溫篩查系統覆蓋的入場通道進場。項目副書記胡凱介紹“全面復工後,返滬人員將增多,我們已配備專業高效的全自動熱成像測溫篩查系統,確保現場人員健康。”


虹口區最大工地復工 工人上工先領“小紅卡”


虹口區最大工地復工 工人上工先領“小紅卡”


10000只口罩、800只一次性防護手套、60套一次性防護雨披、100斤84消毒液,還有測溫槍、電動消毒箱……項目現場防疫物資專項倉庫儲備了充足的防護物資。

如通道內人員體溫異常,全自動熱成像測溫篩查系統將會自動保存人像併發出人員體溫異常警報,此時將由穿戴防護服的管理人員使用測溫槍對其進行體溫複測,複測結果異常人員將予以隔離,通過測溫檢測的人員會進行測溫記錄。項目現場新增消毒區、防疫專項物資倉庫,每天定時分區消毒。防疫期間工人由項目管理人員分批帶領通勤,集中進、離場。此外,項目取消食堂集中就餐,現場人員用餐改為專人送餐,避免交叉感染。

規劃宿舍單向通道,工人分批隔離

項目合理規劃,將原先宿舍區多向道路改為單向通道,人員僅能通過一個入口進出,原集體宿舍劃分隔離區與宿舍區,隔離區設兩個防疫作戰點,每天對出入人員進行測溫登記。

項目統計返滬人員上報相關部門獲批後,將分批安排人員返滬入住隔離區,進行14天隔離觀察,隔離結束後返回宿舍居住,再安排下一批工人返滬。隔離期間,項目每天對隔離人員進行2次測溫、消毒,對食堂等公共區域進行2次消毒,並指定專人為隔離人員送餐、採購物資。

按照工人分批返滬情況,4月項目現場人員將達峰值,屆時將有1000餘名工人陸續返滬復產。截至目前,項目10餘名管理人員已隔離完畢,開始參與項目的防疫和復工管理工作。

項目此復工與以往不同,管理人員除了協調施工作業以外,還要嚴陣以待,周密地開展防疫工作。據瞭解,疫情發展初期,項目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應急預案,復工前,項目對應急預案進行了多次調整,細化了施工現場預防措施、隔離區域措施、防護物資、消毒措施、保障措施等內容,並對到崗復工的管理人員進行了防疫工作分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